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

2011年可以说是清宫戏元年,在当时的荧幕《宫锁心玉》《甄嬛传》《步步惊心》《宫卷珠帘》中,男主总是由“四爷”来霸屏。这时期,只要我们换台就会发现,四爷很忙——四爷要么正在给晴川写“你见或不见我”;要么幻想着若曦的红梅舞,要么在给纯元的信中写下“菀菀类卿”嬛嬛,或者是搂着死亡芭比粉口红的怜儿。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1)

四爷很忙

时间回到11年后的今天,这几部“四爷剧”大多消散在影视剧的浪潮中,唯有《甄嬛传》成为观众们的“包浆”神作。

2011年《甄嬛传》在电视渠道首播,之后由乐视视频获得网络独家播映权,一经播出,就成为现象级剧集。而黑龙江卫视因为买了二轮播出版权后全天候播放甄嬛,也一度被叫做“甄嬛台”。作为《甄嬛传》出品方之一的花儿影视,其创始人表示,直至今天《甄嬛传》平均每年还能为公司带来一千多万元的收益。

其实不止是《甄嬛传》,像《武林外传》、《仙剑》系列等影视剧,也因其精美细致的创作而备受观众的青睐,但是真正做到现象级水平的除了《武林外传》,就只有《甄嬛传》了。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2)

豆瓣里《甄嬛传》的评分从9.2上升到9.3分,打分人数已经超过45万。《甄嬛传》的二创生态更是繁荣。在B站中关于《甄嬛传》的视频,数量已经突破999 ,且成为了“流量密码”,其中有许多百万级播放量的作品;“臣妾做不到啊”“但求菩萨保佑”等经典表情包至今仍广为流传;弹幕成为热门“打卡景点”;更有观众甚至自称为“甄学家”,对剧中的所有剧情和人物台词进行细致的分析,用来贴合当下的职场生活。

“甄学”的问世

“甄学”,实则是对《甄嬛传》进行二创的统称。

《甄嬛传》作为郑晓龙导演的作品,从多个角度上说,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这部作品中无论是服化道,还是故事剧情、人物台词和性格设置本身,皆为上乘,从而引发了观众挖掘剧中细节的兴趣。B站UP主“S同学甄不错”自今年1月至今,更新《甄嬛传》中译中的解析视频,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43.9万粉丝,视频的平均播放量达到25万左右。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3)

B站UP主“S同学甄不错”二创视频

剧情方面,直到今年4月,围绕皇后身边的剪秋姑姑是否动手下毒的争论还在网络上热议不绝,“剪秋姑姑下毒”这一话题最高升至了热搜第8。很多网友都记得自己看到了剪秋姑姑打开给甄嬛的食盒,还有网友还在微博下留言询问饰演剪秋姑姑的杨凯淳,而杨凯淳则翻出了当年的剧本,并拨打电话给当年的剪辑师,询问当时是否有剪过这场戏,剪辑师表示不记得了之后,她又看了出品方赠送的碟片,表示剧中没有出现这一幕,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最终再次登上热搜。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4)

在“甄学家”的眼中,皇帝雍正是“胖橘”,天生不爱笑的叶澜依被叫作“拽妃”,爱慕嫂子的果郡王允礼被戏称“果子狸”,实名下毒的齐妃是“齐二哈”。而安陵容因为红衣冰嬉,撞脸国际顶流雪容融而上微博热搜。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5)

齐妃表情包

最为夸张的是,在“甄学”流行后,人物的许多台词脱离了剧中的语境,成为了网络热梗。如“纯元”成为了“白月光”的代名词,“菀菀类卿”则是“替身文学”,“熹贵妃回宫”“臣妾是钮祜禄”则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复仇打脸片段,“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终究是错付了”伤感文学的必用词汇。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6)

无法避免的是古装剧没落

11年之后的今天,观众还在乐此不疲地“过情关”,一方面是由于本片的确制作精良、令人回味,但同时也说明了,此后的古装剧创作在总体上是在走下坡路的,也就是近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古装剧的质量“降级”。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7)

首先就是审美降级了。很多影视剧用心搞宣传,用脚做产品。比如妆容降级、服化道降级、各种降级,与此同时影视制作的周期也在不断压缩,认真打磨作品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每一年还是有古装佳作出现,但是水平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8)

其次是剧本降级了。《后宫甄嬛传》原作为流潋紫但是剧方在创作中对原作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让作品脱离了俗气。虽然拍的是“宫斗”,但它的本质是反对封建皇权对女性、对人性的压迫,成为了一部反封建的作品。因此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制作投资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现在的制作方出于收益的考虑,热衷于玄幻、仙侠、甜宠等门类,一些不入流的网络小说被批量改编制作。从而现在市场上的影视剧故事千篇一律、人物单薄、人设立不住、情节老套又雷同。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个人资料(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也没想到)(9)

反观现在的很多古装剧一味地谈情说爱,毫无半点对于历史的认知与反思。如《清平乐》中,全剧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当皇帝的难,从而认为皇帝不易。然而这样滑稽的历史认知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更不用说在某些古装甜宠剧里,封建皇帝直接化身为“霸道总裁”;一些宫斗剧也成为后妃打怪升级的“爽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甄嬛传》的“封神”不仅是一首赞歌,更是古装剧没落的悲歌,它值得影视从业人员去反思、借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