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

1810年3月1日,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诞生。历经一百多年,肖邦的音乐依然散发特殊的魅力。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讲述的就是两个远在地球两端、互不认识的年轻人,却同样因为肖邦写下的音符,激发了活下去的愿望。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2)

你最珍视的东西在哪里,

你的心就在哪里。

——肖邦墓志铭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3)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

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

我把欢乐注进音乐,

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莫扎特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4)

音乐可以称做是人类的万能语言,

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

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

被一切人理解。

——李斯特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5)

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

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

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6)

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

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

特别是使在品德和修养最为卓越的人快乐。

——柏拉图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7)

音乐是惟一可以纵情

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

——爱迪生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

大意: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以礼实现人的自立,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9)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0)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1)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17岁时开始创作,18岁即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肖邦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定居巴黎。1849年,39岁的肖邦因肺结核逝世。

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拯救人生

还记得在电影《钢琴家》里,主人公在绝境时,因为演奏了一首钢琴曲而得以幸存下来么?没错,他演奏的就是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

《叙事曲》创作于肖邦在维也纳生活的早期,饱受思乡之苦,又逢波兰战乱,他将内心的感受融入乐曲。全曲仅9分钟,诞生一百多年,却依然有着特殊的魅力。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2)

叙事曲取材史诗剧作《康拉德·华伦洛德》。讲述11世纪立陶宛被日尔曼骑士兵团所灭,后裔华伦洛德被俘虏,受到敌方重用。立陶宛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接近华伦洛德,并使他醒悟,最终为祖国牺牲了自己。

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就讲述了两个年轻人被《叙事曲》改变命运的故事。

《G小调第一叙事曲》开曲:伤感甜蜜,异常优美,充满力量。

英国

男孩保罗擅长橄榄球,也常打高尔夫。有一天,他突然说,我不打高尔夫了,不用给我办会员卡了。爸爸觉得很奇怪,担心发生了什么事。接着妈妈接到学校的电话,妈妈说,保罗你不会交了坏朋友了吧?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3)

爸妈赶到学校,音乐老师问,是谁在教保罗弹钢琴?爸妈很惊讶,没有人教他啊!保罗说,我在午饭和课间时学的。这让爸妈都难以相信——全家人都只在电视上接触过古典音乐,他们以为保罗只会喜欢玩敲筷子之类的古怪玩意儿!

15岁之前,保罗从没听过古典乐,但在学校第一次摸到琴键后他爱上了它。第一次听到肖邦的《叙事曲》,保罗就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听,“很难想象我听了多少遍!”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4)

保罗想继续学音乐,报考了阿伯丁大学。面试官问:如果你在一座荒岛上,只能听到一首曲子,你希望是哪首曲子?保罗脑子里只有一个答案、一个确定的答案:《G小调叙事曲》。

乐曲进入第一主题,痛苦而内敛,一片漆黑,只听到砰砰心跳的声音。

2007

年9月,保罗走进了大学校门,他交了许多朋友,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日子。但就在开学后的三四个月,他开始头疼,每天都会疼两三次,虽不至于让人受不了,但越来越频繁。他去了医院。

保罗还记得那是太阳很好的一天,他接到医院的电话,“请你来一趟,我们有些事要和你谈谈。”那晚,他在医院听到了最坏的消息——他得了脑瘤。保罗沉默了几分钟,只问了一个问题:我会死吗?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5)

保罗在医院住了三个月,接受了四次手术,他瘫痪了,双目失明,失去了记忆。谁能想象,一个星期前,他还在大学里好好的,现在却在生死边缘。

乐曲第一主题继续:布满了密不透风的绝望,就像陷入一块粘稠的沼泽地。活下去——是对生命本身有所期待。

世界

的另一端,日本。桃香一家六口人住在一起,妈妈、爸爸、哥哥、爷爷、奶奶。她在冲夜初中上学。她四岁开始学钢琴,和很多孩子一样都学习过如何演奏《叙事曲》。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6)

“其实孩子们不谙世事,并不能懂得肖邦的心情,无法真正演绎它。”直到15岁,桃香才觉得,自己真切感受到作曲家的感情,肖邦帮她解开了困惑,接受了那段梦魇般的经历。

那是桃香毕业的那天,她和同学们正在为毕业典礼做着准备,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震动,大家惊慌失措,大声尖叫。这不是寻常的地震!一架直升机飞来,通知大家,海啸就要来了!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7)

所有人躲进了学校,爬上楼顶,挤成一团,惊恐万分。这场灾难过后,桃香失去了一个很亲的亲人,他本来要结婚了。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失去了父亲,他的尸体一个月后才被冲上岸来。

两万人死于这场灾难。灾难发生前,桃香有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但灾难之后,她时常想起死去的人们,总觉得自己亏欠他们什么。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8)

乐曲进入第二主题:音符柔和,隐约可见美好的希望。曲声回落,再次推向高潮,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爸爸给保罗买了一个MP3,里面存里《叙事曲》,他一遍又一遍地听……他突然想起自己听过这首曲子,我是在哪儿听过呢,是的,在学校,在学校弹过这首曲子,他想起自己在哪里,为何来到这里。听着这首曲子,保罗的脑子慢慢恢复了正常的思考。

“《叙事曲》不只是我一生的最爱,我完全失忆后忘记了它,但又想起了它,并通过它找回了我自己。”保罗慢慢地恢复,开始游泳,做各种事情,回到学校,和朋友在一起。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19)

曲第二主题后,四空黑暗,风雨大作。继而是最激昂、也是技术上最难的部分,绝望后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

几个月

后的一天,在听完音乐会后,保罗觉得异常疲劳。第二天醒来,他坐到钢琴前,却发现右手完全不听使唤。他被诊断患了多发性硬化症,右半身瘫痪,不能再弹钢琴了。

保罗听到,自己大脑一部分在说,放弃吧。但另一部分说,不,或许你本来就应该是个左撇子!最终,保罗对自己说:我还活着,那就用另一只手练习,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吧!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20)

保罗不断练习《叙事曲》,把它改变成一只手演奏的版本,这时他感受到和它真正的默契。

两个月后,他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首曲子。他的家人、朋友和女友都到了现场。保罗的演奏打动了所有,妈妈流着泪说:“保罗从不抱怨,勇敢面对,不懈抗争。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21)

保罗说:“我的人生还没结束,只是发生了一些意外,发生就是发生了。说起叙事曲,我现在想说,它拯救了我。”

曲子结尾处无比辉煌,它没有明确表达对与错,却把答案留给了所有弹奏它和听它的人。

地震

发生一个多月后,一天,抑郁了很久的桃香意外在电视上看到浅田真央参加滑冰比赛,比赛用曲正是《叙事曲》。这首曲子突然打动了桃香绝望的内心。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22)

如果要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桃香想,应该叫“灵魂的呼唤”。好像遇难者,在通过音乐大声呼唤,在通过音乐在倾诉。

桃香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肖邦,“你可能觉得困惑、孤独,你迫切需要找到共鸣。但并非一切都会立刻好起来。抓住此刻的黑暗,站起来——如果肖邦可以做到,那么我用我的一生也可以做到。”

桃香认识到,怀缅逝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现在,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在黑暗中做自己的光(灵魂在暗夜中呐喊)(23)

在灵魂最深的暗夜中,

肖邦的音符仍在充满力量地搏击

——这种绝望感和力量感的交织,

震动了无数在混沌中绝望的人们,

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