关于祖业的讨论(离乡背井重耳接盘祖业真不易)

离乡背井重耳接盘祖业真不易

那些年

关于祖业的讨论(离乡背井重耳接盘祖业真不易)(1)

春秋五霸的创业故事

楔子: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史称春秋时期。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衰,诸侯兴。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史称“春秋五霸”。

今人读史,知其事,鉴于今。就像有本畅销书叫什么来着——《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当下商界强手林立,巨头称霸,这和2000多年前,天子诸侯的乱世纷争是何其相似!春秋五霸,同样躲不过那个时代的洗牌。他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摸爬滚打,一路跌跌撞撞才站上山巅、傲视群雄。

2016,经济之声《那些年》“春秋五霸的创业故事”系列节目今日开启,我们与您说古论今。

“创客”晋文公

第一回:接盘 那闹心的祖业

周晋一家亲

既然历史大背景是春秋时期,那咱们又不要先来捋一捋周王朝和晋国的关系。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也就相当于董事长的弟弟。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周武王之孙,是为晋侯,西周诸侯国晋国第二任国君。唐叔虞死后,晋侯燮继任君位。燮继位后,将国号“唐”,改为了“晋”。

取名不负责任的父母

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创客”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背井离乡19年,才回到故土坐上君位。而为何当年定要背井离乡?理由并不新鲜——争夺王座,骨肉相残。

而这些戏码,在他祖上就曾激烈上演。所以,今天这第一回书,可谓前传故事,咱们从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晋穆侯说起。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下,这家世袭企业的基因。

晋国自唐叔虞创业以来,一直是周王室的股肱之国。但到了晋穆侯时,却埋下了不太平的种子。这种子长出的恶果,便是晋国内部一场长达67年的同宗相残的的拉锯战。

有些戏剧性的是,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是由两个所谓一“凶”一“吉”的名字开始的。

晋穆侯七年,即前806年,穆侯随周王讨伐活动在今山西绛县、夏县、平陆、永济一带的条戎、奔戎,结果战败了。

他气哼哼回到晋国后,他娶的妻子齐国公主姜为他生了个儿子。也许是对战败心中不忿,他给儿子取名叫“仇”。

三年后,穆侯率军攻打今安泽县北的戎族,这次不错,获胜了,他恰好又生了个儿子,可能是心中高兴吧,就给这个儿子取名为“成师”。

这时晋国一个叫做师服的大臣看不下去了:“我们国君给儿子起名真是奇怪啊,太子叫仇,仇敌之意,小儿子叫做成师,得众人之心的意思,这么吉祥的名字,本来是应该用在太子身上的。名字决定命运,这是上天安排,现在晋国嫡长子与庶子的名字颠倒,晋国后世能不大乱吗?”

想不到,一语成谶:“仇”的后代,几十年来就在仇恨和复仇之间缠绕;而“成师”一族,历尽波折终于成事,获得了晋国。

叔叔篡位 太子复仇

按照周代嫡长子继承制度,公子仇的年纪比公子成师大,且都为正妻晋姜所生,那么晋国未来的国君就是仇,成师最多也是作为小宗分封出去,另立门户。

穆侯在位27年后去世,这年太子仇二十岁,小儿子成师才十七。老爸一死,他们的叔叔殇叔欺负仇年轻,自己做了国君。仇赶紧跑到外国申请政治避难,然后开始为争夺王位复仇。

幸运的是,他这次复仇成功了,四年后率家将干掉了叔叔殇叔,自己成了国君,历史上称为晋文侯。

晋文侯还是很能干的,也是比较幸运的,活了59岁。

儿子继位 厚待二叔

前745年,在位35年的文侯去世,他的儿子昭侯继位。

昭侯继位第一年,就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把曲沃这个地方,封给了名字大吉大利的叔叔成师。

本来封自己的叔叔一块地盘也没什么错,但昭侯千不该万不该,把曲沃这块宝地封出去,因为曲沃是当时晋国的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比首都翼还要繁华富庶。

而且,这还犯了一个大忌讳,因为周代规定,以周王的国都为标准,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周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超过九分之一。

又是那位神算子兼乌鸦嘴师服。他当时就指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但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其自身的统治地位,“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后来的事情,果如师服所料,就是这个愚蠢的举动,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使得仇的后代不但愁得要命,还背负上了永远不可能完成的复仇使命。

后代相争 曲沃代翼

分封到曲沃之后,成师就被称为“曲沃桓叔”。

此时,他已经58岁了,但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好德”,很得民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在其经营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身在曲沃心在翼,此后,桓叔的小宗势力,挟地盘和民心,不断地向在翼的已经当了晋君的大宗发起挑战,动作不断,花样繁多,包括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外交孤立,培植晋国内部反对晋君的势力……

前739年(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被策反,居然弑昭侯,欲迎桓叔入翼,但晋国国人不干了,起兵抗击,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随后诛杀了叛党潘父,曲沃败,晋君胜。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

八年后,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中死去,其子鲜(亦名鳝)继立,是为曲沃庄伯。

双方继续大动干戈,几十年间未曾断绝,而且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战斗愈加惨烈,直至一方轰然倒下。

简单来说,经过“曲沃代翼第二战”、“曲沃代翼第三战”、“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代翼第五战”,到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并灭之。

至此,多次介入争斗的周王室也无力出兵干涉,承认曲沃武公为晋君,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列为诸侯。

最终,成师一系,彻底打败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关于祖业的讨论(离乡背井重耳接盘祖业真不易)(2)

算下来,从成师初封曲沃,至武公代晋为诸侯,前后经祖孙三代,晋国内部两兄弟宗族间厮杀了67年!

争斗中,共杀死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了一个晋君(鄂侯),周边八个诸侯国以及周王朝都卷入,时间之长,斗争之曲折残酷,世所罕见。

晋献公改国策

此时已经到了武公的儿子晋献公时期,他环顾左右,咦?自己是成了大宗,怎么其他小宗都在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于是和大司空士蒍谋划,发兵围杀公子们,除极少数如郤氏、栾氏、韩氏等亲己派,其余晋国公族永远消失了……

自那以后,晋国的公族便无法直接左右晋国朝堂,“不蓄群公子”成为国策。

好了,重点来了,这晋献公是谁呢?就是我们主人公晋文公的老爸!

啊,原来,晋文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求他童年心里阴影面积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