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

送走了4月,夏日的脚步临近。

今年很巧,五一碰上了肉孜节。

在这样本该洋溢着热气腾腾假日气息、和亲人团聚的日子里。

有人被困在学校、有人隔离在外,有人独自闯荡太久以至于没有人提醒就想不起肉孜节要到了。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1)

有人哪怕简陋哪怕不能和家人团聚,也要换上自己的新衣美美做上一顿家乡饭。当然,希望有更多足够幸运的人,恰好此时在家,和家人像小时候那样,为节日忙前忙后。

每到节日就格外想家,想念家里的亲朋好友,想念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想念可以睡到自然醒的早晨,想念家乡的一切。

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的时候,想着等长大就好了,可以回家跟家人、亲朋好友一起过节;工作之后想着,节日能放多几天假就好了,可以和爸爸妈妈多呆几日。

但长大之发现,不是所有人都能等来昔日期待的常相聚。

回家看看,对常年在外的我们来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反复出现的疫情,为这份奢侈增加了筹码

但无论身处何方,这份潜藏在内心深处对节日炽热的情感从未变过。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2)


不敢回家


曾经不知“近乡情更怯”是为何?奔波在外不应该最期待的是回家吗?
和当时写下这首诗的诗人不同,如今,我们的“怯”有了新的情感内涵。尽管说,我们和家里人都习惯了对彼此报喜不报忧,但其实我们都清楚,不论是我们说的「别担心,我很好」还是家里说「家里一切都好,放心吧」并不代表真的一切顺利。所以每当真的可以回家时,总会想父母的身体最近如何?家里是否真的像他们所说的一切安好?另一份“怯”源于自己的内心。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3)

在外这么久,好像并没有达成当时离乡时的“雄心壮志”,并没有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生活条件上一个台阶,也并没有实现脑海中总幻想的“衣锦还乡”的画面。
这就像一份考卷马上会打出分数,而你知道这份答卷你并不满意。但又如何呢?当走进家里,当和阔别已久的父母拥抱,当吃上妈妈亲手做的拌面,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告诉你,其实他们并不在乎那份“答卷”,家门永远为你敞开着。他们在乎的只有你的健康和快乐。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4)

对于在内地打拼的朋友,虽然今年肉孜节很巧碰上了五一假期,但回家显然是性价比极低的选择。新疆人有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回家要么两三天,要么两三千。”说完这句话,再搭配一个哭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再加上这反反复复的疫情,为一切都增加了不确定性。哪怕反复查阅了家乡不同地区的防疫政策,虽然很想买下那份回家的机票,但还是担心到家后会因各种情况为家里人添麻烦。最后说一声算了,不回了。
不能回家
如果我们有可以选择回家或不回家的权利,说明我们是非常幸运的。
哪怕我们无法回家,也会趁这个节日放松身心,与身边的亲朋好友过一个短暂而美好的假期。但对于很多正在一线抗疫和不得不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们来讲,回家不是奢侈,而是不会考虑的选项。因为有他们的付出,为更多人的团圆和相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5)

当然,无法回家的还有很多地区因疫情“无法动弹”的朋友。

自3月以来,上海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每当看到那些新闻,听见那些录音,会心痛、会愤怒,但更多的是为真正在那里的朋友们的担忧。侬饭吃过了伐?竟成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乌鲁木齐、北京、吉林......很多地方最近出现的零星病例,都把我们笼罩在一个更大的不确定性中。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6)

如果你想知道,过去的几年你留下了多少遗憾,可以试着在聊天记录里搜一下“因为疫情”四个字。

这四个字后面是多少“非必要”但又鲜活生动的期盼和计划啊。“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好想回家
每当诺鲁孜节、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朋友圈都会溢满对家的思念。与家乡亲人相隔千里,平日总匆匆奔波,唯有过节之际,那些夹杂着甜蜜与幸福的童年记忆才会分外清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也变得格外真切,也就更能懂得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7)

当我们年龄越来越大,离家越来越远,与父母家人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一路,我们或许经历了爷爷奶奶的相继离世,见证着父母的面庞日趋苍老,同时也从收压岁钱的年龄到了可以给小朋友零花钱的年纪。想起董卿在节目中说的一番话:“故乡很像母体,孕育我们之后,以我们的离开来成全我们。”越长大越牵挂这个地方,在离和回,在远和近,在亲和疏之间,我们读懂了人生。

太想念五一假期小贴士(当五一碰上肉孜节)(8)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