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妃子笑简介 一骑红尘妃子笑
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君王宠爱后妃而导致乱政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商纣王宠爱妲己,酒池肉林纸醉金迷,为了治好他心爱的妃子患有的心病,不惜牺牲一个优秀的宰相,以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为药引。到晚清光绪在灰暗没有温暖的乱世当中终于找到了会因为他的悲喜而牵肠挂肚的珍妃,尽管最后珍妃被迫沉井而死,但好歹在光绪的至暗时刻曾经充当了他的光,也算得上是末世帝王的旷古爱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封建社会,帝王所做出的重大经济或政治决策诚然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帝王与后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也一直是民间百姓们津津乐道,茶余饭后的永恒主题。
除了给人们的业余生活留下谈资之外,帝王与后妃们之间的爱情,有时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中起着重要贡献的便是唐明皇。而提起唐明皇这个人物,许多人或许能够想到,他是如何以少年天子的身份,平定了当时的政局,又或者他是如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自贞观之治以后的辉煌,造就了开元盛世。
但同时我想大家更感兴趣的是他与杨贵妃当年,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唐明皇在人生的前半段,经历了从低谷到高潮的波云诡谲、变幻莫测的政坛起伏,后半段因为杨贵妃的出现,开启了宠爱无度,挥霍无度,玩乐无度的人生。
关于他们俩的爱情故事,白居易曾在其著作《长恨歌》当中,进行过具体的描述,简言之,就是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给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至今缭绕的霓裳羽衣曲,也不仅仅是西安太液池的遗迹,更为影响深远的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更多人认识了一种水果,这便是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中所提到的荔枝。
其诗作当中所要表达的大致意思是,当年杨贵妃想吃岭南的荔枝,但是由于身处西安路途遥远,而唐明皇为了能够让他吃上新鲜的荔枝,便派人快马加鞭从岭南早上采摘,其路途遥远,到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匹马,才能使得送到长安来的时候,荔枝上的露水都还没有蒸发掉,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荔枝当中有一种品种便叫妃子笑,指的就是当年唐明皇不惜耗费巨资,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也要从岭南给杨贵妃送来的荔枝品种。
那么既然说到这里,大家不禁会产生疑惑,我们国家的荔枝到底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所以在本文当中我们将从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荔枝的发展经过。
一、从仙姑荔枝到荔枝荔枝大部分都像一个小心脏的形状,也有的荔枝,成熟的时候便呈现出球状。表皮在成熟的时候会泛出鲜嫩的红色,果肉莹白,汁水充足,口感甘甜,因此深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爱。
但是关于荔枝的起源与发展却鲜为人知,地大物博的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且中国的原产荔枝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如福建、广西,广东等地区,《吴录》就有 “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的记载。现在经过考证云南及雷州半岛等地区也发现了古代野生荔枝生长的痕迹。
1.从本身特点看离枝这一名称
关于荔枝这一名称的由来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荔枝这种果实,在离开枝头采摘完之后第一天就会变色,果壳不再有鲜嫩的红色,第二天变味道,也不再有香气,第三天就完全变质了,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一开始便被叫做离枝。但是在以团圆为传统的美好意象的中国当中,含有“离”自然是不吉利的,后来离枝就被改名为荔枝。
2.荔枝与仙女
但是还有一种传说,指的是汉代时期,有一日全国各地忽然狂风大作,原来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游历人间。当她来到广东增城的时候,发现这座城市山清水秀,百姓们安居乐业,所以她玩得很尽兴,夜晚的时候就在一棵树上睡着了。直到第二天天空都泛出鱼肚白的时候,仙姑才猛然惊醒,意识到自己该回天庭了。
但是由于走的时候太匆忙,仙姑不小心把自己身上的一条绿色丝带落在了树枝上,可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仙姑离枝之后,挂在树上的绿丝带上就长出了汁水充足,壳薄肉厚的果实。由于这是仙姑在荔枝后结出来的果实,所以被人们称为荔枝,后来逐渐演化成了荔枝并且流传至今。
这便是关于荔枝名字由来的两种说法,那么这种小小的果实,又是如何从它的原产地岭南地区发展到最后遍布到全国各地的呢?它在不同的朝代又是怎样传播和发展的呢?
二、从秦汉吃到明清凭借着小巧的外表,可口的味觉享受,荔枝从秦汉到明清一直备受都是人们追捧的水果。但是在秦汉以前,由于荔枝的所在原产地属于南方岭南地区,一直瘴疠横行,并且也是南蛮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不管是从文化程度还是生产技术水平,都达不到中原地区的高度,所以也还没有开发出来,因此荔枝也鲜为人知了。一直到秦始皇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以后,开始了南征百越等地的步伐,荔枝这种水果才开始渐渐的进入大家的视野。
1.最早的荔枝
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面记载的荔枝叫的还是它原来的名字——离枝,其载曰“隐夫薁棣,答遝离支。”对此,晋灼批注:“离支,大如鸡子,皮麄,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而宋代苏颂又有不同看法,他在著作《扶南记》,中也对荔枝这一名字做出解释,他认为原因在于“以其结实时,枝若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刖,取其枝,故以为名”。
由此可见这里面记载的便是荔枝了,叫做离枝,有离开原来所生长的枝丫之意,一直到东汉才改名为荔枝。东汉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刘邦称帝后,全国各地的长官都向他进献当地的特产以示尊敬与臣服,南海尉赵佗便进献了当地盛产的荔枝,还受到了刘邦的大力赞赏。
《东观汉记》还记载:“单于来朝,赐橙、橘、龙眼、荔枝。”,由此可见荔枝的地位之高。
2.北方人民吃不起的“贵族水果”
也正是因为此,以后荔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贡品存在的。因为古代物资匮乏,而荔枝所在的岭南地区,距离皇城,如长安等地又有一定的距离,在交通较为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与现代相比又较为低下的古代时期,要想使得北方地区的人们吃上荔枝确实是一件难事,所以从秦汉到明清时期,除了原产地的人们能够迟到较多的荔枝以外,它一直都是贡品的存在。
但是若论天下的荔枝哪里产出的最好,还要属钦州。钦州泉水镇是目前研究中,最早产出荔枝的地区,因此这里的土壤、气候和水热条件最适合荔枝的生长,所以历朝历代宫廷中荔枝的贡品也都从钦州采摘并且运输到北方。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时候,钦州就曾出土过西汉的墓葬,整个墓葬保存较为完好,且在出土的当时的铜锅中也发现了荔枝的种子,跟荔枝的种子一起放在铜锅中的,还有稻谷。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西汉人心目中,荔枝的重要程度可以和当时的粮食稻谷相媲美。从对出土的荔枝果核与果壳的考察来看,这一批荔枝是经过了杂交和驯化的,没有野生荔枝的酸涩,大小也比野生荔枝更大,因此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钦州的人们就已经大致掌握了荔枝的栽培和驯化技术了。
发展到魏晋时期,荔枝开始频繁出现在《民物志》、《广志》及《吴录》等著作中,尤其是《广志》,对于新开发出来的岭南地区的物产,都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其中就包含了荔枝。
唐朝时期,由于隋朝了就已开辟了京杭大运河,并且整个国家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因此南方的荔枝也开始不断的运往北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荔枝的身影。
经过人们的栽培与驯化,荔枝也由当初的果实小而酸涩变得壳薄肉厚,鲜美多汁,唐玄宗更是因为因其宠妃杨玉环想吃荔枝,便有了派快马从岭南运送荔枝,举国轰动的场景出现。
3. 名人效应下的荔枝
由于杨贵妃在当时和我们现代社会的明星差不多,她对荔枝的喜欢程度也引得民间纷纷效仿,由此推动了唐朝时期荔枝的广泛传播,而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喜爱,也开始组织人着手研究培育新的荔枝品种,正是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唐朝人还培育出了没有核的荔枝。
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研究荔枝的著作,那就是蔡襄的《荔枝谱》,它成书于十六世纪初,在书中论述了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福建荔枝上,从荔枝的栽培技术、食用方法、加工手段和品种分类等角度对荔枝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研究。
在宋朝以后,人们也对荔枝进行不断的培育,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已出现了诸多品种。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提到荔枝的新品种——挂绿,描述其“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可见人们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三、文人们与荔枝的不解之缘
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诗歌文化非常的繁盛,而宋朝时期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许多文人和士子们也开始纷纷进行文学创作,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荔枝也开始成为了富贵人家能够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所以也逐渐的成为了了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自唐以后专门记载荔枝的诗词数不胜数,也有许多文人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
1.唐以后的著名诗人们
最有名的应该是杜牧所作的《过华清宫三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是除了脍炙人口的这句诗,唐朝时期的戴叔伦、徐寅、郑古等诗人也留下了不少有关荔枝的佳作,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也对荔枝的产地、性状作了具体的描述。
宋代的欧阳修、张舜民、刘望之、叶茵,明朝时的丘浚、陈辉等人,都曾写过专门引用荔枝的诗句。但是在这些众多的诗人当中,最喜爱吃荔枝的当属苏轼。
2.互相治愈的苏轼与荔枝
苏轼本身就是一个不会因为身处逆境就一蹶不振的人,他最擅长的,是在苦涩生活中寻找支撑他前行的力量。
当他被贬官到岭南地区的时候,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心灰意冷,是荔枝治愈了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苏轼在著作《食荔枝》中留下的名句,一天吃一百颗荔枝,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有所夸张了,但是对于至情至性的苏轼,却是有真实性的,他爱荔枝,爱到都想做岭南人的程度了,更能够看出荔枝的可口迷人。
从这诗中,也能看出来苏轼本人豁达乐观与随遇而安的心态了。说到底,也不知是苏轼成就了荔枝,还是荔枝成就了苏轼,他们一个找到了甘甜的治愈力量,一个因为对方本身就具有的大名气而广为人知,他们都是在乱世里互相治愈的美好。
四、结语
不管是当年仙姑的飘逸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旷世爱情,还是苏轼洒脱自信的人生态度,荔枝一直都是安静地处在历史长河当中的。它静默而立,不急躁,为自己和岁月而生长,朝代更迭撼动不了它,它是历史中最平凡的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