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

香港第八任总督,轩尼诗,英文名Hennessy,听名字很像一瓶酒,实际是发明轩尼诗干邑的法国人,理查德·轩尼诗也叫轩尼诗,所以这个港督的名字就和酒名撞车了,但轩尼诗,首先是个人名。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1)

网上很多把他和坚尼地的照片弄混

轩尼诗是学医出身,后面加入英军医务部,最终弃医从政。

可能是医者父母心的原因,轩尼诗是所有港督中最没有种族歧视的一位,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华人,还体现在他在其它殖民地做总督的时候。

而且比起”以华治华”的目的性来说,轩尼诗这种没有种族偏见,更像是骨子里的。

支持华人进入议会

轩尼诗在任期间,不仅继承了上一任坚尼地的亲近华人的思想,还进一步提高了华人的政治地位,华人在香港可以参政,第一位华人香港议员,伍廷芳,就是在他的内期任内诞生。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2)

中间华人为伍廷芳

伍廷芳不仅是议员,也是执业的大律师,也是第一个在香港的华人大律师,还是第一个被封为“太平绅士”的中国人。

轩尼诗还准备让伍廷芳做代理香港律政司,但遭到香港英国官员和商人纷纷反对。他们认为此例一开,以后政府其它职务都可以慢慢让华人代理了。吵着要写信向英国政府告状,轩尼诗只好撤回原议。

轩尼诗对华人的友善不仅体现在扶持伍廷芳身上,他信奉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看到了香港中国居民对香港的重要贡献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因而对华人的处境感到同情。

他多次表示,要使中国居民与欧籍居民地位相同,拥有同样的自由。轩尼诗于1881年,公布华人归化法案,华人可以申请加入英国国籍。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3)

废除笞刑

也因为医者仁心,轩尼诗极力废除香港残忍的笞刑。

这本来是欧洲封建阶级对待奴隶的一种私刑,后来随着殖民地的开发,被英国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对付殖民地人民的一种普遍刑罚。

早期香港笞刑极为残忍,使用的是九尾鞭,是一种多股软鞭,一鞭子下去能产生多道伤口,鞭子还被煤油浸过,杀伤力加倍,可以抽的人皮开肉绽,挨笞刑被直接抽死过去的的中国人大有人在。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4)

而且香港对于笞刑用得很滥,居民稍微犯一点小错,如不缴罚款,偷个煤油灯,都会受到笞刑。鞭数动辄数十下,很多人没被抽死,也被抽残了,还喜欢公开行刑。

轩尼诗这种以救病治人为己任行医出生的港督,当然看不得这一块。不仅是在香港,在其它殖民地任港督时,就多次废掉笞刑。

但是有议员认为,废掉笞刑会增加香港的犯罪,香港当时是个犯罪比较猖獗的地方,靠的是严刑厉法控制犯罪,所以废除笞刑议会没有通过。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5)

但随着轩尼诗的努力,笞刑在使用度和伤害度上,大大减小。首先从九尾鞭改成伤害小很多的藤鞭。然后以前是抽背,改成只准抽屁股。这两项改善大大减少了笞刑的伤害,受刑者不容易再被抽残抽死。

还有减小笞刑的使用,比较小的罪就不抽了。最后不公开行刑,保留受刑者的尊严。

设立保良局

轩尼诗另一对香港的善政是设立保良局。

香港开埠初期,娼妓合法的时代,政府准许登记的妓女在指定地区公开营业,造成娼妓业的兴盛,市面既有领牌纳捐的“公妓”,也有暗中接客的“私娼”。

市场繁荣了供应链就会紧张,于是经营妓院的龟公鸨母勾结不法之徒,到内地或东南亚诱逼拐卖良家妇女到香港,强迫当妓女。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6)

保良局的设立,就是保护被逼为娼的良家妇女。保良局于1878年由轩尼诗批准成立,其主要职责有三:

  • 如有被拐妇女到港,保良局必须设法营救,将其送回原籍。
  • 未送回原籍期间,保良局必须对被拐妇女进行收养。
  • 如果没法往回送,保良局要给被拐妇女代择配偶,或想办法帮助其在香港安生立命。

保良局权限比较大,如遇协助缉拿人犯的任务,他们可以凭借挂在襟前显示身份的具名银牌,遣使街上任何警察,拘捕嫌疑拐匪。

从1878年保良局建立,到1891年的13年中,经保良局救助,脱离拐匪魔掌的妇孺有数千人之多,不愧为一大善政。

轩尼诗众多这一对华人有利的政绩,既让轩尼诗成了最受华人欢迎的港督,也成了最不受在港欧美人欢迎的港督。

轩尼诗的其它政绩还包括修建了香港的上山缆车道,至今你还能坐上缆车,上山顶俯看香港的百年变迁。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7)

再就是首次让香港装上了电话。

回看轩尼诗任期内的所作所为,算是港督史上最友好的一位,可能是以他早期行医的经验有关。

为纪念轩尼诗,港英政府命名了一条道路为“轩尼诗道”,不同于之前港督命名的以小路居多,这是香港一条极为重要和繁荣的大道。

扁瓶轩尼诗(第八任港督轩尼诗)(8)

今天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由港人担任,各政府机构都是以港人为主,港人治港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虽然偶有祸钢乱民的历史残余混迹其中,但相信迟早能把他们清理干净。

我们再也不用在把中国人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少数对华友善的港督身上。而“太平绅士”的荣耀,也已被“大紫荆勋章”所代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