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兵服饰介绍(看戏装如何脱胎于明朝服饰)
中国戏曲服饰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是在明朝服饰的基础上,糅合了上至唐代下到清朝的各种服装的样式而成的。所以戏曲中不论哪个朝代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以明朝装扮为主,不受剧情中地区、季节限制,一切只为角色身份服务。
戏曲服饰与明代衣冠之间有着怎样的沿袭与演变?以下图文为您详解。
蟒服
蟒服是戏曲中帝王将相、后妃公主等身份高贵者用于庄重场合的礼服。蟒服是在明朝“蟒袍”基础上,经过装饰和美化后所形成的。
蟒袍是明代创制的一种官员的朝服,与皇帝龙袍的款式相同。区别是龙袍绣的是龙,有五爪;蟒袍绣的是蟒,形状似龙非龙,有四爪,故有“五龙四蟒”之说。
明代蟒袍是宽袍大袖,是汉民族的服装款式,穿时要戴玉带。“蟒袍”本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象征着极大的殊荣,像刘健、李东阳、徐阶、张居正等明朝著名阁臣,都曾获赐蟒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袍。
明代皇帝(左)与官员(右)
明朝五爪龙袍(左)四爪蟒衣(右)
蟒袍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它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用在戏曲中,可以服装来装饰人体。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不束腰,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能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官衣
戏曲中官衣源于明、清两代官员的补服,补服又称补褂,外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
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
明代官衣
明代官衣“补子”上的不同图案
戏曲中官衣一般为中、下级文官的官服,有时也用于新科状元及新郎。官衣与蟒袍相似,但不绣蟒纹,而绣“补子”。在一些比较讲究的院团,根据官服上的“补子”还分为文官官服和武官官服,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戏曲中的官衣
靠
靠是戏曲舞台上武将的戎服,它参照吸收了明、清铠甲战服的样式和特点。明朝铠甲的身甲是前开襟的式样,铠甲的拢袖部分由十三个金属片,以叠压的方式编织而成来保护手臂。清代时期的盔甲一般分为兵丁甲、职官甲,两者之间明显的区别是有无袖子,通过盔甲上的形制、纹饰来区别职务高低。
明铠甲(左)、清盔甲(右)
戏曲舞台上的靠既是衣服又像铠甲,既衬托出武将的威武,又适合武将武打表演的灵活潇洒。靠的造型鲜明地体现了戏曲服装“可舞性”这—艺术特点。此外,在“靠”的使用上还具有一个特点:在背部扎系附加物——“背壶”,内插四面三角形“靠旗”。其颜色与靠色相同,造型呈向外放射状,这就形成服装的向外延伸,扩展的感觉,从而更进—步地衬托出武将形象的高大与英武。
靠服
靠服样式图
帔
戏曲服装“帔”是以明代“褙子”的式样为底样经过美化、装饰、改造、加工而成的对襟长袍。褙子原是窄袖,对襟大,领很大,直贯底摆。至明末,其袖式逐渐演变为大袖,领式也由长大领缩为斗长大领。明朝“褙子”有宽袖褙子、窄袖褙子两种,通常是士庶女子的礼服,款式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用纽襻(可带系结)。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我看到的一些资料写的是戏曲中的‘帔’是从明朝的‘披风’发展而来的”。其实,褙子和披风是一类服饰,只是不同时期的形制不同而已。明代王圻的《三才图会》云:“褙子,即今之披风也。”
褙子与《红楼梦》林黛玉穿的褙子
披风与《女医明妃传》允贤穿的披风
戏曲中的帔是帝王、中级官吏、豪宦乡绅及其眷属在家居场合所通用的常服,表现夫妻关系时,多穿花色相配的帔,称“对帔”。它算得上是一种“宽松式”的服装,文雅清秀,既符合人物闲居场合需要,又不失其华贵,更有助于表演,是戏曲舞台上的主要服饰之一,有红、黄、蓝、黑、紫等颜色。
《二堂舍子》中刘彦昌和夫人王桂英穿对帔
开氅
开氅是戏曲中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穿着的便服,其款式为圆领,斜大襟,宽身阔袖(带水袖),长及足,左右肋下有摆两块,衣上绣狮子、虎、豹、麒麟及文物博古等图案。
戏曲中的开氅即从明代直身发展而来,仍保留两侧双摆的形制,多收于身后(现在左右只各接一片)。明代直身亦称直领,外形与道袍接近,交领、宽袖,两侧开裾,接双摆于外(道袍摆在内),多用作皇帝、官员、士人的常服或便服。
明朝直身
开氅与《龙凤呈祥》中赵云穿的开氅
戏曲中的开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属便装,主要是武将穿,一些寨主、侠客、武士们也穿。它也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将和中军的服装,宰相之类大臣告老还乡时,也穿开氅。开氅的颜色有红、杏黄、蓝、白、黑、紫、绿、粉红、古铜、天蓝、草绿等,可以鲜艳轻快,也可以辉煌沉着。
戏曲服饰是历经数百年不断演变和丰富后,形成的一种通用的舞台服饰传统艺术,每一件戏服都是行走的历史。除了蟒服、官衣、靠、帔、开氅,还有哪些戏曲服饰以及头饰脱胎于明朝衣冠?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我们下期继续为大家详解,咱们一起来涨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