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十一课苏联(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汇总)

九年级历史第十一课苏联(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汇总)(1)

一、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1925年

2、背景

(1)苏俄国内战争结束,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3、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4、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3)工业: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5、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6、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7、启示: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二、苏联建立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最初由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后发展到15个,1991年苏联解体

2、苏联名称的更替:

16世纪中期——1917年:沙俄

▲1917年——1922年:苏俄

▲1922年——1991年:苏联

▲1991年——至今:俄罗斯

三、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 1922年低,苏联成立;

(2)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2、开始:1926年起,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措施:

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4、成果: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6、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特征)

(1)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业集体化

1、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措施:

(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

(3)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4、结果: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5、实质: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五、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2、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4、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6、评价斯大林模式

利:

(1)使苏联较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

(2)为二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弊:

(1)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7、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重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

(3)从群众利益出发;

(4)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8、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行五年计划

(3)农业集体化

【拓展延伸】

9、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1)引进外资,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2)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商品经济;

(3)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

中国: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11、评价列宁:

(1)领导十月革命,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赢得国内战争胜利;

(3)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了政权;

(4)建立了苏联,他是苏联的奠基人。

所以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12、评价斯大林:

(1)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对二战的胜利结束,做出了巨大贡献;

(3)创建斯大林模式,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存在严重问题;

(4)在位时党政不分,缺乏民主,家长制作风,“个人崇拜”;

(4)1936年,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3、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先后出现哪两次重大转折?

总特点:道路曲折

转 折:

第一次:列宁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斯大林时期,由新经济政策转为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