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

台湾教育部门日前召开“十二年国教课纲课审大会”,普通高中组提出将“国文科必读古文”由20篇减为10或15篇。参与课纲审议的学生委员、台湾静宜大学学生林致宇曾振振有词地称,过去太多歌颂唐宋古文八大家,都是在“造神”,文章传递的思想并非现代社会所需要,台湾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可远远大于唐宋八大家。

关于是否要废除文言文的讨论,其实百年前就有,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当时的北大教授胡适是力主废除古文,推行白话文的。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古文比白话文精简。

胡适却举了个例子,古文用四个字表达的“无能为力”,白话文三个字“办不了”就表达了。

推广更能够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学习的语言形式,确实是新文化运动那个时代的必须,但是胡适先生所举的这个例子,其实并不正确。

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1)

我们再一次看一下这十九个字:

“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倒凳,其下有信。”

一般人在说方向的时候,都会说东南西北、多少步、多少米的定位方法,但是这张纸条上,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步数量词。

四个字关键词:过、顺、向、见。就完成了交代方位的任务。特别是最后的那个“见”字,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用到的字眼。一般人会说,向右边,一个亭子。但是只有用“见”字,才能在保证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不改变,同时不破坏这个句子的结构和韵脚。

在两个“二三”结构之后,用一个“五四”结构。十分顺口。

犯罪分子这是在卖弄自己的文采吗?显然不是。

这是他长期从事古文工作的自然流露。

吴忠义根据这一点,缩小了侦查范围,最终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一名大学中文老师。

古文的精妙融入了这位老师的生活中,同时也出卖了他。

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

最近的节目,《中国有嘻哈》特别红,几位选手都上了热搜,选手们会因为押韵特别流畅被众多观众喜爱拥护。

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2)

其实这些押韵,在古文大家的眼里,真的特别小儿科。

不信?你随便找一篇汉赋。通篇各种押韵,而且对仗工整。

高中时候我们学过的《滕王阁序》、闻名遐迩的《哀江南赋》都是代表作,如果你觉得汉赋太难,也有简单的: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3)

怎么样,一串念下来,是不是神清气爽,觉得特别带劲?

学好古文,可以谈对象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看上了一个中文系的姑娘,下了大工夫追求。又是请客吃饭,又是送口红买东西,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还把自己包装成爱好古诗词的文艺青年跟姑娘套近乎。

姑娘也芳心暗许,眼看就差一层窗户纸要捅破了。

七夕那天,朋友买了一束玫瑰花,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当众向姑娘表白,结果姑娘却拒绝了。

朋友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问我为啥被拒绝。

我也很好奇,于是问他:是不是你说错什么了?

朋友说:绝对没有,当时我捧着玫瑰就说了一句:十里春风不如你。

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4)

我说:你特么活该。春风十里不如你,是冯唐的诗句,化用自杜牧的诗《赠别》:

娉娉褭褭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你知道这《赠别》是和谁离别吗?

朋友想当然地说:那当然是杜牧的女朋友啦!

错了,是青楼里的妓女

学好古文,可以给孩子起名字

曾经看到过一对龙凤胎兄妹的名字。

男孩叫张一柱,女孩叫张一弦。

我还纳闷,这什么名字,张一柱,还不如张铁柱呢。

结果一问,这俩孩子的母亲叫做:李华年,因为难产去世了。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拍案叫绝的好名字。

还有个关于名字的故事。

屠呦呦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了,因为发现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也知道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雅不雅?好听不好听?

不光优雅好听,这个名字后面还有个大秘密,因为这首诗后面几句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个蒿,就是屠呦呦提取到青蒿素的青蒿。

一个来自于古文的名字,早已将命运的伏笔埋进了她的一生。

哪来的诗和远方错觉罢了都是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来的诗和远方(5)

学古文,不能让我们一瞬间大富大贵,也很难说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古文是没有什么用的。可是如果我们真的学什么东西都必须要实用的话,那么诗和远方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学的时候,奶奶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学软笔书法。

教课的是一个老爷爷,山羊胡子,满脸皱纹,但是腰杆却是笔直的。

他的第一趟书法课,没有教握笔,没有教结构,而是教唐诗。

老人家告诉我们:学写字,要先学诗。不懂古人诗词中的意味,字就写不出精气神。

于是我们每天一首唐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那个时候我也根本不懂这些句子的意思,完全就是死记硬背下来。老先生也没教我们多久,大概上了半个月课,刚开始临摹字帖,老先生就摔伤了腿,养病去了。

可是后来,我明白了。

背井离乡,去省重点上高中的时候,我明白了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高中毕业,同学们各奔东西的时候,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挥手自兹去”。

文言文并没有在物质上增加我们生活的广度,但是在精神上增加了我们生活的深度。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的原因。

当然我并不是说文言文就比白话文要好。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存在的文言文,和用于日常交流的白话文之间,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我反对的是数典忘祖的反智主义,认为我学不会的,我不想学的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读书学习的。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