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石化工厂(辽河石化公司五十年)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辽河油田石化工厂(辽河石化公司五十年)(1)

文/李荣峰 吴君 许萍萍,中国石油报

1971年9月26日,随着第一套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试车成功,盘锦炼油厂——辽河石化公司的前身正式建成投产。

50载岁月如歌,50载波澜壮阔。从战歌嘹亮辽河岸,到全面推进“三大基地”建设;从助力地方振兴站排头,到拉动产业链条创一流……在辽河石化开发建设的每一个关键历史方位,都留下了辽河石化人产业报国、拼搏奉献的奋进诗篇。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经过几代辽河石化人的不懈努力,公司累计加工原油1.14亿吨,实现利润81.45亿元。企业孕育出名牌产品“昆仑—欢喜岭”牌沥青,沥青产量曾经连续20年雄踞全国之首,一度跻身亚洲沥青单一生产厂产能榜首,创下了多个国内乃至世界第一,50年累计为国家贡献了3078万吨沥青。辽河石化还建成了中国石油最大的低硫船燃生产基地,低硫船燃产量连创新高,企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产业报国 奉献能源

渤海湾畔书写辽河传奇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50年的流金岁月,50年的奋发图强,50年的跨越腾飞……50年来,辽河石化人迎着改革的春风阔步前进,奋力谱写了特色精品发展的壮丽篇章。

舒展50年发展长卷,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从当初一个因备战备荒而建的年加工能力50万吨的炼油厂,到如今年处理能力550万吨的特色炼化企业,拥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30套主体装置,生产汽油、柴油、低硫船燃、沥青、润滑油基础油、聚丙烯、芳烃、石油焦等8类60种质量上乘的石油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50年一路走来,辽河石化人求真务实、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条成熟自信、科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创业艰难苦鏖战,乘势而上扬征帆。

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荡,垦区首府盘山镇的总人口未足2万人。

1970年3月22日,全国各油田调集队伍,陆续进入辽河地区,“下辽河”石油勘探会战正式拉开序幕。翌年9月26日,第一套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试车成功,盘锦炼油厂正式建成投产。

建厂初期,物资紧缺,自然条件异常艰苦,辽河石化人白手起家,饮河水,吃干粮,住地窝,战暑寒,在坑洼不平的沼泽地上建起了厂房。“大会战”时火热的劳动场面,让老一辈建设者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辽河石油会战的迅速发展,1982年,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辽河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工艺实验成功,油田大量开采稠油,油气产量大幅度增加。1985年4月,盘锦炼油厂更名为辽河石油勘探局沥青厂,随之加快改扩建的步伐。1987年6月,年处理量10万吨的氧化沥青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同年10月,1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150万吨。

进入90年代,随着对稠油和低凝油性质认识的加深、国民经济对石化产业的拉动,稠油加工量不断提高,沥青产量逐年增加。1993年3月,经辽河石油勘探局研究决定,撤销辽河石油勘探局沥青厂,成立辽河石油勘探局石油化工总厂。更名后,加氢裂化、催化裂化等深加工装置陆续建成投产。随着低凝环烷基润滑油和芳烃油的生产,特色发展的方向基本确立,特色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

2001年5月17日,辽河石化与辽河油田管理分离,成为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性炼化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石化分公司。

艰苦创业,风雨兼程。岁月的考验锤炼了辽河石化人的意志和品质,也为辽河石化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积蓄了潜在的能量!

回眸50年辉煌成就,“国产沥青第一品牌”是最好的见证。从1973年拥有的第一套沥青装置年生产能力仅为3000吨,到1995年京通快速公路全部使用“欢喜岭”牌沥青,实现了我国道路沥青首次全部采用国产沥青;从2001年“欢喜岭”牌沥青应用敦煌机场跑道,改写中国机场跑道进口沥青的历史,到“欢喜岭”牌沥青应用于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至此,“欢喜岭”牌沥青直接铺入“水、陆、空”;从应用在内蒙古高寒地区,开创全世界首次在极寒环境下采用沥青作为坝面防渗材料,到沥青出口泰国,做成中国石油来料加工出口沥青第一单……辽河石化一直站在沥青行业的塔尖上,成为同行业的翘楚,沥青产量连续20年领跑全国,并跻身亚洲沥青单一生产厂产能榜首,在世界级沥青单一生产厂产能位列第五。

回眸50年辉煌成就,成为中国首单低硫船燃出口供货商是最好的答案。公司利用辽河原油低硫特性的天然优势,坚持把市场占有率作为关键指标,把市场战略作为行动引领,积极布局国内低硫船燃市场,打造中石油最大低硫船燃生产基地,为中国石油占领国内低硫船燃市场份额、抢占低硫船燃市场先机做好了战略铺垫。

回眸50年辉煌成就,中国石油稠油加工技术中心落户辽河石化,是对公司稠油加工技术最好的肯定。多年来,辽河石化公司一直致力于稠油加工技术研究,紧紧围绕公司“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和“建设集团公司劣质稠油加工示范基地”战略目标,立足加工稠油的资源优势、研发优势和困扰公司生产及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在稠油加工工艺上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技术,生产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产品,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提升了集团公司劣质重油加工水平。

在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劣质重油轻质化关键技术研究”中,辽河石化承担了80%以上的工业化试验任务和60%以上的专项研究总工作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重油加工成套技术和工业应用成果,填补了国内委内瑞拉超重油渣油延迟焦化加工的空白,先后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50年风雨兼程,50年顽强拼搏,辽河石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骄人的业绩闯出了一条“建设稠油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特色精品企业”的发展之路。

几经锤炼 淬火成

钢特色发展之路成就特色精品企业

打破桎梏重新认识自己,迎来翻天覆地大变化。谋发展,辽河石化公司确定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辽河石化所处的环境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果要发展成以汽柴油为发展方向的炼厂,由于规模所限,无法与大型炼化企业竞争。企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主攻方向在哪?一道影响公司今后几十年发展的命题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曾任辽河石化公司党委书记、见证了公司40多年发展历史的刘文华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必须有自身的特色优势。通过与中国石油其他炼厂对比分析,最重要的是找准公司的发展定位,实现特色发展。

领导层充分分析了公司所处的地缘优势和原油资源情况,不断增加特色产品沥青和润滑油产量,逐步把公司定位为“做精求特”,把公司建设成为我国的超稠油加工基地和沥青生产基地。

当时,辽河油田投资3亿多元,在公司建成了分储、分输、分炼的配套设施,这对辽河石化走特色路线提供了较大的支持。

打开思路天地阔。目标确定后,公司相继建成制氢、糠醛白土、东蒸馏、气分、聚丙烯、污水处理场等装置。随着这些装置的陆续上马,公司的加工规模一举达到300多万吨。

特色炼化,炼出精品。1995年,公司已具备批量生产高等级重交道路沥青能力,沥青产品成功应用在北京第一条城市快速公路——京通快速路上,迈出了抢占市场的第一步。

抓住“欢喜岭”牌沥青热销的机遇,辽河石化公司做起了发展大文章。1998年底,国家经贸委批准辽河石化公司年产80万吨重交沥青改造项目,并把辽河石化公司确定为中国最大的道路沥青生产基地,集团公司同时也把“欢喜岭”牌道路沥青确定为三大石化名牌产品之一。

1999年,辽河石化公司再擂战鼓,把“欢喜岭”牌沥青铺进了中南海。

2001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启动“白路面盖被黑路面”工程。国内沥青厂家代表云集民航指定部门——中国交通道路科学研究所,接受测试,历时半年,经过改性试验、实地考察、三堂会审,最终“欢喜岭”牌沥青脱颖而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使用4500吨辽河石化沥青。后来了解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获得民航总局的“鲁班奖”,成为民航机场后续“盖被”工程的典范……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1世纪2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辽河石化公司针对特色资源实现特色加工,形成了一整套特色技术,培育了特色市场,生产出一批特色产品。

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全球限硫令”来临,辽河石化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充分挖掘生产低硫船用燃料油的资源优势,从2018年10月开始组织科研攻关,大力建设配套设施,生产低硫船燃。2020年2月,公司紧紧抓住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实施的有利时机,成为中国首单低硫船燃出口供货商。2020年,辽河石化生产低硫船燃86万吨,位居中国石油首位,成为中国石油低硫船燃最大生产基地。低硫船燃已经成为辽河石化未来提质增效的关键产品,也是建设低硫船燃生产基地的重要支撑。

2019年,环烷基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建成投产。这是公司“十三五”重点项目,对于推进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创效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公司充分挖掘环烷基原油资源潜力,对标先进企业,增产高效产品,持续拓展优质润滑油市场份额,润滑油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坚定特色发展方向,推进了辽河油的高质量转化。“十三五”期间,公司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果:累计加工原油2329万吨,销售产品2254万吨,自2006年以来连续15年实现盈利。

信心满怀 征帆高扬

全面推进“三大基地”建设

作为中国石油最大的低硫船燃生产基地,2020年辽河石化公司生产低硫船燃86万吨,位居中石油首位,在国内位居第二;

作为中国石油最大沥青生产基地,辽河石化沥青产品由规模化向优质化和高端化转变,环保沥青填补了中国石油产品空白,沥青生产基地的优势更加凸显;

作为中国石油环烷基润滑油生产基地,钻井液基础液生产基地落户辽河石化,特种润滑油、N系列橡胶增塑剂产品成为企业新的效益支撑点……

辽河石化深耕细作辽河原油资源,不断探索稠油加工技术,积极打造“三大基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特色之路。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50年发展历程中,辽河石化逐步摸索确立了“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的发展定位和“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细作辽河原油资源,不断探索稠油加工技术,是中国石油稠油加工技术中心、辽宁省沥青研究工程中心。

2019年,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规划中,辽河石化公司被定位为低硫船燃、高等级沥青、环烷基润滑油三大生产基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已经有50年发展历史的辽河石化公司,如何打造发展新优势?如何掌握可持续发展主动权?如何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攻坚急需破竹,发展时不我待。

高峰之上再攀登。2021年以来,辽河石化公司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用“硬实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从年初提出的锚定“建设一流特色精品企业”战略目标,大力实施“资源、创新、市场、低成本、安全绿色”五大战略,着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到全面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坚定“做强船燃、做优沥青、做精滑油”十二字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质量高、结构优、动力足、效益好的特色发展之路。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发展战略的完善,体现了辽河石化人的敢于担当。展望未来,公司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以辽河稠油高质量综合利用为技术主攻方向,完善装置配套,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减油增“特”。“十四五”末期,实现船燃、沥青和润滑油三大特色产品百万吨级基地建设目标,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双碳”目标要求,努力成为行业示范和地区标杆。

在风险与考验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前行之路上,企业需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分析面临形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合理部署重点工作,把牢正确方向,明确发展目标。

今年前8个月,公司沥青产销量同比减少24.15万吨,低硫船燃产销量同比增加23.23万吨。一增一减之间,凸显了公司紧随市场步伐、踏准市场节拍、动态调整产品结构的战略选择。

2021年,公司延续去年的生产态势,积极调转生产方向,将生产沥青的组分作为低硫船燃基础料,开足马力生产低硫船燃。今年,公司低硫船燃产量连创新高,8月份生产11.4万吨,再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

改革调整是方式,创新创效是成果。每一次落子,都是为了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增强活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公司确定了全面推进“三大基地”建设的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强船燃;优化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运行,不断提升润滑油收率,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沥青产品已由规模化向优质化和品牌化转变,环保沥青填补了国内沥青产品空白。

辽河石化公司在“十四五”报告中,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充分利用辽河油田资源,实现辽河石蜡基和环烷基原油“特色资源特色加工”,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路线”,继续优化重油加工路线,完善炼油装置配套,减少沥青产量,增加高端产品产量,努力建成中国石油重要的稠油加工基地、沥青生产基地、润滑油生产基地和低硫船燃生产基地,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始终遵循“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按照戴厚良董事长对炼化业务提出的“解放思想、志存高远,高标准、严要求,上台阶、创一流”要求,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先导,以辽河稠油高质量综合利用为技术主攻方向,完善装置配套,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减油增“特”,特色产品占比达到70%以上,踏上集团公司“双碳目标”进程,努力成为行业示范和地区标杆。

回顾过去,辽河石化人无愧于历史。展望未来,一条特色之路延伸在辽河石化人面前,靠优良品质求生存,靠特色产品谋发展,靠科学管理增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同心同德,携手共进,锐意创新,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风貌和辛勤的工作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建设稠油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特色精品企业,为实现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情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