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完整故事 陈蕃未竟的扫天下

如果你听说有同事准备好了证据要在老板面前告你的状,你会不会先发制人?如果你讨厌一个同事,会不会跟老板说“你告诉那个同事,我很讨厌他”?

大多数人的回答应该都是先发制人,也不会大声嚷嚷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你讨厌某个人。然而东汉末年,有个耿直boy,他的操作与大多数人相反,这个就是列为三公的陈蕃。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这个皇帝借由外戚的手铲除把持朝政的宦官,或许下个皇帝得借由宦官的手铲除外戚,朝政混乱得很。以至于南北朝的史学家范晔都评价东汉朝纲混乱百余年都没有亡国,是数位公卿努力的结果啊。

“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完整故事 陈蕃未竟的扫天下(1)

陈蕃,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陈蕃便是其中的一位公卿。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他的祖父当过河东太守,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三代。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科举制度,陈蕃想当官,也需要由郡里的长官推荐当官。他从小就非常有主见,理想很远大,想要好好做出一番事业。

有一次父亲的朋友薛秦拜访陈家,看到陈蕃居住的屋子杂乱无章、庭院也都荒废了,问他:“你为什么不打扫房子?”陈蕃回答:“大丈夫要扫除的该是天下间不平的事情,岂是一间小小的屋子可以比拟的。”薛勤听了非常惊奇,认为陈蕃必定有大作为。

后世将这个问答浓缩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薛勤告诫陈蕃连一间屋子都管理不好,那就谈不上“扫天下”了,实际这讲的是清朝时的刘蓉,与陈蕃扯不上关系。当时薛秦非常欣赏陈蕃的回答,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陈蕃后来确实大有作为,位列三公,与窦武、刘淑被称为三君,深受人们的景仰,然而吏治腐败,上位者被宦官蒙蔽,以至于最后被宦官矫诏而杀,不得不说是东汉的一大憾事。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完整故事 陈蕃未竟的扫天下(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图片来自网络

隋炀帝以前,要想当官,都得由三公九卿或者是郡县长官推举,也就是有名的“九品中正制”,品行好或者家世好的才会被推举,陈蕃两样都具备了。

陈蕃最初被推举为孝廉,被授予郎中的官职。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辞官服丧。丧期满了以后,刺史周景认为这个青年很有才华,人也孝顺,于是邀请他当别驾从事。换做一般人,为了官职,做一些有违自己心愿的事情也是存在的。陈蕃这个耿直boy,发现自己与长官的政治理念不合,就辞职离去了,毕竟这“扫天下”的理想,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陈蕃为官清廉方正。对待上司不谄媚,对待权贵也不畏惧。他当乐安太守时,大将军梁冀很有权势,家里前后有九人封侯,家里出了三个皇后。他的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先后立了三个皇帝,其中质帝因不想受他的摆布,被毒杀了,立了听话的桓帝。桓帝后来依靠宦官杀了梁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时梁冀是权倾朝野,霸道得很。有一次写了一封信让陈蕃替他办私事,陈蕃拒办,也不见送信的人。信使假托他事求见惹怒了陈蕃,陈蕃下令将他打死,得罪了梁冀,因此被降为修武县令。

陈蕃对待人才则很能得下腰,对沽名钓誉之辈则是疾言厉色。

陈蕃初上任乐安太守,听说郡内有个很有名的人,名字叫周璆,不仅有才华,品性也高洁。前任几位太守请他出来当官,都不接受。他一到乐安郡内,顾不上休整一下,便跑去见周璆。他与周璆交谈后,发现这个人真的名副其实,也邀请他出来报效国家。周璆认为东汉吏治太腐败,不想出仕。即使如此,陈蕃仍然非常尊敬他,专门做了一张榻给他坐,等他走了再悬挂起来。

郡内有个名叫赵宣的,为父母守孝二十多年,乡里都认为他很孝顺,将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了解到他的五个子女都是居丧期间生的,认为他欺世盗名,反而治他的罪。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完整故事 陈蕃未竟的扫天下(3)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为人方正的人,讲话有时候也很戳人的肺管子。陈蕃官拜尚书的时候,零陵、桂阳两郡的山贼很猖狂。大臣们都认为该要出兵讨伐山贼,并公告这两郡的人们,若是参与剿匪,可以被推举为孝廉、茂才。

陈蕃则认为,之所以有山贼肆虐,是朝政腐败,逼得百姓不得不落草为寇,为害百姓。如果选清正贤明、爱护百姓的人去当长官,令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肯定不会有匪患了。

这些话得罪了很多人,陈蕃又被贬了。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古往今来,多少胸怀凌云志的人,在宦海浮沉中,为了升官发财,放弃心中理想。这样的人占了大部分。陈蕃是少数的能保持初心的一位。

陈蕃愿扫除天下的完整故事 陈蕃未竟的扫天下(4)

陈蕃像,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67年,桓帝去世,灵帝即位,窦皇后临朝听政。当时桓帝为了从梁冀手里夺回朝政,借着宦官的势力杀了梁冀,到灵帝即位时,灵帝的乳母赵娆时时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中常侍曹节、王甫同她勾结,赢得太后的信任,他们的权势越来越大,曹节因为迎立灵帝有功还被封为长安乡侯。

陈蕃非常讨厌这些弄权的宦官,他讨厌就算了,还写奏折给窦太后,请太后将奏折给这些宦官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讨厌他们。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很多贤能的人被宦官害死,牵连甚广。陈蕃与窦太后的父亲窦武、刘淑谋划除掉宦官集团,谁知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已经是七十高龄,仍带着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意图杀了曹节、王甫等人,却被王甫所擒,当日便被杀害了。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被杀前留下的诗句,何尝不是陈蕃的心声。宦官专权、外戚弄权,东汉末年吏治越发腐败,有志之士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干扫清天下不平事,赢得汉室中兴,然而,事与愿违。

陈蕃是个正直的士人,也正是因为太正直了,不屑用阴谋对付弄权的宦官集团,被逼无奈之下,与学生属官拔刀杀向承明门,已是为时晚矣,留下未竟的“扫天下”的壮志,任后人评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