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人生大智慧的小故事(大智慧一一从善如流)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其中郑国是个小国,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郑悼公时,郑国同北方以晋国为首的其他各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南方的楚国就来攻伐郑国。晋国便派栾书为将军,率领大军,前去援助郑国,两军在绕角(今河南鲁山县东南)相遇。楚军不敢同晋军对敌,便撤退而回。但晋军并不撤走,还准备趁机侵入楚国的蔡地(今河南上蔡县一带)。楚国获知这个消息,就立刻调动近申、息二地的精锐部队,准备迎击。
这时,晋将赵同、赵括仗着兵力优势,欲挥军南下,占领蔡地,因此催请栾书赶紧下令进攻。就在栾书准备下令的时候,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栾书仔细考虑了他们三人的意见,觉得他们讲得很有道理,便取消了攻蔡的念头,撤军回晋。
当时,绝大多数将士都主张南侵攻蔡。而栾书却听从了少数人的意见。有个将士就问栾书:“圣人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能成大事。现在我们六军将佐十二人,除将军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张攻蔡。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而采纳了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很正确,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从他们的正确意见,难道不对吗?”
这就是“从善如流”的典故。
看了这个典故您有什么感悟吗?每一个历史故事都寓含着深刻的寓义,而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引以为鉴会大有益处,以史为镜,反省自我也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的感悟是:
1.要善于听从正确的意见,而我们自己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些道理总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少数服从多数”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让人感觉就是两个对立的观点。其实这两个观点都是走了极端,所以才会产生分歧。
如果决定是错误的,那么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它并非真正可以把人的思想全部统一,而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畏惧当权者的威严而不敢表达,所以,并非人人都真心顺从。这样的结果,就是这部分人即使当面附和,但内心却并不服气,所以做起事来根本不会全心投入,结果也就不会太好。
所以,真正的真理不一定是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广纳建议,然后根据当时的状态、背景进行分析,看哪些建议是正确的,值得采纳。尤其是重大事件上一定要慎重。学会听反对意见限重要。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说过:反对的意见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指出了你的错误。
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因为善于接纳忠臣的直谏,让大唐呈现出太平祥和、国强民富的盛世。
而商朝的纣王残害忠良,听信谗言,最终落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如果我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敢于批评自己的或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并不全都是为难你,是真心在乎你的人。对于这些建议,要虚心接受,然后反思一下。孔子说:“择善则从之,不善则改之。”不要排斥这样的人。
2.自己要强大起来。
郑国之所以面临楚国攻打的局面,是因为自己太过柔弱。而郑国之所以与所以与晋国签署盟约,楚国不敢进犯,是因为晋国实力强大的原因。这是个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运用到生活中就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法则。
演员黄渤曾经说过:当你弱小时,周围全是坏人;当你强大时,周围全是好人。他在歌厅唱过歌,经常被听众取笑。第一次接片又因长得丑被导演羞辱。直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成名,他才得以翻身。
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当你软弱无能时,整个世界都与你过不去;当你霸气十足时,整个世界都对你和颜悦色。
霸气并不是蛮横无理。不用畏惧你跌过的那些跤,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也不用在意那些嘲笑你的人,好好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把他们甩得远远的,那时才算真正的霸气。所以,任何时候,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才是关键。
总结: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两点启示:
1.我们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善于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以便接纳正确的建议。
2.要持续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样就不会受人欺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