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经典12首诗(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写出了当时的民间疾苦以及作者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在此地出生。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世人由此称杜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
公元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京兆(长安)杜陵。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汉宣帝在此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就又被称为"少陵草堂"。
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入蜀,在这里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并写诗240余首,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名篇。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有人说,如果把杜甫中年至他死去时的诗作全部读完,就是一部记录整个“安史之乱”的史书。如果把杜甫一生的诗作全部读完,就是一部见证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这种说法毫不夸张,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释】
客:杜甫自称。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点兵:征兵,抓丁。
更:岂。
府帖:指征兵的文书,即“军帖”。
次:依次。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绝短小:极矮小。
王城:指东都洛阳。
伶俜(pīng):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
白水:河水。
眼枯:哭干眼泪。
天地:暗喻朝廷。
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哪里料到。
归军:指唐朝的败兵。星散营: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粮: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
旧京:这里指东都洛阳。
壕:城下之池。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王师顺:朝廷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抚养:爱护。
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译文】
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
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
“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怎能守住王城呢?”
肥胖的青年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河水日夜向东流,时至黄昏,青山里还留着送行者的哭声。
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干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官军去攻取相州,日夜盼望着平定它。
可贼心难料,官军溃败,归来的兵士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着原先的营垒就食,练兵也在东都洛阳近郊。
他们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这一场战役里朝廷官军是正义之师,一切必然顺利。主将对于战士的爱护,也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的人们,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郭子仪像你们的父兄一样爱着这些士卒。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注释】
逾:越过
啼:放声哭
致:表达
戍:防守边疆
附书至:捎信回来
室:家
一何:多么
且:姑且
存者:活着的人
惟:只
衰:衰老
归:回去
应:应征
绝:消失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看。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多么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多么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
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
儿媳妇因为孙子还没有改嫁,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在。
我虽年老力衰,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快应征河阳,兴许还可以为军队做早饭。“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
天亮,我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得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并对唐军补给线施压,加之唐军内部矛盾重重,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不听诸将建议,直意与叛军决战,期初两军陷入苦战,均损失惨重,后郭子仪领兵而来,正欲布列战阵,忽而天色巨变,飞沙走石,敌我难辨,两军皆惊,各自奔溃,然唐军之混乱远甚于叛军,甚至于在归途中抢掠百姓。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肃宗皇帝猜疑,任用阉宦,致使指挥权不统一,处处掣肘,被史思明援兵肆意牵制,最终在交战中因惊惧而全军溃败,为百姓造成一场更大的灾祸。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注释】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疲劳艰辛,潼关要筑一座城关。
城墙比铁还坚固,有万丈多高。
我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明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指着山隅说:
"潼关高得与云相连,城上的堡垒把城墙分成一格一格的战栅,就连飞鸟也不能逾越。
胡贼来犯,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险要,利于防守,万古守关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那一仗,哥舒翰潼关战败,兵士死伤极多,很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防守潼关的将领,谨慎啊!千万别重蹈哥舒翰仓卒促应战的覆辙。”
《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注释】
莬丝:即莬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蓬和麻的枝干都很短,所以莬丝子附在上面的引蔓自然长不了。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今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苍黄:犹仓皇。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
久致:很久以前都已经制成。襦:短袄,裳: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错迕(wǔ):差错,不如意。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译文】
菟丝子缠着低矮的蓬草和大麻,它的藤蔓怎么能爬得远?
一个姑娘嫁给征夫,倒不如早先就丢弃在大路旁边等死!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晚成亲,今早便告别,也太匆忙了吧。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做女儿时,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
你不要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我本是穷人家女儿,这套嫁衣很久之前就已经做成。
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着你的面洗掉脂粉。
天上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注释】
天宝后:指安史之乱以后。开篇是以追叙写起,追溯无家的原因,引出下文。庐:即居住的房屋。但,只有,极为概括也极为沉痛地传达出安禄山乱后的悲惨景象:什么都没有,唯有一片蒿藜(也就是野草)。
贱子:这位无家者的自谓。
阵败:指邺城之败。
日瘦:日光淡薄,杜甫的自创语。
怒我啼:对我发怒且啼叫。
鞞(pí),古同“鼙”,鼓名。
携:即离。无所携,是说家里没有可以告别的人。
齐:齐同。
委沟溪:指母亲葬在山谷里。
两酸嘶:是说母子两个人都饮恨。酸嘶,失声痛哭。
蒸黎:指劳动人民。蒸,众。黎,黑。
【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邺城一战兵败,没有家的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萧条凄惨。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
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
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
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失。
家乡既已一片空荡,远近对我来说都是一样。
永远伤痛我长年生病的母亲,死了五年也没有好好埋葬。
她生了我,却得不到我的服侍,母子二人终身忍受辛酸。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注释】
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
垂老:将老。
焉用:犹哪用。身独完:独自活下去。完,全,即活。
投杖:扔掉拐杖。
骨髓干:形容筋骨衰老。
介胄:犹甲胄,铠甲和头盔。
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上官:指地方官吏。
岁暮:年底。
孰知:即熟知,深知。
加餐:多进饮食。
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阳孟县附近,是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壁:壁垒。
杏园: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势异:形势不同。
岂择:岂能选择。端:端绪、思绪。
迟回:徘徊。竟:终。
被冈峦:布满山冈。
丹:红。流血多,故川原染红。
盘桓:留恋不忍离去。
蓬室:茅屋。
塌然: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摧肺肝:形容极度悲痛。
【译文】
四野硝烟真叫人一刻不安,在这风烛残年却栖身无处。
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
庆幸的牙齿完好胃口不减,悲伤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老伴闻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
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
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
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
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