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23岁(老师校友学生)

作者:曾再新

大学老师23岁(老师校友学生)(1)

五年前(2017年)的4月5日,时值清明节,忽然听到噩耗:恩师张宏寿先生仙逝!记得3月9日,老师未来《乡土文化沙龙》班上课,心里嘀咕着,怎么没来上课呢?是不是我召集组织有误。于是我拨通了他老人家的手机。接电话的是他的弟弟张宏金(少年时代的同学),告知他已经在芜湖弋矶山住院。我便询问因何病住院,住在几号病房。忽然老师接过手机,用颤抖的声音(语音有些失常)告知我:“再新,不用来看我了,不方便哪,还要花钱,我没有什么大碍”。时隔10多天,我又拨通了他的手机。接电话的是他的儿子,连忙将手机给他的父亲。老师说:“再新,我的病好些了,不久可以回家了”, 谁知这竞是我们师生的最后一次通话。彼此,心情十分沉痛。心想,天不太公,对于身体相当健康、乐观的老人,竞然走之太猝,离我而去,真是不可思议!为表达哀思,匆忙赶到灵堂,献上花圈。

写到这里,想起我们在八届三期(2017年元月初)结束时曾经许诺:为学校《校园里的那些事》写一篇征文,我还风趣地给老师拟了一个题目:“老师·校友·学生”,他老人家高兴地说,这个题目好,很有创意。老师说:“六十年前,我是你的老师;四年前,我是你的校友;两年前,我又是你的学生。这个60年的轮回,太富有戏剧性了。这篇征文,我是要写好的。”谁知这诙谐的对话,竞成了我们师生之情的告别之语。如今,这篇征文他老人家没有完成,只有学生替恩师来代笔了。

六十年前,我只是不太懂事的孩子,在光明街小学读书,他给我们上的是算术课、体育课。当时他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循循善诱,辛勤耕耘,给我们这些年少的弟子,传播课本上的知识;体育课上言传身教,要求我们在体质上加强锻炼。他不辞辛苦的施教,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古稀之年”的身子骨!这就是我的“老师”!确切地说,就是我的“恩师”!

四年前,我们在同一时期,上了老年大学的诗词班,他很认真地听叙老师关于写诗词的要领。虽然不善于写诗作赋,但还时不丁地撰上一两篇文章,如在学校发起“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 征文时,老师撰写的《日寇凶狠似虎豹,幼小心灵受摧残》一文,第二天竞在《马鞍山日报》首登。那时,我很幽默地说:“老师,你的这篇文章太有时效性了”。

“我曾经是你的老师,如今在班上,我们又是同学了”!这就是我的“学友”!这是老师与我在八届三期结束时讲的话。三年前,学校开了一个《乡土文化》班,他首当其冲地报了名。看起来,这是一个平常的善举,其实是在扶持我办好这个“沙龙”,他的所为,无疑是对我的一个鞭策。在班上很少寡言,他不是话少,而是在注意课题的讲读内涵。记得一次,课后对我说,《乡土文化》班是一个老年人重温当涂历史的课堂,希望多整理一些姑孰文化,供大家分享。多么朴实的语言,谆谆的教导。这就是我的“学生”肺腑之言(这种称呼是有愧的),其实,这就是我的“导师”!

写到这里,心情不由酸楚,眼泪涟涟。只有说“恩师,一路走好” !并赋打油诗一首缅怀:“丁酉清明悉噩耗,垂泪含酸花圈悼。风华岁月八十三,师道终容诗慰告”。我将不辜负他老人家生前期望:努力学习,孜孜不倦,办好“乡土文化沙龙”,在有生之年,为弘扬“俯拾姑孰史料,碧血劲书” 作一点微薄的贡献。

作者简介:

曾再新(1946-)安徽当涂人,安徽省当涂县老年大学老师、政协马鞍山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退休前在当涂县饮食公司工作,做过厨工、财务股长。退休后对当涂饮食文化和地方志产生了极大兴趣,不断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用其微薄的工资购买了《马鞍山市志》、《当涂县志资料》等书籍,走遍了当涂的山山水水,全面收集了当涂的楹联碑刻、风土民情,撰写了《当涂饮食博览》、《当涂寺庙博览》、《当涂山川博览》、《当涂景点博览》、《当涂民俗博览》、《当涂文史博览》、《当涂轶事博览》、《.当涂历史大事记》、《姑孰学士咏当涂》、《皖江一绝》等地志资料200多万字。在收集历史资料中,不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发现乾隆年间《当涂县志》有“西汉永光年间城北乡竹山始建牛迹庵”的记载,反映了早在西汉时期当涂地区就有佛教活动的重大发现。

  曾再新坚持用“雄心、信心、留心、用心、恒心、细心、决心”鞭策自己,虽然每月退休工资不多,但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部用来收集资料,复印打字、编印书籍。直到现在,他家中没有现代化的电器,不大的房间四周全部是史志资料,从地面堆到屋顶。他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但是他乐此不疲,从地方文史收集、整理、研究中得到人生乐趣,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钦佩。

现在,曾再新唯一愿望就是在自已有生之年,把自已收集、撰写的200多万字文稿正式出版成书,留给后人。因为,这些文史资料不但倾注了他毕生心血和汗水,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希望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主动与他联系,从经济上赞助他实现这一愿望,共同为当涂县文史工作做一件好事、善事和功德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