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牛犇生平介绍(著名演员牛犇演戏76年)
四牛奔腾的他,本姓张。
1935年的天津。
一户张姓的家里,第六个孩子出生。
父母给他取名学景。
童年,他生活在战乱中。
1941年,他的父母双双过世。
家里没了依靠,6岁的张学景只能跟着哥哥生活。
哥哥是一名汽车司机,在北平谋生。
从此之后,他便跟着哥哥生活在了北平的胡同里。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新家的附近,有很多电影演员。
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谢添和齐衡等人的名气有多大。
他只知道,有时候这些大人,会经常让他跑腿买东西。
由于聪明机灵,大家便对这个小孩儿有了深刻的印象。
转眼在北京又生活了5个年头。
1946年,一部反映抗战的电影《圣城记》正在拍摄。
张学景的邻居谢添,在剧中饰演一个神父。
根据剧本的要求,剧中还需要一个小演员。
导演沈浮正在选角之际,谢添推荐了自己的这位“小邻居”。
孩子机灵,倒是可以试一下。
虽然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拍电影,不过既然是谢添的推荐,
导演决定试一试。
一试戏,沈浮觉得他还不错。
就这样,毫无经验的他便在剧中饰演了“小牛子”这个角色。
这一试,张学景从此就算踏入影视圈了。
第二年,他又在三部电影中饰演孩子的角色。
这个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渐渐找到了演戏的诀窍。
1948年,他接连又在两部电影中饰演角色。
彼时的他,加起来已经在5部影片中有所表现了。
这一年,他还收到了导演的邀约,到香港去拍电影。
临行之际,谢添对他表示,要去香港发展了,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你饰演过小牛子,而且恰好又属牛,那以后就叫牛犇吧。
于是,13岁的小伙子带着自己的新名字南下去了香港。
牛犇在香港没有待多久,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返回了北京。
17岁的时候,他在电影《龙须沟》中饰演二嘎子。
随后他去了上海电影制片厂。
作为一个年轻的演员,他不但继续拍戏,同时也有机会学习影视表演的相关知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他是电影幕布上的常客。
马帮里的匪徒,沙漠中的小朱,再到海边的虞文孝,
他诠释的角色越来越多,而且对于人物的把控也愈发地熟练。
不过这一时期的牛犇,还是以配角为主。
1959年,电影《沙漠追匪记》上映后,牛犇也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彼时的牛犇喜欢打乒乓球。
有一天来打球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姑娘。
两个人没有过多的说话,而是在球台上切磋了起来。
最初,女孩的球技比牛犇还要厉害,几次三番地赢他。
这让小伙子的脸上很挂不住,于是彼此约定之后再战。
可再打的时候,女孩却突然频繁输球。
这让牛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便想和她交流了解情况。
一来二去,他知道了姑娘的名字叫王惠玲,19岁。
而且也了解了对方更多的情况。
两个人就通过打球的方式慢慢熟识了。
多年以后,再次回想起这段感情,
牛犇不无幽默地表示,那个时候没顾得上谈恋爱,
不然就没时间打球了。
不过,该来的感情还是会来的。
何况在那个交往中相对质朴的年代,彼此间的交往干脆而直接。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牛犇和王惠玲结婚。
牛犇是北方人,而妻子是地道的江南人。
一南一北,年轻的小牛,时不时会露出大男子主义的气概。
不过家里的财政大权,则由妻子牢牢地掌管着。
两个人的分工也很明确,
拍戏的事情,丈夫自己说了算。
不过拍戏到手的工资和片酬,牛犇则统统上交给老婆。
他在家里,从来不过问钱的事情。
更何况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员还没有片酬一说。
作为上影的正式职工,牛犇每个月拿的是固定的工资。
因此彼时的他,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是很简单的。
进入六十年代,10年中牛犇拍摄了差不多5部电影。
而且所有拍摄的电影,都集中在1963年之前。
出演的频率不高,饰演的角色也基本还是配角。
戏份虽然不多,不过空余出来的时间,却能让他钻研。
对于演戏来说,彼时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一整套理念。
与此同时在生活中,牛犇的两个孩子,也在六十年代初期相继出生。
此后17年的时间,因为时代的因素,牛犇再没有出现在电影的幕布上。
待到他再次饰演一个看守人的角色时,那已经是1980年了。
彼时的牛犇45岁。
虽然人到中年,但是他的演艺之路还有很长。
在同年,他又在另一部电影《天云山传奇》中饰演了王立汉。
重新开始拍戏的牛犇,不但内心高兴,而且也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中的高峰。
1982年,牛犇出演了《牧马人》。
他在剧中饰演牧民郭谝子。
虽然是个配角,但牛犇对人物的诠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至于多年后,当年的老观众看到他,还会冲着他大喊:你不是郭谝子嘛。
凭借这一角色,牛犇既捧回了金鸡,也拿到了百花。
彼时的他46岁,从小时候的客串算起来,牛犇入行已经37年了。
而他的演艺事业则还在继续。
饰演牧民之后,同一年的牛犇,又出演了电影《泉水叮咚》。
还在另一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酒店老板。
他正在用自己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一幕幕的电影盛宴。
整个八十年代,牛犇出演了近20部电影。
在荧幕上,他几乎饰演了各种角色。
从正面到反面,从高大上的角色再到不起眼的小人物。
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信手拈来。
这份拼搏的精神,也让他在拍戏中经常受伤。
但是对于表演,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兴趣。
与此同时,随着电视剧的出现,他也开始出演角色。
1986年,牛犇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聊斋》系列。
虽然还是配角,不过他对角色的饰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1990年,他又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扮演孙玉亭。
与此同时,他的电影事业依然在持续。
小人物不断上演,他对角色的阐释和表演,则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彼时,他的演戏生涯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
就在牛犇还继续在演艺圈奋斗之时,
他的儿子在早年的时候,也想进入这行。
值得一提的是,牛犇有两个孩子,但孩子们都姓王。
这是他和妻子在婚前的约定。
牛犇的儿子王侃,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表演。
25岁的时候,作为业余演员,他就出演过一部电视剧。
彼时,他打算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父亲却明确跟他表示,不会给他找后门,一切凭借自己的本事。
就这样,王侃在最终的报考中没有通过。
而牛犇对儿子也说了实话。
你这样的形象,要到中年之后才能有所发挥。
初入影视行业受挫,王侃选择到日本留学。
在东京他学习了日语,而后就读于音乐学院。
毕业之后,他留在日本从事服装和餐厅生意。
随后,他在日本结婚生女。
虽然妻子也是中国人,但因为彼时他的事业都在日本,
所以如果继续待下去,女儿的成长势必会更加远离母国。
为此,他在女儿童年时期,把妻女送回了上海。
在新领域的发展,几乎都让他忘记自己还曾有过演员梦了。
直到46岁的时候,他才转让了所有生意,回到了国内。
第二年,李安正在上海拍摄《色戒》。
剧中需要一个日本人,而擅长日语的王侃,顺利通过了试戏。
从此之后,他几乎成为了战争题材中的常客。
日语,成为了他敲开影视剧大门的敲门砖。
随着片约的增多,他干脆辞掉了在上海外企中的工作,
专门饰演各类抗战题材中的日军军官。
正如他父亲所说的那样,他的事业起步于中年之时。
儿子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的牛犇,同样也奔波在各个片场。
他依旧在荧幕上出演着各种类型的小人物。
牛犇不但成了影坛上的常青树,而且还是那个最勤劳的演员。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新世纪后的前10年,
他一共出演过8部电影,22部电视剧,加在一起一共有30部。
这样的拍摄量,对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工作量是很大的。
所以,他当之无愧地成了影视圈内的劳模。
此后的牛犇年老心不老,从古装剧到现代剧,从喜剧到悬疑剧,
各种类型的片子他继续进行着尝试。
虽然年纪大了,但诠释角色的力道却愈发纯熟。
79岁那年,他还应邀参加了户外的真人秀节目。
在《花样爷爷》中,他和其他几位老演员,一并出游了西欧。
从上海出发之前,牛犇的妻子特地给照顾四个老人的刘烨写了一封信。
她特意让刘烨在路上多照顾着点老伴儿。
接着妻子话锋一转,便在信中数落丈夫,说他喜欢吃凉的,睡起来就昏天黑地。
看起来是老伴儿的数落,不过却是几十年在一起的夫妻,对彼此的相互了解。
到了欧洲之后,把这封信拿出来给他看。
众人问他,对于老伴儿的关心感动吗?
他说,感动不了啊,旅途太远,身体已经累到没法感动了。
香港演员曾江,是其中的另一位爷爷。
在旅行途中,他倒是经常和牛犇搞摩擦。
因为曾江年轻的时候,在西方生活过一段时间。
所以飞机一落地,他就给其他三位老人当起了“老师”。
他还几次指导牛犇,告诉他该如何吃饭,以及如何与人交流。
对此,牛犇倒是不以为意,认为曾江不过就是有好为人师的毛病。
于是一路上磕磕绊绊,他还吐槽曾江的厨艺不咋样,
幸好他们三个人不计较,生的熟的都能对付。
刘烨像照顾着四个小孩一样,不时还要为他们制造出来的“麻烦”捏一把冷汗。
刚到法国的机场,牛犇就找不到自己护照了。
只见他摸索来摸索去,就是忘了护照放在哪里。
就在众人为这惊险的一幕倒吸凉气时,所幸护照最后被他搜摸出来了。
有惊无险,但是接下来的旅行中,他还是不当回事。
有一天早晨,收拾好大家准备往下一站去。
但是临行之际,牛犇的护照再次“不翼而飞”了。
他又是一通翻找,幸亏又找着了。
事后,其余三个老头都数落他,说他总是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面对大家的指责,他立刻转移话题。
把火力全部投射到雷恪生的身上。
说他在旅行途中,不是把门票丢了,就是忘了脱下来的衣服放在了哪里。
面对老牛的倒打一耙,三个老头也拿他没辙。
尤其在参观途中,牛犇更是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到了巴黎后,老牛对城市的一切都感到很新鲜。
外出的时候他左看右看,经常会跟丢大队伍。
有一次刚下地铁,他就独自一个人跑到一尊雕像跟前看起来。
急得刘烨团团转,找了半天才把他重新拉回队伍中来。
事后参观卢浮宫,他更是一个人跑来跑去。
以至于其他人只能等着他。
事后,其他三个老头数落他没有组织纪律。
老牛又一番辩解:刚进大观园,刘姥姥可不得使劲看看呐。
等到吃饭的时候,老牛又展示了自己“牛气”的一面。
差一岁就80岁的他,一口气吃了十几片面包。
面对他这个“牛胃”,他还辩解:他们又是黄油又是酸奶的,
自己吃不惯那个,可不得干吃面包嘛。
虽然十几天的行程,并没有让几个老人“疯够”。
不过牛犇事后也表示,如果真玩够了,实际上也没意思了。
保持一种适可而止的状态,才能更让人充满向往以及保持充足的激情。
这或许也是牛犇一生的态度吧。
文|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