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

爱我们所爱,但要知道我们所爱的都如朝露。

——赛雷卡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1)

罗曼罗兰是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他生于法国,但作品不像同时代法国作家那样,充满了柔情和浪漫。他的作品深受基督信仰和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影响,常常体现出:一个人如何将自己从环境中剥离,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专注于自己的生命担当。引导人们进行一种深刻的思考:假设一切都被命运夺走,我该怎样仍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约翰克里斯多夫,都极负才华,但命运都流离坎坷。他们遭受很多痛苦,贫穷,疾病,不公,人心险恶,在命运的漩涡中,他们有心灵的脆弱,但同时超越脆弱,展现一种直视人生苦难和心灵脆弱的勇气,一种面对痛苦,并尊敬痛苦的勇敢。

生命不是徒然的,即便命运不断给予我们幸福,随后又将所给予的夺去。人最值得讴歌的就是这种精神,在无常的熬炼中,仍然对世界饱含爱意和热情,在痛苦中颤抖,仍然勇敢地面对生活。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2)

世间像一个大炉鼎,以苦难为柴来熬炼人心,这些炽热干烈的,绵软脆弱的灵魂,如果没有经历淬炼,或许只会在欲念和诱惑中摇摆不定,浮沉蒙昧。但在无法抗拒的命运之手中, 它们经过了试炼,如金子般赤诚,如银子般纯粹。在水火交织的洗涤下,他们彰显出一种神圣的谦卑,进而对于同样身在这个炉鼎中的世人,深深地理解和怜悯。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非常理解罗曼罗兰所说的: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仍然热爱它。

在痛苦和欢乐并存的世界,罗曼罗兰讴歌道:欢乐与痛苦是两姐妹,它们都是神圣的。它们造就世界,并培育伟大的心灵。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3)

其实纵观罗曼罗兰的一生,他在动荡和战争中,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不懈斗争,以文字织成旗帜,为欧洲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一生不屈呐喊。他对真理,和平的追求,和对普通民众深切的同情和关注,也不断震动后人的心。

就像茨威格所称赞的:“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树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们,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

为什么这些丰碑能够留存?因为他们真实,不惧坦露任何心底的软弱和罪恶。罗曼罗兰从不试图去塑造一个高大英武的人物,无论是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在他笔下都是真实地面对自己生命中的善恶,以及头脑中怪诞和理性。并最终在仰望那广袤苍穹后,低头谦卑地进入爱和宁静。

在罗曼罗兰笔下,《米开朗基罗》中的米开朗基罗,就是他心中脆弱又坚强,胆怯又勇敢的代表。

01

《米开朗基罗》是《名人传》中的第二部,于1909年,继《贝多芬传》之后发表,在当时一经发表就激起了热烈的反响。

其实比起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人生毁誉参半,这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后的光芒,在人格上一直饱受争议。

他一生爱国,却多次因为害怕战事逃离意大利。

他一生轻视权贵,却不得不受历届教皇的奴役。

他渴望亲情,全心全意地资助家族,却又总是因为猜疑,拒绝家人的亲近。

他一生才华横溢,却又犹豫不决,总是开始新的创作,却又无法完成。

性情浮沉不定,但是却虔诚执着地坚守信仰。

他不是什么以艺术与才智高居人类之上的高傲天才,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写照和一员。

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萨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一位脾气暴烈,固执守旧的人。母亲在米开朗基罗6岁时去世了,此后他被托付给一位石匠的妻子喂养。他后来常常开玩笑说:他当雕塑家的志向源于这位石匠妻子的乳汁。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因为坚持画画,常被家族中各位长辈训斥和殴打。当时的艺术家并不像文艺复兴后那些被人们尊崇,父辈们认为艺术家往往浪荡放纵,品格低下,因此对于这一行业有一种仇视。早年离开父母,后来又被家族排斥,让米开朗基罗从小就知道了人生艰难和孤独。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4)

他对于艺术的爱战胜了父亲的固执,在他的坚持下,13岁时,他到佛罗伦萨最好的画室当学徒,并在最初的创作中就展现了很高的天赋。世界再次向他揭示出人心的险恶,他因为才华遭到了老师的嫉恨,在一年后,被迫离开了画室。

这让他厌恶绘画,开始转向雕塑,之后进入一家雕塑学校认真学习。他的才华再一次被激发,这一次他得到雕塑学校的创办人——意大利梅迪西亲王的赏识,亲王让他住在宫殿中,允许他跟自己的儿子们接触。

他如痴如醉地学习和研究宫中的大量艺术品,当时还有许多诗人和学者进出宫中,与这些人的接触和学习也让米开朗基罗在短短四年间,就具备了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必须有的坚实的基础和素养。

青少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性格清高,恃才傲物,算不上好相处的人。在雕塑学校中,学生有时会一起完成一些大型的作品,他有时讥讽那些不如他灵巧的同伴。因为看不惯别人的虚荣和伪善,他有时会挖苦他们,这样的性格让周围很多人都不喜欢他。在同龄人中,他也常常是孤独的。

这种从童年开始的孤独和不讨喜,使他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性格。他很脆弱,但在对抗中,又有一种异常的热情和倔强。他常常胆怯,却仍然保持了一种单纯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他像孩子一样渴望真诚的爱,但是又常常对人表现出冷漠和质疑。

罗曼罗兰描写他说:这是一张诗人塔索时代的面相,深印着忧愁和怀疑,他那双犀利的眼睛呼唤着人们的同情。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5)

02

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得不一直受制于统治者。从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开始,历届教皇都欣赏并且需要他的才华, 来为自己的教堂,宫殿甚至陵墓增添光彩。他被召唤到罗马,去修建统治者委派的建筑。

一开始,米开朗基罗也很高兴有机会来修建伟大的建筑。但他的才华被人妒忌,性格耿直这一点,也让很多人记恨他。他曾经不假思索地批评一起工作的另一位备受宠爱的建筑师,在工程中营私舞弊。这些敌人让他很快失去了教皇的宠爱。

教皇当众侮辱米开朗基罗,让他一心想要创作宏伟杰作的计划终止。并且不给米开朗基罗提供建筑费用,米开朗基罗不得不自己承担工程中所有的花费。他试图逃离意大利,这激怒了教皇,教皇颁布多项命令追捕米开朗基罗。最后,米开朗基罗只能妥协,回来重新向教皇求和。

因为答应教皇的一系列工程,米开朗基罗几乎没有时间去创作自己喜欢的雕塑,一直到老年,他都在艰难地完成自己承诺的任务,一刻不停地为这些工程劳作。他害怕被别人认为是骗子,责任感和艺术家的热情不允许他敷衍,每一次的作品无论是不是被迫接受,他都全力以赴地想要尽善尽美完成。

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答应的事,我就一定要做,不管有多么艰难。我将干成在意大利从未做过的最漂亮的事业,如果上帝帮助我的话。

米开朗基罗的才气好像是一只他的精神无法驾驭的怪兽,不但不受控制,反而成为了奴役着他。让他持续生活在一种创作的狂热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迫使他行动,一刻也不能休息,直到最后将他耗尽。

原本他身体很强壮,在常年不分昼夜的创作中,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不能再接受创作邀请了,但是下一次他又不受控制地接受并且投入其中。

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关闭起来,用不停地创作来止息他身体里,那种噬人的激情。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孤单和隔阂。这些孤单的年日里,他创作了著名的《睡着的爱神》《垂死的那多尼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还有西斯廷教堂壁画。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6)

除了身体上的疲劳,他的精神也很受折磨。因为米开朗基罗的名气和成就,他的家人都认为他非常有钱,全家人都靠他养活,拼命地盘剥他。老父亲总是在信里唉声叹气跟他诉苦,找他要钱。弟弟们也搜刮他,把他在佛罗伦萨的产业当成他们自己的,还常到罗马来找他要钱,要产业。虽然知道他们在搜刮他,但米开朗基罗心中对于亲情的留恋,对于家族荣誉的看重,还有性格里的软弱爱面子,让他不能拒绝他们无理的要求。

除了最小的弟弟,家族中的人,其实从来没有把米开朗基罗当自己的亲人。甚至老父亲也蛮不讲理地多次告诉外人,说米开朗基罗不孝顺,把自己赶出家门,还偷自己的钱。

米开朗基罗为家人,为了完成自己的创作,熬尽了心血,但是到临死,他也没有停止对亲情的渴望。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还在为弟弟的儿女操心。因为总是被各位权贵争来夺去,他在将近二十年间,没有完成一件自己盼望完成的伟大作品。

罗曼罗兰深深地同情米开朗基罗,理解他这种脆弱的精神和疯狂的才华之间的斗争,怜悯他渴望爱却未能获得,在传记中,罗曼罗兰不止一次写道:“他该是多么痛苦啊,我似乎听见悲壮的呼号从这张痛苦的脸上发出来。”

03

虽然在权贵眼里,他只是个有才华的可怜虫,总是一时狂热地倔强,过后又胆怯地屈服。但是在他为数不多的朋友眼中,他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人。

他非常关爱比他年轻很多的一位朋友——卡瓦列里,一位同时具有无比英俊的外表和高尚道德的贵族。米开朗基罗的爱表达地直接,狂热,甚至让人有些尴尬和不安,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位朋友明白了他的单纯和热情,成为米开朗基罗终身的挚友,并为他送终。

虽然他不好相处,但是在他的助手眼中他非常宽容大方。对于这些平凡忠诚的助手,米开朗基罗出钱出力,照顾和安顿他们,当时米开朗基罗的手稿是许多贵族求而不得的宝贝,但他慷慨地送给他的助手们。他最爱护的一位助手去世后,米开朗基罗还承担起了他儿子的抚养责任。

他蔑视权贵,在许多贵族争相来结交他的时候,他显得非常冷漠孤傲。但又总是去结交一些古怪的小人物,石匠,木匠,潦倒的画家,他对他们的傻气可笑的行为非常温和大度,或许这些人让他想起了自己在教皇面前的渺小,想起了自己的疯癫狂乱。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7)

很难想象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一生都没有恋爱,唯一的一段感情也很难界定到底是爱情还是友情。

米开朗基罗临近60岁遇见了维多利亚.科洛娜。维多利亚是一位亲王的女儿,比米莱朗基罗小了17岁,是一位名门闺秀。曾经嫁给当时有名的权贵,英俊又高贵的佩斯卡拉侯爵。可惜维多利亚太过普通的容貌,和保守的性格完全吸引不了自己的丈夫,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丈夫纵欲荒唐,让她非常痛苦,在丈夫去世前,她只能隐居在伊斯基亚岛上,在诗歌和信仰中得到安慰。

维多利亚和米开朗基罗,这两个人无法比较谁比谁更不幸,但对于维多利亚来说,米开朗基罗虽然年长,但比她更脆弱。在米开朗基罗身上,她满腔的母爱似乎有了倾倒的对象。她像一位年长沉稳的保护者,隐藏了自己的烦乱惶恐,将平和传递给了米开朗基罗。

在他们相处的9年中,米开朗基罗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平静,这种平静是维多利亚从信仰中汲取来的,米开朗基罗也因此重新进入信仰。他们的爱忠诚,深厚,但是又非常矜持和纯洁。维多利亚离世时,米开朗基罗说了句让人惊讶又动容的话:“每每想到看着她死,而我竟然没有像吻她的手那样吻一下她的额头和面孔,我真是后悔莫及。”

维多利亚的死对他是个极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痴呆麻木的,好像被人抽走了灵魂一样,但同时让米开朗基罗突然变得刚强了。已近暮年的米开朗基罗在为历任教皇效力一辈子后,终于要为自己而活了,他决定把自己的残年奉献给上帝,奉献给他和维多利亚共同信仰和热爱的神。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8)

他接受了一生中最后一个重要的任务,一件神圣的使命——全权负责修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且分文不收。

许多人认为,而且我也认为,我是被上帝安置在这个岗位上的,不管我有多老,我也不愿放弃它。”

他用他最后的二十年修筑了这个旷世的杰作,这座教堂凝聚了他晚年所有的心血,也被后人称为天才所造的人间天堂。人生有几个20年,谁又能用20年来做一件作品呢?米开朗基罗做到了,他已经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他将他疲惫受苦的身心都投入了他所信靠的神怀中。

“信仰和痛苦在这颗不幸的衰老心灵中,绽放出了最纯洁的花朵。”

罗曼罗兰主要经历(罗曼罗兰名人传)(9)

米开朗基罗在89岁那年去世,身旁是他忠实的朋友卡瓦列里。对他来说,死亡是一件盼望已久的美好的事情,他终于不用只在夜里得到宁静了,终于安息了。如他在诗集中所写的:“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他从可怕的风暴中回到甜美永恒的宁静之中了。”

04

应该怎么评价这个人呢?我觉得看过了他的一生,让人不忍做任何评价。

这个一直被仇敌嘲讽是吝啬鬼的人,一生从未停止施恩于认识或不认识的落难的人,老仆人,女佣,帮他干过活的木匠,那些害羞笨拙的穷苦人。

这个被权贵玩弄于股掌的人,虽然被迫服务于权贵,一生从未敷衍过自己的作品和责任,从未用半点懈怠来对待自己热爱的艺术。

他一生向往简单宁静,却总是身处风暴,一生向往爱,却求而不得。

这不正是我们吗?看似常常被命运击败,但又总能继续负重前行,在汗水和泪水中且行且歌。

罗曼罗兰所写的,其实就是一首给所有平凡而伟大者的颂歌。

本文来自: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秦不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