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 ——2020年株洲市交通运输工作综述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1)

交通,自古都是为政之大略,民生之要义,经济之命脉,社会之基石。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2020年,勤劳智慧的株洲人民开山辟路,踏平崎岖,跨越山水阻隔,用心编织着一张张纵横交错、联通八方的立体交通网——

这张网,涵盖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村组公路;

这张网,见证株洲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悄然改变城乡居民的工作、生产、生活……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2)

醴茶铁路,串联湘东新希望

对于攸县市民刘运生来说,2020年最大的获得感,来源于醴茶铁路客运线的复开。

醴茶铁路,原名湘东铁路,是株洲第一条区域铁路,北起沪昆铁路醴陵段,向南接衡茶吉铁路茶陵段,全长127.8公里,1973年1月11日正式通车。沿着醴茶铁路的轨道,铁矿、煤炭、陶瓷和农产品纷纷运出大山。42年后的2015年,铁路停运。在各级各部门积极对接、多方努力下,在沿线群众的殷殷期待中,2020年6月30日,停运5年之久的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红色列车”再次重现湘东大地。

复开客运半年,醴茶铁路上的绿皮慢火车,从最初的5节车厢,增加至8节车厢,累计发送旅客37.5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到82%。

醴茶铁路复开客运,为湘东大地带来的,不只是出行上的便利。

1月3日,省委书记许达哲乘客运列车沿醴茶铁路深入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调研,他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依托醴茶铁路良好基础,把建设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专线作为重要抓手来统筹推进。1月4日,株洲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许达哲来株调研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要助推建好“一条路”、全力推动“一线游”、全面建设“一个区”、加快绘就“一幅图”。建好“两山铁路”,打造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既是红色文化大省和革命老区振兴的政治担当,也是推动我市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韶山是红色圣地,井冈山是革命圣地,“两山”之间红色资源富集、红色底蕴深厚,分布着毛泽东同志故居等20个红色景点。同时,还拥有炎帝陵等18个古色景点、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等19个绿色景点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条路的建设,为我市县域发展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以两山铁路开通运营为契机,我市同时将加速沿线景点统筹整合、挖掘开发,聚集合力。市交通局局长徐业伟表示,沿线地区联系站点、景点的公路、水路、空运等其他交通方式也将迅速铺开建设,串联成网。在交通先行的基础上,区域发展有了更大的雄心。

炎陵县鹿原镇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的圣地。该镇镇委副书记刘海平说,红色旅游专线开通后,和井冈山片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甚至能辐射到福建、台湾等地,“既能带来更多的游客,也能把本地的特色产品带出去。”

未来,值得期待。红色旅游专线为桥梁,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引进来”,让更多的株洲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走出去”,更多的希望之门将次第打开,“湘赣红”将绽放新的光芒。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3)

通组公路,打开山门天地宽

脱贫攻坚,基础在交通;全面奔小康,支撑靠交通。

从一条条泥泞的乡间土路到沙石路、水泥路、柏油路,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再到如今的平整宽阔的“四好农村公路”……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新改建农村公路3417公里(其中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057公里),占公路总里程比例36%,较“十二五”比例提高84%,农村公路等级率达98.89%;建设农村客运站68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058个、乡镇运输服务站3个、公路安防工程4140公里、危桥改造208座、渡改桥4座。

到2020年底,我市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25户及100人的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通客班车三个全覆盖,惠及218个行政村、1600个自然村,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出门有路、抬脚上车,公路通村达组,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上的便利,它还带动了生产要素的流通和汇聚。以便捷通常的道路为基础的“交通 ”,一路“ ”出好风景。

“交通 特色产业”,茶陵县渡里村招来“金凤凰”。

位于洣水河畔的渡里村,曾经四面环水。该村渡里大桥的通车,引来了湖南湘冠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只“金凤凰”。该公司投资600万元在渡里村流转了300亩土地,建设200亩紫淮山种植基地和100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并安排该村贫困户在基地工作。“交通 生态旅游”,让醴陵市横江村有了新发展。过去,醴陵市官庄镇横江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车辆几乎无法进村。

“搬走眼前的大山”,是当地村民多年的夙愿。2016年底,横江村拉通了一条8.2公里的高标准环村柏油公路,连起了山里山外;此后,横江村又硬化拉通了连接原大、小横江村的连接线,方便了全村百姓出行,同时也激活了全村的潜在旅游市场。

以醴北人家、官庄山水旅游项目为契机,横江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

徐业伟表示,决胜高质量全面小康、巩固决胜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交通运输部门必须要当好“先行官”。下阶段,该局将继续完善农村交通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强化农村交通运输保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4)

公交都市,脚下流淌幸福感

2020年9月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报,株洲被正式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成为继长沙后湖南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7年创建,株洲交出了低碳出行的立体答卷——

“一环两横一纵”快速公交廊道、常规公交线网全覆盖、定制公交无缝衔接、公共自行车连接“最后一公里”……极具株洲特色的出行模式,已成为株洲市民出行的最重要交通方式,也成为众多外地游客来株打卡的流动“网红”。

公交都市的创建,让株洲实现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比翼齐飞。

株洲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的创新赋能,不断更新迭代公共交通工具;同样,公共交通产品在服务城市交通的同时,也为“株洲制造”产品测试、展示,创造了最好、最大的平台。

目前,株洲可以生产动车从低速、中速到高速的全系列车型,包括磁浮列车1.0、2.0,轨道交通,ART,BRT,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和纯电动汽车。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

移步株洲街头,只要稍加留心你就会发现,基本上每一个客流密集的公交站旁,都建设有一座建宁驿站,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也是抬步即到,休闲座椅、街头小游园,也以公交站点附近居多,各类公共设施无缝配套。“公交都市创建,不是割裂地修几条路,开通几条公交线路,而是通过规划布局、交通引领,让城市路网、公共交通组织、设施配套更科学、更完善。”徐业伟介绍,正是坚持了“大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大格局”,以及“交通先行、配套跟进、再行开发”的建设模式,我市公交都市创建才得以跑出“加速度”。

向着更高水平公交都市迈进的新征程那个,车轮上的幸福感,向着乡村流淌。

去年7月22日,连接主城区与三门镇的首条村镇骨干公交线路203路开通运行,单程全长31公里,设站37个,半小时左右发车一趟,全程票价才5元,儿童、老人、残障人士、军人等群体,还能享受免费或折扣的票价优待政策。

一条公交线路的开通,毫无疑问将极大便利沿线市民的出行,但203路公交线路的开通,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天元区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中开通的首条村镇骨干公交线路,它打破了以往城乡客运二元分割的结构特性,让公交的普惠性和便利性从城市延伸至乡村。

2020年,攸县、茶陵、天元区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以“短途公交为辐射、中长途客运为延伸”的城乡运输服务网络。

大道行开阔,长路写辉煌。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肩负株洲腾飞梦想的交通运输事业,必将引领株洲奔向更光明的未来。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5)

2020年株洲市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点击

【亮点1】四好农村路

新改建通村通组公路236.591公里,其中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07.746公里,配套实施窄路加宽28.84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10公里、危桥改造4座,新建农村客运站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50个,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农村公路等级率达98.89%,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实施标准、投资力度均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实现通村通组公路、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覆盖。

【亮点2】加开高铁14趟

株洲西站2020年已新增日常运行经停车次14趟,经停高铁列车已经达到98列,同比去年增加17%。据统计,目前我市高铁站发送旅客7800人/日、到达旅客8000人/日,高峰时期达到发送旅客10500人/日、到达旅客12000人/日

【亮点3】四大歼灭战

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完成国省道高风险路段55处、县乡道高风险路段179处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3000余起,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普铁沿线安全环境整治分3批完成隐患整改928处,提前四个月完成省目标任务,在全省排名前列;

湘江干线非法码头及渡口整治完成102处,湘江株洲段码头渡口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其中取缔类提前三个月完成省目标任务,在全省排名第一;

开展超限超载治理“百日攻坚”联合行动,建成不停车检测系统15套,实现治超工作“三个基本消除目标”, 建立符合“五化”要求的长效治超工作机制,车辆超限超载率稳定巩固在0.1%以下。

【亮点4】在全国首创船舶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置、循环再利用“一站式”服务监管体系

在全省率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湘江株洲段88公里辖区范围内的所有运输船舶油污水及生活垃圾免费回收上岸处理,实现了湘江干线船舶防污公益化;建成三门、栗雨2处船舶垃圾收集站点和京水湖水库、官庄水库、酒仙湖水库、洮水水库4处防污码头。

12月上旬,交通运输部汇同发改、生环、住建部门对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污染突出问题整治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我市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提出我市华新水泥专用码头集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收集、转运、处置为一体的全流程处置模式流程简洁、便民环保、值得推广,要求上报典型经验材料。

【亮点5】在全省率先完成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成立了株洲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整合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执法职能,实行交通运输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由“管罚合一”向“管执分离”转变、由“分散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由“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转变。

执法支队组建以来,通过分片覆盖巡查、日常巡查、专项巡查、智慧检查等体系做到执法全覆盖,已开展专项行动80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余人次,查处违法违法行为498起。

【亮点6】在全省率先完成交通运输行政审批改革

严格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单设行政审批科专门负责牵头组织有关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市本级112项行政事项进驻市民中心交通窗口办结。有效缩短审批服务时限,优化工程建设许可审批方式,客运班线许可、工程设计文件批复等原法定办理期限为20天、15天的事项,统一承诺办理时限最长不超过8天。

【亮点7】打造巡游出租车管理服务的“株洲模式”

在全国首创“智能平台 集约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巡游出租车管理由“人海型、汗水型、低效型”向“智能型、精准型、高效型”转变,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在全国交通运输局长论坛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得到交通运输部研究中心专题调研。

城区2155台巡游出租车全部安装了智能顶灯、人脸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乘客评价系统,实行每天提醒、每周通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经营权挂钩。

2020年,12345市长热线和12328交通服务热线投诉率下降60%以上,拾金不昧和好人好事同比增加45%,驾驶员抽烟、打电话以及拒载、绕道、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不文明、不规范营运问题基本杜绝。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6)

2021年,将建设、实施这些交通重点项目

铁路方面:启动两山铁路、株洲西动车所、岳长衡城际复合线、株洲至福州高铁(含衡茶吉铁路扩容提质)、咸宁至韶关高铁(又拟按蒙华铁路南延项目争取)、株洲至醴陵城际高铁复合通道、长沙至株洲磁悬浮5条快轨、三一钢铁城铁路专用线、电厂搬迁项目铁路专用线、铜塘湾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

公路方面:加快推进醴娄高速、茶常高速(含安仁支线)、岳汝高速隆鑫坳互通、洞株路快速路(北环线C段D段)、湘江大道二期工程建设。启动“一大六小”旅游环线建设,推进G356茶陵浣溪-太英等40条干线公路以及路网有效衔接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单改双”“白改黑”工程;打造十个(县市区各一个)公路样板工程。

站场物流方面:完成醴陵神福港客运站、丫江桥客运站、株洲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启动株洲站综合客运枢纽、铜塘湾物流园区、长株潭铁路物流园、株洲铁篱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各级仓储物流中心建设,持续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水运方面:完成渌口港一期工程、湖塘港区淦田作业区(大唐华银电厂码头)、湖塘港区朱亭作业区、湖塘港区昭陵作业区、渌水航道改造、新马港区等前期工作及开工建设。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7)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廖明 通讯员/夏四亮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360744457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株洲的城际铁路4个站是在哪个区(醴茶铁路复开加开高铁14趟)(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