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哲学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20世纪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哲学思想。
前面我介绍了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算术哲学》为中心,是对数学和逻辑基础的研究;第二阶段是以《逻辑研究》为中心,创立了关于意向性的现象学;第三阶段是先验唯心论的现象学;第四阶段是胡塞尔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现象学。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前面三个阶段的胡塞尔的思想内容,接下来,这一期内容,我们来聊聊胡塞尔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现象学。早年胡塞尔一直希望把哲学打造成为一门严肃的科学,但在晚年的胡塞尔敏锐地意识到科学的繁荣给人类带来的生活危机,由此他提出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在一本《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这一本未完成的著作里面,胡塞尔提出了“生活世界”的理论。他说:从生活世界出发,通向先验现象学之路。
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回归生活,回归到对人的终极关怀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欧洲的科学危机,当然这里的危机,并不是科学发展的停滞不前,而相反,是科学发展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在《思维简史》这本书里面,介绍了西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科学思维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变,首先,亚里士多德把科学思维带入了人类社会,他的科学思维是以观察和分析为基础的定性研究。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欧洲的科学思维迎来了一次转变,以培根、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提出了定量研究,也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再后来,随着牛顿提出的力学三大定律,物理学得到蓬勃发展,当然其他学科,比如地理、生物和化学等自然科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人类逐渐走入了“决定论”,人类自信心空前高涨,有人认为,到了牛顿的力学理论,我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已经接近尾声,离揭开上帝最后一块面纱越来越近了。但这个时候的科学走向了一个极端,科学精神追求的是精确性和客观性,科学家们以自然的思维态度,运用数学化的量化分析的方式,排除了一切的主观价值判断,去探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虽然得到了精确的结论,这个过程看似和胡塞尔提出的“回到事情本质”的哲学精神是一致的,但科学的兴盛导致了人们生活出现了危机,科学过分追求精确、可量化的结论,而忽视了对人自身以及生活问题的关注,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科学对人的意义就被切断了,就像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人和智能机器的变得越来越对立,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的价值和意义在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
第二个原因是,在胡塞尔晚年,在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后来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主义逐渐开始兴盛和猖獗,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中,战争的阴霾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心理阴影,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人们开始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类又将何去何从?在科学危机和人生意义危机的双重影响下,胡塞尔晚年的现象学回归对人的生活,人生的本质等等话题的探讨。
胡塞尔说:在人生的根本问题上,实证科学对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的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刻作出回答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胡塞尔强调说,生活世界才是根基性的领域,以此为基础才能产生科学世界。科学世界立足于生活的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理论抽象。
胡塞尔后期哲学回归对人的关注,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关注,这我想到了另外一位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维特根斯坦年轻的时候,提出了语言分析哲学,在他的名著《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一个逻辑严密和精确的语言分析哲学体系,他哲学起点是逻辑,终点是语言。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在前期的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中,语言有一种确定性,语言的逻辑可以描述一个确定的世界,或者说更纯粹,更本质的世界,带有强烈的“决定论”色彩。
而到了维特根斯坦后期,他也意识到自己年轻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对世界的理解过于抽象和理想化了,提出了哲学要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回到现实世界中,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后期放弃了之前的,偏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学说,开始转向日常语言学派,注重语言的实际用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放弃了之前水晶般纯粹的逻辑,而回到了粗糙的、真实的地面上行走。其实,从纯粹的理性到回归现实是西方很多哲学家的共同点,不管是胡塞尔,还是维特根斯坦,还是海德格尔,他们年轻时都野心勃勃,提出过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体系,但到了晚年,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了现实生活,开始注重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西方哲学追求理想,追求逻辑,这是古希腊哲学的传统,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逻各斯”的理念,有理性、逻辑和本质的内涵,西方哲学也一直沿着这样的思路前行,但后来,西方哲学在追求绝对理性和逻辑中越走越远,科学陷入了“决定论”,而哲学也陷入了逻辑实证主义,在经历了巨大的战争和灾难之后,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人本身的存在和意义,人的价值等等话题。其实在古希腊后苏格拉底时期,公元前2-3世纪左右,也有一段历史时期,古希腊文明走向了衰落,战争和灾难让人们也意识到人自身的重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也转向了人文哲学,这个时期产生了几个重要的哲学流派,比如主张禁欲主义的斯多葛学派、主张快乐主义的伊壁鸠鲁学派,和主张回归淳朴自然生活的犬儒学派等等。
不仅在西方,在我国古代也是一样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当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不管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其中很多内容都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尤其是庄子的思想中尤为突出,探讨了很多关于人的生存的话题,比如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所以,与其说是人创造了思想,还不如说是时代铸就了人的思想。
好了,胡塞尔现象学系列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我们用了几期内容,简单分享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整体思想框架,更多内容,推荐大家阅读原著。胡塞尔从意识到纯粹意识,从悬置判断,到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从逻辑研究到生活现象学,胡塞尔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哲学体系,现象学提出的口号“回到事情本身”,在我看来,它既是一种哲学精神,是对世界本质的探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态度,回到事情的本质,以更纯粹、更客观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