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秀美乡村建设(新余打造五个高地)
新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唱响“新余有爱”品牌
放歌新时代
煤气综合利用
新钢公司加快建设清洁工厂
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生产大发展
加大“放管服”改革
首创“党建 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
农村居民享受便捷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
核心提示
回眸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新余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乘着市场经济的大潮,以修仙女下凡传说地的灵气、养工匠精神发源地的静气、接调查研究著作地的地气、扬改革创新实验地的锐气,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用辛勤的汗水和充满智慧的激情,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与时俱进的新篇章,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业绩。如今的新余,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越来越强。40年砥砺前行,新余市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据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08.51亿元,增长了325倍,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94165元,列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由0.75亿元增加到1035.04亿元,增长了138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91亿元增加到269.58亿元,增长297.9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42亿元增加到144.18亿元,增长了343倍。
产业结构越来越优。40年砥砺前行,新余市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强市的重大转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7.9:60.8:11.3调整优化为6.0:50.4:43.6。农业方面,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进行转变。特色果业种植面积超2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新余蜜橘、高产油茶、苎麻夏布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逐步扩大。工业方面,从过去的 “一钢独大”到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4 X” 产业布局的跨越转型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2户。服务业方面,从“自给自足”向消费性、生产性服务业转变。养老产业从无到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颐养之家”实现全覆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是2001年的29倍。金融业发展迅猛,56家金融机构落户新余,新钢、赣锋锂业、新余国科、沃格光电成功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4户。
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40年砥砺前行,新余市致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一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70.1%,列全省第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50万人。率先在全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二是能源建设加速发展。火电总装机容量98万千瓦;新能源从无到有,累计实现装机38.8万千瓦。三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8公里。沪昆高铁穿城而过,新余至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用时缩短为5至8小时,蒙华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新余至吉安城际铁路、通用机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袁河航道提升正在论证,新余正加速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40年砥砺前行,新余市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落后到全方位开放的巨大转变。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注入发展活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全面提升开放平台,促进发展合作。全方位策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宜吉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正式成立。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连续9次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2017年列全国第37位。1985年至2017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商投资50.35亿美元,年均增长28.6%。
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重视。40年砥砺前行,新余市先后跻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是首批8个“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之一、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发展理念不断转变,新余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2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生态村39个,渝水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二是生态功能区保护有效提升,拥有公园52座、面积997公顷,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31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37%。三是生态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保家行动”“蓝天行动”“净土行动”深入开展,孔目江沿线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以上。空气质量保持良好,近年来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年均保持在300天以上。
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40年砥砺前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75元,是1985年的5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81元,是1985年的39倍。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不断深入,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7.7平方米增加到2017年的37.9平方米,6.06万户居民“出棚进楼”。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出行从步行到两轮自行车再进入四轮小汽车时代。教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余学院成功组建,职业教育全国闻名,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未来工匠。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均等化加快推进,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千企帮千户”行动,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2017年底的1.1%,3479人摘掉“贫困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平安新余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更加平稳,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回首往昔,上下求索跬步才起;展望未来,奋发图强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余市将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进一步坚定信心,务实苦干,合力攻坚,奋力打造传统产业、新动能、改革、民生和党建“五大高地”,为再铸新时代新余“工小美”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盘活老项目 打造传统产业高地
——钢铁产业焕发生机。新余因钢设市,新钢对全市的发展贡献巨大。市委提出支持新钢就是支持我们自己的理念,出台了支持新钢公司跨越发展30条措施,支持其在非钢产业上实现再造。投资1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投资约2亿元的袁河公园建成开园;投资22.3亿元的绿环建设即将启动。去年,全市钢铁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2%。
——光伏产业逆境重生。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促成了赛维重整成功,卸下了包袱。2018年前三季度,马洪硅料厂和赛维硅片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1.31亿元,上缴利税5557.6万元。
——旅游产业加速推进。出台支持旅游发展30条措施,与省旅游集团合作投资30亿元的七夕小镇已经启动,通过一个仙女下凡地遗址、十个爱情故事、百首爱情诗、千首爱情歌曲、万对情侣,把全国七仙女传说之乡品牌做实;投资60亿元的中国客天下·百丈峰文旅小镇、投资20亿元的宽心小镇等项目进展顺利。
——能源中心呼之欲出。投资50亿元的国电投分宜电厂2×66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今年1台机组将竣工发电;投资72.8亿元的大唐国际新余二期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有望今年开工;投资10亿元的煤储基地项目已于去年10月开工,计划今年底与蒙华铁路同步建成运营。
培育增长点 打造新动能高地
——抓项目。去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23个,完成投资235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项目个数及投资额占比均超过50%;共引进2000万元以上项目176个、金额527.4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金额310亿元。
——育龙头。出台支持锂电产业发展30条措施,做大做强赣锋锂业、江西雅保等行业龙头企业。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9.9倍。
——促创新。出台人才政策30条和支持新余学院发展30条措施,柔性引进院士11名,拥有院士工作站9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列全省第一。
——扶上市。研究出台金融16条及系列配套措施,打出一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组合拳。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去年全省5家企业上市,新余就有2家;沃格光电成为我省去年第一家上市企业,赣锋锂业成为全省第二家A H股上市企业。
释放新活力 打造改革高地
——新宜吉跨行政区改革推陈出新。秉承“创新、宜业、众吉”理念,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推进区域合作,首批15个签约项目进展顺利,赣粤高速南安(新干)出口拓宽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108亿元的赣江货运码头项目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首届联合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达118.9亿元;新余至宁波舟山港的“五定”班列正式开通,出口外运箱时间由96小时缩短至27小时,物流运输成本下降三分之二。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被列为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试点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全面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和“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改革,“证照合一”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办理速度提高80%以上,取消调整各类证明事项255项,不动产登记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4项特色服务得到自然资源部的肯定和推广。
——融媒体改革树立品牌。新余市分宜县融媒体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中宣部领导的肯定,在新余市召开的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向全省介绍经验。
提升幸福感 打造民生高地
——脱贫攻坚精准扎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行动,实现 262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9个省级贫困村摘帽;全面启动城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工作,已经完成城镇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对象认定。
——居家养老探索新路。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在全国首创“党建 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颐养之家”基本实现符合条件有需求的老人全覆盖;建成2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将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
——率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13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同网、同价、同质、直供到户”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供水管网全覆盖、具备通水条件的自然村当期开户率50%、水质合格率100%”三大目标;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城市备用水源,新余彻底告别无备用水源的历史。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拆“三房”(空心房、危旧房、违建房)846.1万平方米,已建“三园”(菜园、果园、花园)111.3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公厕2058座,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实现;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36座;投资38.3亿元建设环城路,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
——民生痛点有所缓解。全力打造“保家行动”升级版,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全市入河湖支流水质达标率79%,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消灭劣Ⅴ类水目标任务;深入推进“蓝天行动”,全力整治主城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年度目标任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1%;拿出城区最好的地块新建4所学校,新增学位近万个;出台化解延期交房、办证等问题实施办法,办理10个延期办证项目的产权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去年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通报奖励;第四届中国(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开工,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签约补助标准实现双提升。
全面从严治党 打造党建高地
——抓好巡视整改。坚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筑牢“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的直接检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出台《巡察工作五年规划》《巡察整改民主生活会实施办法》,对县(区)进行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巡察工作得到中纪委肯定。
——夯实基层党建。围绕项目化管理、标准化建设、一体化推进、社会化运作、惠民化目标,做好选好配齐强政治、强能力、强管理、强自律、强素质“五强”书记队伍工作,给村党支部书记待遇、荣誉和机遇,连续两年对所有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培训,市委主要领导带头授课;推进“党建 商会”,20个乡镇组建商会并建立党组织,覆盖会员企业1000余家,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爱心慈善等事业。
——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修仙女下凡传说地的灵气、养工匠精神发源地的静气、接调查研究著作地的地气、扬改革创新实验地的锐气;制定了全市年轻干部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探索从驻市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和金融机构等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的常态化机制。
——强化作风建设。在全市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坐实结果”活动,实行亮牌管理,广泛开展诵读《红色家书》活动,集中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持续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本版图片由新余日报社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