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孝顺的子女越是不孝 孝与不孝的子女们是如何转变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孝作为传统美德也历经千年,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

《论语》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让地域概念缩小了很多,同时也让四海为家的人越来越多。

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名词,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在像《大宅门》那样其乐融融一大家的大家族有,但像那样日夜拴在一起,同吃同住,哪怕分家了仍然是红红火火的一大家,大约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红白喜事才会如此。

子女的远离,让一些留守老人孤独寂寞,《常回家看看》顺应时代潮流,唱出了大多数老人的心声,也因此传遍大江南北。

农村有句话说,有心走在天边,没心守在锅沿。意思是说,子女如果孝顺,哪怕远在天边,也会让父母心安,如果不孝,就是守在身边,也会让父母闹心。

不过话说回来,子女的孝敬除了小时候大人的言传身教之外,长大后,父母的做法也会让子女有所不同,尤其是成家另立门户之后,父母的做法就更加重要了。

为什么太孝顺的子女越是不孝 孝与不孝的子女们是如何转变的(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

我老家有两户邻居,张姨和赵婶,都是我妈的铁杆姐妹。从年轻时候起,他们就是村里著名的“三剑客”。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话一点都不假,每每我回到家里,张姨和赵婶都会齐聚我家,聊东聊西,慢慢就聊到各自的儿女。

三个女人中张姨是最幸福的,老公年轻时所有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后被张姨一举夺魁。婚后一儿一女,儿女争气,大学毕业后,都在大城市安家。

赵婶是俩个儿子,老公和我爸一样是老实的农民,一辈子靠苦力挣钱。俩个儿子,从小淘气,恨不得上房揭瓦。赵婶养大俩儿的过程真的是一部血泪史。好在,后来俩儿子也勉强考上学校,也在外地成家立业。

我家只有我和姐姐,没有儿子传承香火是我爸妈心中的梗,所以我妈老觉着她在张姨和赵婶前低人一等。我和姐姐又不争气,姐姐初中也没有毕业,我只考了个大专,毕业后又分回自己县城。

记忆中的张姨,永远是春风拂面的。有些时候,赵婶和妈妈也会对她的自我感觉良好而有微词。他们有时候也吵,也嚷。有时候十天半月不说话也是有的。

但是他们是典型的打不散离不开。没过几天保准就把不愉快忘记。

这几年,妈妈给我打电话时总和我说起她的姐妹,她说现在的张姨特别不幸,她的一双儿女特别不孝,即使春节也很少回家。看着节日里,别人家里热闹异常,张姨就特别难过。

我问妈妈,那赵婶好不好?妈妈用一种特别的声音和我说,你赵婶可是幸福了啊,晚来福,人家俩儿子,俩儿媳妇孝顺得要命,每次回来,你赵婶都要显摆她儿媳妇给买的衣服。还有买回来的一大堆东西。

妈妈的话让我很不可思议。他们的孩子们好像不是我以前认识的孩子们了。难道真的是环境改变了人,两家的孩子出现大反转了?

记忆中张姨的一双儿女都是很听话的,他们大学时,每年寒暑假都不回家,靠着勤工俭学,挣下的钱总要给张姨买礼物,为这不知道在我妈和赵婶面前嘚瑟了多少次。

而赵婶的俩儿子从小顽劣异常,不给赵婶找麻烦就算好事了,哪还顾得上去孝敬父母啊。

为什么太孝顺的子女越是不孝 孝与不孝的子女们是如何转变的(2)

到底怎么回事呢?我真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改变的。因为从小母亲们关系好,我们三家孩子们关系也还好,都互加着微信。只是没事的时候从不聊天。

(二)

带着疑问,我就试探性地和他们聊天。

我先和张姨的女儿聊天。我问她最近怎么样,回家看张姨来没有?聊着聊着,她就开始了对她妈的“控诉”。

她从小到大,都是她妈妈的乖乖女,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厌烦起她的妈妈来。结婚之前,她的工资除了少部分留给自己,其余都给了张姨。有时,张姨也要求给买这买那的,她也认为理所应当的。可是婚后过上自己的日子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结婚后,两口都是工薪阶层,大城市生活压力也大。房贷,车贷,儿子的教育投资让他们日子很紧张。

于是她给张姨的钱也少了,过年回家时,给妈妈还买礼物,但有时也真没能力买高大上的礼品,就买一些普通的衣服什么的。

但张姨不干了,她根本不了解我们做孩子的辛苦。每次回家唠唠叨叨地,给她钱少了,买的东西太便宜了,让她在村里没面子了,一大堆。

张姨女儿说,张姨经常给她和她哥打电话,要东要西,兄妹俩也不愿意难为她,很多时候,为了哄她高兴也就买了。

谁知道,张姨在亲朋好友面前,从来不说孩子们的孝心,只是一个劲地哭诉,孩子们的不懂事。为此,孩子的舅舅姨姨都给他们打过电话,让他们多考虑考虑张姨,孝顺点老人。

儿女们本来就不容易,也还算懂事,可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张姨一点肯定。而且结婚后,又有了媳妇,女婿新成员,那种事多了,小夫妻们也开始争吵了。用她老公的话说就是,孩子们得为张姨的虚荣买单。

为此,她和哥哥现在提起回家就发愁,不是不孝,是怕面对张姨。

为什么太孝顺的子女越是不孝 孝与不孝的子女们是如何转变的(3)

听罢张姨女儿诉说,我又去找赵婶儿子聊天。

男人在这方面很直接,寥寥数语就还原了事实。最初,他们哪懂得给赵婶买东西啊,更何况日子也很艰难。好在,两个媳妇还算识点大体,每年回家也给买点礼物,但都是一些便宜的东西。

但就是那,赵婶也特别开心,每次把媳妇买的东西都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一有客人问,就开心地告诉人家是儿子们孝敬的。

不仅如此,有一次回家,村里人问他,他给赵婶买的手机多少钱了?这孩子真是孝顺。邻居的话,让他很脸红,回家问了赵婶才知道,赵婶自己掏钱买的,而且大多数东西都是她出钱买,再告诉别人是儿子孝敬的。赵婶说,她知道孩子们不容易,不能给孩们增加负担。

赵婶的话让孩子们很汗颜。慢慢的,也就开始懂得长短了,也就成了真正的孝子了

为什么太孝顺的子女越是不孝 孝与不孝的子女们是如何转变的(4)

(三)

孝顺是美德,但是圣贤也说母慈方能子孝。尤其是新时代下,作为父母能够想到子女的不容易,给子女足够的宽松理解,我想大多数作为子女,也是能够感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的,也就能理解孝敬父母了,当然排除一些没有良知的子女们。

如果家家真的都能做到母慈子孝,这个社会便少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因为,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团结,社会也就美好许多了。

最好祝所有的家庭都能和睦相处,共建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