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遵父亲遗嘱帮寻70年前救命恩人 再也没盼回父亲身影

他遵父亲遗嘱帮寻70年前救命恩人 再也没盼回父亲身影(1)

中青在线瑞金6月1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海涵 中国青年网记者 方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送父亲去长征那天的场景,这么多年来,我连父亲的一张照片都没有,但我一直很挂念他,很想他。”6月11日下午,在江西瑞金云石山乡丰垅村,93岁的红军后人梁景春回忆起了父亲往事。

他遵父亲遗嘱帮寻70年前救命恩人 再也没盼回父亲身影(2)

93岁的红军后人梁景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方瑞摄

“我父亲那一辈是弟兄三人,当时有宣传队员来动员参军,他们告诉我奶奶,会留下一人帮助家里搞生产、忙农活。”梁老回忆,自己的父亲梁在英选择参加革命,跟着军队一起长征。

老人说道,1934年的一天,他和母亲一起将30多岁的父亲送到村头的岔路口。“我抱着刚刚出生的妹妹,母亲挎着给父亲准备的一些东西,有草鞋,有做的布衣裳,好像还有几个鸡蛋,那一年我才8岁。”

将父亲送到村口,母亲叮嘱着:“等到革命胜利了,一定要记得回来!”梁景春也一个劲儿地向父亲挥手告别。他不曾想到,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身影。

梁老说,父亲刚走那会儿,母亲想念丈夫,天天在家哭。只要去村子里或者去田里,都会张望一会儿,等上一会儿,盼着丈夫能够早日归来。自己也每天都盼着爸爸的身影能出现在村口,回到家中。

“父亲走了以后,一点消息都没有,连一封信都没有,自己和母亲也联系不上部队的人,只能在家日夜等待。”梁景春回忆,家中重担都落在母亲身上,母亲忙里忙外很操劳,自己制作一些土鞭炮,卖点钱,还要经常煎草药给母亲喝。自己的妹妹在5岁时得了病,没有得到好的治疗,夭折了。

梁老回忆,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己接到政府通知,得知父亲早已在长征途中牺牲,成为烈士。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是伟大的,他是千万长征英雄里的一员。”

后来,梁景春参加过合作社学习,也上过会计班,他时常对自己的儿子说起父亲参加红军的故事。“我的4个儿子都喜欢听爷爷的故事,虽然能回忆到的片段很少,但他们也觉得爷爷是个英雄!”

1967年,梁景春的母亲去世。1980年,农村改革分田到户惠及丰垅村,梁景春开始在家忙忙农活。他觉得,几十年来,日子越过越好,这些都离不开祖辈的奉献和牺牲。

“党的政策好了,生活慢慢富裕起来,几个儿子都出去发展了。政府每个月有补贴,我和老伴一起生活,几个儿子轮流接我们去吃饭,照顾我们。”眼下,梁老腿脚依然很利索,身子骨很硬朗。他始终觉得,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保留关于父亲的一些物品。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很想念我的父亲。

梁景春觉得,当下,年轻人应该多了解、学习长征精神,同时搞好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群众办实事。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