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奥灶面馆哪家最正宗(漫谈昆山奥灶面)
——因疫情无法堂食,只能尬聊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昆山人讲究吃,包括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让“食”真正的“美”起来,那都是破费心思的,于是卤鸭面、爆鱼面、熝鸭、大闸蟹及其延伸产品蟹粉小笼、蟹黄汤包以及青团子、梅花糕、海棠糕等等美食应运而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昆山奥灶面馆哪家最正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昆山奥灶面馆哪家最正宗
——因疫情无法堂食,只能尬聊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昆山人讲究吃,包括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让“食”真正的“美”起来,那都是破费心思的,于是卤鸭面、爆鱼面、熝鸭、大闸蟹及其延伸产品蟹粉小笼、蟹黄汤包以及青团子、梅花糕、海棠糕等等美食应运而生。
老辈昆山人津津乐道说,清末有位住在柴王弄里家境富裕有的王举人他风雨无阻天天要到半山桥西北堍西塘街口的小面馆吃一碗“头汤面”,甚至常常一大清早就去坐在小店里灶头前帮店主阿嫂点火烧水,还常常和店主切磋如何把面、汤和“浇头”做得更好吃。他还为小店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店门前,诗云:“人笑你懊糟,我言你奥灶。一面鲜天下,食后方知晓”。自此,该店名声大噪。其余各面馆亦不甘落后,纷纷出招,终于“昆山一碗面”享誉江南,铸造辉煌。
灶台上,不停沸腾的浓汤;工作间,师傅正在处理青鱼;
新鲜的青鱼,传统的处理鱼的方法讲究‘鱼不落地’。所谓不落地,就是从源头要买刚出水的新鲜青鱼,直接装袋回来到灶头,趁着鲜活,拆骨卸肉。鱼头和鱼骨加一些黄鳝骨用来熬制汤底,鱼肉用来制作爆鱼浇头。用新鲜炸鱼的油配合鱼骨高汤应运而生的红汤汤底,配上本地生产的龙须面,再放上一片当日现炸的爆鱼。热碗、热油、热汤、热面、热浇头五热一体的奥灶面,跃然灶间。
“浇头”是吴方言里的一个词语,指将加工成成品的荤菜素菜比如卤鸭、爆鱼、鳝丝、虾仁、焖肉及香菇木耳之类覆盖在一碗面条上,就像当头“浇”下一样,所以叫“浇头”,后来就把佐面的菜肴都叫做“浇头”了。
昆山奥灶馆里有两种“浇头”名闻江南,那就是“卤鸭浇”和“爆鱼浇”。
奥灶面的精髓,就在这两碗面——红汤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灶上的奥妙也都在这里了。
昆山美食最出名的要数这碗奥灶面了,如今外地客人来昆山,一是游水乡,二就是品尝奥灶面。这碗面是否与乾隆有关则众说纷纭,但奥灶面,确实既是昆山人日常的面食,也是昆山精致饮食文化习俗的代表。作家周瘦鹃也写下了“昆山鸭面闻天下” 的诗句。昆山人都喜欢清晨去吃一碗“头汤面”。
我们今天还能从老昆山口中,听到关于奥灶面名字由来的传说,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昆山,在一家以红油面为特色的面馆吃面,因面香异常,就询问店家面的做法。无奈随身太监听不懂吴地方言,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翻译给皇上说‘面的奥秘,都在灶上’,皇帝认可了这个说法,奥灶面的名字就流传开来了。”
1959年借全国“群英会”之东风,将一碗精心烹制的红油爆鱼面送往首都北京,送给毛泽东主席品尝。中央办公厅为此还写信给昆山饮服公司表示感谢和鼓励,这封信曾陈列在新华书店对面一个报廊里,引起满城轰动,老辈昆山人至今记忆犹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