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1)

文|赵晓璃

一、

因为尔冬升不留情面的批评,《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一下子就冲上了热搜。

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张大大出场那一段。

根据制片人的评价,张大大挑选到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张译的表演片段。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2)

在这个片段中,这个角色的难度较大,全程口罩遮面不露脸,但非常感人,讲的是一名为国奉献的科研人员在生命末期,同爱人在公交车上惜别的场景。

在选角初期,张大大就各种嫌弃,一是嫌弃难度大,二是嫌弃出镜少——到了表演时,更是两个大写的“尴尬”。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3)

表演结束,尔冬升直击要害:“一上车,你就好像小偷。”

张大大自然内心不服,开始各种辩解,什么赛制不公啦、自己多么辛苦不易啦,没想到一一被尔冬升给驳斥了回去。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4)

  • 尔冬升表达的重点是,演员做好表演是本职,而不是你懈怠懒惰的借口。
  •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5)

    尔冬升的言论一出,引发无数观众拍掌叫好。

    正如娱乐八分饱的文章感慨的那样——尔冬升的大耳光,打不醒装睡的人。

    • 事实上,来台上参加节目的演员,更是怀揣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真的把演员当做一份职业认真在演戏;也有的只是想增加下曝光率赚点流量,让自己赚点快钱。

    而后者,根本不关心自身演技的缺失,只是急切地渴望赚足眼球和热度,但显然,观众不是傻子,在你的实力根本配不上你的野心时,那种急功近利只会败光你前期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观众缘,反而适得其反。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6)

    事实上,何止演员这个职业呢?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不乏有这样的来访者,遇到困境或者问题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幻想能够通过所谓的“转型”,来一场“一夜逆袭”的神话。

    • 但可惜,职业咨询不是“神仙指路”。

    如果一个人连自身的问题都无法反思、直面乃至解决,就妄想通过换个职业方向找到成功的捷径,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

    来访者郑平(化名)前来咨询时,在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担任图书编辑一职。

    她的咨询诉求是,希望通过咨询能够找到职业转型的方向。

    咨询的开始,我按照惯例从职业诉求和期待出发,让郑平聊聊对当下工作有哪些具体的不满。

    郑平想了下,她觉得最不能让自己满意的就是薪资水平了。

    根据资料显示,郑平毕业才两年不到的时间,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的这家图书出版公司,从资历方面来说确实有些稚嫩,客观来说,能拿到这样的收入也着实正常。

    • “说说看,你期待自己的收入大概是什么样的水平呢?有没有具体的数目?”我问。
    • 郑平想了会儿说:“最起码月入10w吧。”
    • “哦?你认为如果能够达到月入10w的收入,在你现在的领域大约要达到怎样的资历或水平呢?”我继续问。
    • “晓璃老师,实话说,我认为打工没什么前途,收入再怎么涨也极为有限......我的终极目标是,能做个独立的图书策划人,每年赚个100w,再去世界各地游历大好河山的那种。”

    乍听起来,郑平这个想法似乎很鼓舞人心,但问题是,是否具备落地的可能性?以及,到底该如何才能实现?

    我带着郑平系统梳理了下职业能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能力架构上来看,郑平的职业能力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她在专业部分及人际沟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 “这里必须和你澄清一点,”我告诉郑平:“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转型,并不是你做不好A,然后跳到B就能突然变好;而是你在A里积累与沉淀了一定的可迁移能力及资源,然后以此为基点,再进阶到更高的B点上——说白了,职业转型绝不是抛弃过去重头再来,而是基于过往的迁移与提升。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7)

    三、

    说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小伙子当年电子专业毕业,为了梦想苦苦在台北打拼——他做过消防器材的推销员、送过外卖、做过中介、甚至做过安装水管工,等等。

    他最喜欢电影,觉得写歌词可以让他迂回进入影视圈,于是在做一名称职的管线工之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歌词创作上,直到选出了100首集成了一本词册。

    接下来,他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

    • 他翻阅了所有的CD内页,找最红的歌手和制片人,把集成册子的歌词邮寄给他们,差不多寄了100多份,这样的求职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吴宗宪的电话,同时吴宗宪刚刚签下一个名叫周杰伦的歌手,从此这个小伙子和周杰伦搭档,很快成为“黄金搭档”,成为华语乐坛举重若轻的人物。

    他就是方文山。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8)

    尽管每个成功的转型都不尽相同,但分析起来,都有些共同的规律和特点。

    1、为了梦想,持续地坚持与投入

    不论他们曾经做着怎样卑微的工作,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在卑微的工作中不放弃自我,在多年无果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单就这份毅力与决心,就已经超过了一半的同龄人。

    2、光有实力不够,作品才是硬道理

    很多时候,能力这个东西是很难被衡量的,那么,如让一名陌生人迅速了解到你的能力?

    • 这就涉及到关键的一点,叫做“能力作品化”。

    对于当年未踏入影视圈的方文山而言,如果证明自己具备优秀的作词能力?很简单,那就是创作大量的词作,并甄选100首集结成册,然后寄出了100多份。

    要知道,事实大于雄辩,关键时刻,作品是能力的最好证明。

    3、百折不挠的行动

    方文山的求职行为持续了一年多,背后是多么惊人的行动力啊!

    •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在你极度渴望并付诸行动的时候,连上天都会不忍。

    与其说是机会眷顾了这个年轻人,不如说是他多年的坚守与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4、贵人的提携与帮助

    方文山的成功,离不开吴宗宪的辅佐和周杰伦的配合。

    • 但这里有个关键的前提是,你自己得是一个“值得别人辅佐的人”——说到底,还是要有实力与担当。

    四、

    我反问郑平:“你觉得自己在过去的两年左右的职业生涯里,在能力、作品、人脉等方面做过哪些实实在在的努力和积累呢?” 郑平一时哑口无言。 “想过没有,如今你真的成为了独立图书策划人,又需要做哪些工作,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我问。 郑平摇了摇头,她显然没有想过这些现实层面的问题。 事实上,从我了解到的图书出版策划行业的情况来看,图书策划人更是要看作品说话——比如,你曾经策划过哪些畅销书?业绩及市场反响如何?等等。 如果你没有响当当的图书作品说话,你就没有资源和优秀作者洽谈,毕竟,在成人世界里,“强强联手”是普遍规则。另外,独立的图书策划人这条路,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比如,你需要甄别有潜质有实力的作者(看人要准),对图书市场非常熟悉且嗅觉敏锐(这是图书策划的重要条件),你的专业能力要绝对过硬(强大的策划与包装能力不可少),并还要帮其联系出版社、铺设相应的宣传渠道(具备一定的资源,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必不可少),等等,才有可能打造出一本市场反响不错的畅销书。

    听完这些分析,郑平陷入了沉思。

    郑平渐渐明白,现实和想象之间,横亘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最核心的还在于自身的能力(专业图书策划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和作品——唯有这两项补齐之后,才可能拥有所谓的优质人脉及资源,才能为自己今后成为独立策划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 “晓璃老师,不瞒你说,在咨询之前,我一直心存侥幸,觉得是这个公司不好,是领导不行......领导也找过我谈过几次话,让我沉下心来踏实做事,可我就是听不进去,总觉得自己似乎很有能耐,似乎换个方向就能够一飞冲天......这次通过系统梳理我才真正意识到,如果我总是埋怨总是试图回避现在的问题,等于亲手给自己埋下一个又一个的障碍......”郑平感慨到。

    我很高兴郑平能有这样的认识,接下来,我带着郑平就能力部分进行了专门的梳理,并制定了具体的能力提升策略与计划。

    行文至此,我想起作者良大师分享过的一段话——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大事,也没什么绝招,你要做的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真正的手艺并不在于出凡入胜的高超技艺,而在于以客为尊的投入态度以及细针密缕的严谨作风。在职场也是如此,最终能走向金字塔顶端的人,不是那些看起来文韬武略的人,而是那些往死里嗑的偏执狂。”

    与你共勉。

    尔冬升张大大被怼(尔冬升怒骂张大大)(9)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璃语生涯创始人。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