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循吏庸吏(吏才胡惟庸有才)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他的发迹还要“感谢”被朱元璋早早杀掉的杨宪。

酷吏循吏庸吏(吏才胡惟庸有才)(1)

朱元璋用人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喜欢用吏才。所谓吏才,就是读书未必多,但办事却很精干,也没有什么儒家教化的束缚。

一个雄主用吏才,首先是颇觉得心应手,事情交办下去,往往完成得又快又好。其次是他们一般不会纠缠儒家所谓“以道事君”的套路,基本上持实用主义,以君王之是非为是非,不会在君王耳边聒噪言不及义的高调。

杨宪就是一个很好的吏才。几乎对所有同僚都看不上眼,认为谁做丞相都不够格的刘基,尽管在朱元璋面前说杨宪“无相器”,却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相才”。“无相器”估计是指杨宪这人度量差了一点,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朱元璋杀掉了。

这一回,轮到了胡惟庸。《明史》上记载:

“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胡惟庸和杨宪一样,也是有办事的才干的。那么其人品如何?

查阅明史的资料,不论正史和野史,几乎众口一词,极少说胡催庸好话的,用现在的话说,此人小有才,但无德。胡惟庸的“无德”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忮刻”。器量小且阴险,谁得罪了他,他就要明里暗里给谁好看。

第二,独断专行。《明史》上记载:

“独相数岁,生杀删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狐匿不以间。”

对这一条,我们是不是也要和修《明史》的清人一样,去大张挞伐呢?

酷吏循吏庸吏(吏才胡惟庸有才)(2)

这恐怕不能,原因很简单,胡惟庸是丞相。丞相是什么?用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话说: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从秦时开始,丞相堪称最高行政长官。先不说什么“不奏径行”,历史上,丞相对皇帝的旨意拒不执行的也并不在少数呢。

到了宋代,相权虽然低落了许多,原有的一些权力遭到了分割,但宰相仍然是对皇帝直接负责的最高事务官,皇帝照例都会给他特别的地位和尊崇。

现在,胡惟庸在一个国家的中枢机构,也就是中书省里,担任着最高事务官,面对如山的公文,还有纷繁的政事,难道没有一点儿处置之权,还要他事事早请示晚汇报?

酷吏循吏庸吏(吏才胡惟庸有才)(3)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这应该是丞相的分内之事,胡惟庸并没有做错,否则就是失职。至于“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而历史往往又是不能容失败者辩驳的,只好姑妄听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