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

来源:回澜听涛

城市现代化有很多“引擎”,城区经济无疑是最具动力的一个。细看其组成元素,可以研判出一座城市所处的状态和未来城市经济走向。

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中,青岛表现尤为抢眼,疫情冲击之下仍以5.3%的GDP增速力压北京(4.8%)、济南(4.5%)、郑州(3.5%)、西安(2.8%)、天津(0.1%)等一众北方万亿城市。而这份成绩,与七区三市的经济力密切相关。

根据青岛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西海岸GDP首次在一季度突破千亿关口,以 1029.28 亿元的总量蝉联第一;紧随其后的市南,赶超胶州、即墨,总量排名重回第二。而位列第三的胶州,不仅GDP跻身前三甲,更以7.50%的增速居十区市首位。

此外,西海岸和崂山区的经济增速也都超过了7%,后者以7.2%的增速位列全市第2;市南、平度与全市增速基本持平。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1)

仅从数据看,多重风险挑战和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青岛迎难而上、开局总体平稳——有的区市稳中有进,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显著;有的区市则承压受限,想实现全年发展目标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背后所展现的产业状态、业态和形态,这是青岛作为一座城市综合载体的主轮和主轴。

2022年初,依据各大城市辖区经济数据整合而出的中国城区经济排行榜中,青岛只有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挤入前20强,位列第13位。不管是位次,还是入选数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同时也给七区三市拟下了命题:

主城区怎么加速赶超发展,县域经济怎么加速转型,现代化道路都应找准自己的亮点。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2)

1、经济排名,拼实体、比制造

看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先看实体的韧劲,这其中制造业更是核心指向。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青岛依然能在一季度实现5.3%的增速,与规上工业首季同比增长6.1%密不可分。而这条坐标系上的分布位次,也基本与十区市GDP排名正向相关。

西海岸新区,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33个大类行业中,28个实现增长,有19个行业增速超过平均水平;

胶州更是以17.1%的增速再次登顶,几乎三倍于全市的速度,为实体经济健康运行做出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名次较去年年底大幅提升的市南,3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8.2%,高居全市第二;并于一季度末交出3.5%的成绩,位居全市第六。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3)

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上,青岛对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进行授牌,市南有两家入选;在公布的70家、24条产业链企业中,市南占11家,这波生力军让大家对这个沉寂已久的老城区、未来三季度的表现充满期待。

此外,项目、投资同样影响着十区市经济体量排序:

西海岸共有潍柴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170个项目开工,总投资 达382亿元;

胶州共有 57 个省、青岛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100.42 亿元,新开工项目 35 个,数量再次“霸榜”;

市北,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数量增速 133%,计划总投资增速22.1%;

平度,固投增速高达 17.2%,列全市第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可以说,加码工业、重振制造不仅是青岛“实体强”的因,也是青岛“强实体”的果,更是未来十区市升档提速的主抓手。在这条城市竞速的主赛道上,谁抓得紧、谁抓得实,谁的位次就更靠前。

不过看“主轴”赚得有多快,不能只看增长单极。决定平均水平的,还有落在后面的区市。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4)

2、对标先进,找差距

细看中国城区经济20强,北京、深圳、广州无疑是最大赢家,均有四个城区入选。

放大到区域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分秋色,上海、无锡、苏州,广州、佛山、深圳,总数占比达75%。

而单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类比,其主城区在同等面积内产出的GDP、以及主城区GDP总值占比,都远远高于新一线城市。换言之,新一线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主城区发展滞后、经济转型较慢

具体到青岛而言,情况大致相符。

时间退回到五年前,2017年,青岛GDP过千亿的区市仅有西海岸新区、市南和即墨3个;五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7个,胶州、崂山、市北、城阳均跨过千亿门槛,其中胶州更是起势迅猛,取代市南、位列全市第二。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5)

五年时间,可以清晰地看到青岛扩容的轨迹,“大体量”积蓄“大能量”,外围城区正加速崛起——

西海岸持续领跑,常年摘冠,而且GDP占全市比值也在逐年递增;

胶州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开启“连级跳”模式,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重要一极;

即墨则稳居前三甲,紧抓新兴产业、全方位融入青岛主城区。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6)

相较而言,主城的表现却不能尽如人意。比如连续被即墨、胶州赶超的市南。一方面其金融业、总部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有效增量,一方面也源于城区受限、疫情影响叠加,市场活力不足,使得市南五年GDP增速均值略低于全市均速。

再比如市北,同样面临着老城区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上游突围的瓶颈。在首季区市排名中,市北和李沧都处在后半区。而位次靠前一名的城阳,仍处在疫情影响下轨道交通产业的震荡波动期,增速不及预期。

但换个角度看“落差”,差距同样意味着潜在的进步空间。对于寸土寸金的主城来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不容有失的发展机遇,丰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更是振兴实体经济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其实纵向对比2020年到2022年三年首季度经济数据,十区市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经济增速全部超过10%。即便是在2022年初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莱西市,两年平均增速也达到了12.5%。这就是十个区市在下行压力下所展示出的经济韧性,想让强者恒强、弱者进位,最终要找准自身地位。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7)

3、求进

强者何以恒强?以上海第一区、也是中国第一区浦东新区为例。

2021年浦东新区GDP达到15353亿元,超过了黑龙江(14879 亿)、吉林(13236亿),逼近天津(15695亿),可谓富可敌省。不至于体量,其经济增速同样惊人。相比于2020年,浦东GDP增量达2146亿,名义增速达16.25%。

不能否认,浦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具有制度创新的底蕴和优势;同时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其在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得天独厚优势。但在产业布局、转型发展中的尝试,浦东仍可为后来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8)

比如,“服务型制造”就是青岛一度心向往之的“浦东模式”。简言之,即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使制造业企业利润向“微笑曲线”前后两端延申,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又如,定位清晰,非常明确主攻金融、贸易、科技,浦东也因此而成为上海落实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的核心承载区。

对于托起青岛经济基本面的“大块头”而言,无论是国家战略叠加的西海岸、胶州,还是空间纵深优渥的即墨、城阳,要匹配起经济强区的责任——项目要抓、投资要落,同时要瞄准方向。

像西海岸正大力发展芯片产业、海洋产业,崂山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现代金融产业优势显著。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9)

当然,单一的生产型经济不足以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强区依然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经济、高端服务业等竞争利器,积极向平台型经济转型。而这种以工业互联网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青岛可谓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在最新出台的《青岛市工业互联网 “四新领航能级跃升”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中,青岛再次明确,以 “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引领,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建设能级,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助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完备的工业基础,加以“平台-场景-生态”的改造,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完成现有产能的共享、整合和升级,进而激发大量的创新创业活动,带动新经济爆发式成长。

对于相对弱势的城区,大项目、人才、技术、文化仍是未来的核心引领点。结合城市更新、实体振兴的应用场景来看,大项目更是产业业态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尽管疫情下多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三年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积累以及实干换回的实绩,都给了青岛足够的信心。大工业化战略必须以经济体量为支撑,十区市仍需奋进。

2022上半年青岛各区市gdp排名(对标一线七区三市晒GDP)(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