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汉景帝与文景之治)

以前央视播过一部电视剧叫《汉武大帝》,由焦晃老师饰演的景帝刘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西汉王朝到武帝极盛乃源自祖辈和父辈“文景之治”的数十年辛苦经营今天重读《史记》的《孝景本纪》,想聊一下自己对汉景帝在文景之治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的一点个人看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汉惠帝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惠帝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汉景帝与文景之治)

汉惠帝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

以前央视播过一部电视剧叫《汉武大帝》,由焦晃老师饰演的景帝刘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西汉王朝到武帝极盛乃源自祖辈和父辈“文景之治”的数十年辛苦经营。今天重读《史记》的《孝景本纪》,想聊一下自己对汉景帝在文景之治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的一点个人看法。

汉景帝在位的十六年中,比较大的事迹主要有三件:

一、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引发七王之乱;

二、改革官制和赋税制度;

三、立刘彻为太子;

其中,第一件事情上。汉景帝前期听从恩师晁错的“削藩”建议,动了诸刘王的“奶酪”诱发了吴楚七王之乱。见叛军势大,初期显得张皇失措,慌乱中采纳了晁错政敌袁盎的“馊主意”—斩晁错以安诸王。结果非但没有平息诸王之乱,反导让其气焰更嚣张。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汉景帝并非是一个有强大政治定力的帝王(不如其子刘彻),政治才能平平无奇。后来不得不仰仗母后窦氏,让窦婴做了大将军,让周亚夫做太尉,借助自己胞弟梁王刘武的势力一起才把七国之乱平定了。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景帝展现出来的政治才能是露怯的。

在赋税制度改革上,汉初由于吸取了秦亡教训对民众多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朝建立到景帝一朝已近百年,国家发展已经日渐成熟,孝景帝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提高徭役年纪,缩短徭役时间,进一步减轻了人民负担。此外,由于汉初大部分继承了秦时的官僚体系,到景帝时,他做了一些改革。“改名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长秋,大行为行人,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治粟内史为大农。把大内的官秩确定为二千石,设置左内官和右内官,隶属于大内。”进一步完善了汉朝的官僚体系,为武帝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内政上,汉景帝还是有所建树的。

立储问题是汉景帝的最大政绩。在立刘彻为太子前,景帝四年曾立长子刘栗为太子,后因栗太子母亲过于跋扈得罪了长公主刘嫖。被长公主刘嫖左右游说,于景帝七年被废为临江王。(这里有小刘彻与陈阿娇“金屋藏娇”的美谈暂且不表)。他最终选择了皇七子刘彻。在帝王立储问题上,立嫡和立贤历来颇有争议。如汉高祖刘邦原意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奈何吕后和诸大臣阻力太大最终采用了立嫡之策(惠帝并非是长子,长子是刘肥。惠帝是嫡长子,所以按周礼的立嫡之说是合情合理的)。而立刘彻为太子前,景帝也扶正了其母王夫人,立刘彻生母王美人为后,因此立刘彻也算是立嫡。刘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七岁,十六岁那年正月十七,景帝自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强行提早给刘彻加冠(古代男子二十一岁才加冠,此时的汉武帝才十六岁),正月二十七日即病逝于未央宫。在立储问题上他无疑是西汉王朝各帝王中最慧眼的一个,成就了西汉帝国武帝一朝近半个世纪的盛世!

因此,在谈论西汉前期“文景之治”时,把文帝和景帝并举,个人认为,单从政治才能和治国方略上来说景帝真的乏善可陈,其当政时期基本吃着父亲的“老本”,后来自己的儿子又太强,所以司马迁在给景帝的最终评语是“汉兴以来,孝文皇帝广施大德,天下百姓怀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忧虑异姓诸侯王。然而晁错削夺同姓诸侯王的封地,导致七国共同起兵,联合西向。这是由于诸侯王的势力太强大,而晁错在行动的时候不是采取渐渐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议,(被孝武帝所采纳,)诸侯王的势力才衰弱下来,终于国家得到了安定。”确实没太多评论点,奈何有个太能干的儿子,太史公真的不太好意思说“景帝太平庸”了,所以只能拿晁错之事做评说了,也真是为难他了。借用现在我们常说的一个词“躺赢”,景帝就是在“父亲的余荫”和“儿子的光环”之下“躺赢”进入贤名君王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我看来,自己优秀与否不打紧,如果拥有一个贤如文帝的父亲和强如武帝的儿子,那真是完美人生剧本了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