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文鱼和进口三文鱼区别(到底能不能生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的一档关于国产三文鱼的报道,在舆论场上彻底歪了楼,形成了一次食品安全风波。
本文图片均源自网络
事件起因
该报道称,青海省的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了。
之后就有相关大V、科普类垂直媒体称,所谓“国产三文鱼”和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不是一种鱼,常说的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而青海的是淡水虹鳟鱼,这是不能生吃的,鱼的寄生虫可直接寄生人体。
一时间舆论场里一片讨伐“冒牌三文鱼”、“国产三文鱼有害”的声音。但是,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公开发声批驳所谓“国产三文鱼的谣言”,称:虹鳟就属于三文鱼,其价格甚至要高于大西洋鲑;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相反是野生的三文鱼,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感染。三文鱼养殖是国家鼓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水产养殖的代表产业之一。
这下“吃货们”就彻底懵了,还能不能安安心心地吃一口三文鱼刺身了?
权威机构发声
5月24日,中国渔业协会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就引发热议的“国产三文鱼”的一些问题作出解释。文章称,第一,“虹鳟不是三文鱼”是一种误解。文中解释,通常所说的三文鱼是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统称,并非一种鱼的科学名称。“三文鱼也同样包含大西洋鲑、太平洋鲑、虹鳟等多个种类。”
第二,“淡水三文鱼存寄生虫,生吃对人体有害”同样是误读。文章中解释,野生的鱼类很容易存在寄生虫,但正规养殖的则没有。“三文鱼有没有寄生虫也不决定于是否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标准、监控严格、水体洁净、饲料优良的工业化养殖三文鱼品质更容易保证,食用也更安全。”
文中举例称,以国产为例,虹鳟生活在流动的冷水中,寄生虫寄生的几率极低,这与虹鳟的养殖方式有关:一是养殖虹鳟水质要求高,水质清冽,通常在低温流水中养殖(养殖温度12~18℃);二是养殖渔场通过网箱或者其他养殖设施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或水中生物的联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进行经过高温膨化处理,阻断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针对“生吃对人体有害”一说,文中称,例如加拿大BC省有关生食水产品的规定如下:对于野生捕捞的水产品除金枪鱼和贝类之外的游泳性鱼类(不包括鱼卵),对于生食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冻处理,以避免寄生虫对人的危害。对于养殖的鱼类,如果养殖鱼是使用小鱼投喂,也要经过冷冻处理才能生食。
因为小鱼饵料会带来寄生虫给所养殖的鱼类。对使用人工饲料的养殖鱼类不用冷冻处理。因为饲料加工时经过高温过程,已杀死了所有寄生虫,不会对养殖鱼类带来寄生虫。
另外,文章称,从事实上说,世界范围内这个寄生虫没有感染虹鳟的病例报道;其次从该虫本身说虹鳟养殖环境中存在其中间宿主可能性较小,无法完成其生活史;第三,虹鳟养殖业中均投喂人工饲料,没有感染源。
无论是淡水鱼类还是海水鱼类,都有可能成为某些寄生虫的天然宿主,这是自然规律。并不是海水鱼寄生虫就少于淡水鱼。与其他淡水温水鱼相比较,虹鳟养殖环境要求很高,一般利用天然水库或者是地下清泉,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极低。肺吸虫,肝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等寄生虫未见虹鳟感染该虫的文献报道。
第三,文章指出“淡水中不能养殖‘三文鱼’”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文中解释,绝大多数鲑科鱼类为洄游性鱼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产卵、孵化和幼鱼阶段均在淡水中完成,生长期洄游或人工放回到海水中,性成熟后再回到淡水中产卵。
部分种类也可以在淡水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比如虹鳟鱼、山女鳟和高白鲑等,但是不同种类还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比如说虹鳟经过驯化后也可以在海水里养殖,鲑属的褐鳟,有淡水型和海水型的。
第四,文章指出“虹鳟的色泽不如大西洋鲑,使用了色素‘掺假’”系误读。文中解释,所有的三文鱼包括大西洋鲑和虹鳟等,肉质呈现的颜色都来自于食物中的虾青素,所以不存在品种色泽的问题。
养殖三文鱼在饲料中添加人工提取的纯天然的虾青素以达到肉质增色的作用。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反而对美白防晒有好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