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

  战役小档案  时间∶公元732年10月  战场∶普瓦蒂埃与图尔之间的地区  战斗双方及指挥者∶阿拉伯(阿拉伯驻西班牙总督阿布德)VS法兰克(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  双方力量对比∶阿布德的军队人数约5万,主力是轻骑兵,惯于使用枪和剑。查理·马特的军队,骑兵和步兵兼而有之,骑兵是贵族化的重装骑士部队,他们都穿着甲胄。步兵的武器有防盾、刀剑、匕首、标枪和两种不同用途的战斧,一种是舞动的,一种是投掷的。  争夺重点∶北进西欧的战略要点——高卢的阿奎丹  如何改变世界∶普瓦蒂埃会战是阻遏阿拉伯人北进西欧的决定性战役,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从而使西方文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壳下保存和发展。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一手持《古兰经》,-手持宝剑"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城创建了伊斯兰教。此后,穆罕默德及其后继者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不仅迅速统一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地区,而且还以圣战的名义大规模地向外扩张。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在征服了整个西亚和北非地区之后,又挥师渡过了地中海,灭掉西哥特王国,征服比利牛斯半岛,很快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随即,大马士革的哈里发把消灭拜占廷、征服整个基督教世界,确立为自己的战略目标。

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1)

  于是,哈里发苏莱曼决定把君士坦丁堡作为第一个攻占的对象。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的数十万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城下。但事与愿违,阿拉伯人围城十几个月,不仅没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还被"希腊火"(一种能在水上燃烧的火)烧得很惨,大败而归,损失惨重。拜占廷帝国皇帝李奥乘胜扩大战果,把阿拉伯人的势力逐出小亚细亚。可是,阿拉伯人并未因此次挫折而放弃实施占领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内湖的战略目标,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以西班牙为基地,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军法兰克王国,征服日耳曼世界,然后再攻下君土坦丁堡,凯旋大马士革。这样,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与信奉基督教的法兰克人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边,法兰克王国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公元715年查理·马特继任宫相之后,为了长治久安,进行采邑制改革,建立起一支职业性的重装骑兵。这不仅为骑士制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击败阿拉伯人的侵略准备了条件。

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2)

  "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  731年,阿拉伯驻西班牙总督阿布德率领数万阿拉伯军队踏上入侵法兰克王国的征程。阿拉伯军队的主力是北非的摩尔人,他们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装备着标枪与刀剑,几乎没有人着铠甲,整个军队几乎都由轻骑兵组成,他们行动迅速,非常强悍勇猛,因而具有巨大的威慑力量。阿拉伯人在征战过程中,把所占领的土地归给阿拉伯哈里发的国家所有,而掠城的财物则按《古兰经》的规定进行分配∶

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3)

先知及其氏族得五分之一,步兵得五分之一,骑兵得五分之三,这样就激发了士兵发战争财的热情。他们还把侵略当作圣战,在"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斗口号的鼓舞下对外进行扩张,疯狂地掠夺各城各邑的财物。阿布德集中他的军队主力从陆路向法兰克王国腹地挺进,侵略矛头直指波尔多。

在这里,阿奎丹公爵欧多最后一搏,与之交战。但是,在势不可挡的阿拉伯军队面前,欧多显然只有一败涂地,波尔多也被攻占、烧杀抢掠一空。

  强弩之末,人为财死  就在阿拉伯人大举入侵法兰克王国之时,宫相查理·马特立即率军南下迎击阿拉伯人。在这时候,曾闹独立的阿奎丹公爵欧多,面对阿拉伯人的入侵也只得放弃独立,投奔查理·马特,以便共同抵御侵略者。为了统一行动,更有效地打击敌人,查理·马特特意给欧多写了一封信,认为最好不要阻止阿拉伯人的前进,过早地发动进攻。这是因为阿拉伯人正处于狂热之中,他们那无限的贪欲和对自己胜利的信心,促使他们鼓足了勇气,勇气比兵器和人数更厉害。因此,我们要忍耐,等他们满载而归时再攻击他们。那时他们发了财,已丧失了斗志,我们向他们发动攻击,肯定能取得胜利。欧多听从了查理·马特的指挥,没有过早行动。

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4)

  终于等到时机成熟,法兰克人不再沉默,开始回击了。查理·马特的突然出现,使阿拉伯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现已掠夺了大量的财物,所有的骡子马匹都载满了财物,丧失了所有机动性。为了迎击查理·马特的进攻,阿布德曾打算放弃这些胜利品,从而可以减轻负担,轻松上阵,以发挥轻骑兵的机动性优势,这也是最初他们连连获胜的秘诀。但是,阿布德没法做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他的部下被贪婪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不肯服从命令。  公元732年10月,在两军艰苦地对峙了7天之后,两军在图尔地区开始了军事行动。最初,只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之后,处于劣势的阿拉伯军队在其将领阿布德的决定下,打算向提尔斯退却。然而,他们发现劫掠来的堆积如山的财物还未运出战斗区,正在留退两难时,贪欲和侥幸的心理让他们决定停下来接受会战。  阿布德的军队主力是轻骑兵,惯于使用枪和剑,很少使用弓矢,也基本不穿甲胄,机动性很强,是一支纯粹攻击性的军队,而弱点就是不善于防御,一旦遭到强大的进攻就不堪一击。基于此,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阿布德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攻击放在首位。  查理·马特的军队,经过军制改革,以步兵为主力,辅有少量骑兵,这一时期法兰克军队的装备已经开始统一化,他们批着兽皮的斗篷,多数是狼皮和熊皮,武器是长矛和剑,每个人都备有金属的头盔和护盾,其中一些精锐的部队还装备有皮制或是金属制的胸甲和护腿甲,至于这一时代的顶级防具锁链甲,则是只有大贵族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他们的行动虽然不如阿拉伯人的轻骑兵那样灵活,但能攻善防,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优于阿拉伯人的轻骑兵。

阿拉伯近代史开端 阿拉伯西进的终结(5)

  步兵也身穿盔甲,不易受到标枪刀剑的伤害。每个步兵还手持防盾,当他们面对骑兵进攻时,可用防盾组成铜墙铁壁似的盾墙。步兵的武器有刀剑、匕首、标枪和两种不同用途的战斧,一种是舞动的,一种是投掷的,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对轻骑兵,能构成极大的威胁。  这就是查理·马特不急于出战,采取先防御后进攻战术原因所在。他把军队列成一个坚强的方阵,步兵在前,其核心是法兰克的亲信部队,即重装骑兵,准备迎战。阿布德开始组织他的骑兵向法兰克军队发起猛烈的冲击,会战开始。阿拉伯骑兵一次又一次地向法兰克人的方阵冲击,法兰克人的盾被击碎,长矛折断,最后连剑刃都砍卷了,但坚决不让路。法兰克人手臂粗壮,手掌如铁,不仅用盾墙挡住了阿拉伯人凶猛的冲击,而且用刀剑和战斧砍杀了许多阿拉伯人。由于法兰克的方阵坚固如墙,阿拉伯骑兵的进攻不但丝毫没有动摇法兰克人的阵容,反而自己的士兵死伤无数。两军激战了整整一天,阿拉伯骑兵的进攻一次次地被击退。  战斗进行到黄昏时分,欧多公爵率领他的阿奎丹部队加入战斗。他没有参加正面进攻,而是绕过阿拉伯军队的侧翼,向阿布德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那里堆放着抢劫来的无数财宝。真是祸不单行,阿拉伯士兵听到营地被劫的消息,早已无心恋战,立即退出战斗返回营地。但是,他们扑了一个空,营地早已被阿奎丹的军队占领了,他们的首领阿布德这时也成了刀下亡魂。他们看到营地已丢,统帅已死,败局已定,遂溃散而逃。  这时,天已经黑暗,查理·马特收兵回营,会战暂停。翌日,查理·马特又排列好他的部队,准备抗击阿拉伯军队的新一轮的进攻。可是他的侦察部队很快回来向他汇报说,阿拉伯人昨晚早就逃之夭夭了。按道理,查理·马特听到敌人南逃的消息,应当立即命令部队追击逃敌。  但他没有这样做,究其原因有三个;其一,阿拉伯军队主要是轻骑兵,又加之是溃逃,其行进速度是相当快的,而且他们已逃跑一整夜了,行动相对迟缓的重装骑兵去追击,是跟本追不上的。其二,阿拉伯人南逃时,把劫掠物都丢弃了,这对查理·马特的军人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他们为了发战争财,也就不愿意去追击逃敌了。其三,查理·马特为了牵制欧多,在欧多的南边保留着阿拉伯人的威胁,是比较有利的。所以,查理·马特搜集完战利品之后,就回师北上了。

  战后大盘点  在整个图尔会战中,法兰克人只损失了1500多人,而阿拉伯人则死亡了几万人。阿拉伯人由于目光短浅,被眼前的战利品迷惑了心眼,财富反而成为了他们的负担,不能很好发挥其轻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一旦失去进攻力就陷入被打的境地。而法兰克人善于利用自己防御的优势,并且利用了阿拉伯人的进攻力丧失后的弱点,前后夹击。最后,阿拉伯人腹背受敌,丢盔弃甲,败北而逃,为他们的财富葬送了性命。查理·马特很有战略眼光,早看出阿拉伯人的贪婪是其弱点,在其正确的战略指导下,法兰克人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辉煌的胜利,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马特"("铁锤"的意思)的绰号。  西方文化逃过一劫  这次会战使阿拉伯人遭受了自进占西班牙以来最重大的失败,阿拉伯人也是由于这一战,丧失了向北方的基督教欧洲继续扩张的能力与意志,"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已经无力继续深入,他们离大马士革太远,甚至离北非也太远了,胜利的穆斯林已经达到了极限"。而法兰克人则捍卫了国家的独立,遏止了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扩张。公元735年,欧多去世,查理·马特进军阿奎丹,强迫欧多的两个儿子臣服于他。在以后的4年中,查理·马特多次与阿拉伯人交战,这可谓图尔会战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迫使阿拉伯人撤回到比利牛斯山以南地区,伊斯兰教徒征服欧洲,把地中海变成阿拉伯帝国内湖的愿望化为泡影。  此战的胜利,对西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这一战终止了阿拉伯穆斯林帝国持续了近百年的扩张浪潮,避免了欧洲,特别是西欧被伊斯兰化,从而使西方文化得以在基督教的外壳下保存和发展,"倘若阿拉伯人在这一战中获胜,那么今天我们在巴黎和伦敦看到的,会是那些清真寺,而不是这些大教堂;我们在牛津和其他学术中心听到的,会是《古兰经》,而不是《圣经》的讲解"。其次,它为查理曼帝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正是这次会战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使他开创的采邑制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他儿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开拓了道路,也为他孙子查理大帝于800年建立加洛林帝国奠定了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