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最厉害的兵器(古代最厉害的马战武器)
分解一下十八般兵器,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长兵器并不是步兵的标配,可在马背上的使用方法,我们却一无所知。
说到冷兵器,必然要提到十八般兵器,但具体是哪十八般,又因为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导致了众多的说法。
我们以最早的来看是汉武于元封四年,整理出来的十八种实用兵器,分别是,矛,镗,刀,戈,槊,鞭,锏,剑,锤,抓,戟,弓,钺,斧,牌,棍,枪,叉。
到了《水浒传》中写到的十八般武器分别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这中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武装概念主要以马战,步战为主,弓是里边唯一能够作为远程覆盖打击武器。后者则以步战和远程打击为主,在弓的覆盖性打击下,又增加了直射远程武器。
但以弱胜强,始为功夫。
于是又衍生出了十八般武艺,这个与十八般兵器相随的概念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中,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比这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大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所以对于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其中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只能臆想。
但在明代的谢肇浙《五杂俎》中对十八般武艺做了具体的内容记述,分别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把,绵绳套索,白打。
这里的前十七种都是兵器的名称,只有第十八般名目的白打,是徒手攻击性质的,也就是说到了明朝的时候,贴身肉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而有的兵器也在战斗中失去了其本来的位置,已经没落。
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这里的时候,马战已经出现了断层,至于斗将更是早就消失了。
在《三国志》里边,有许多的斗将描写,比如郭汜攻长安,吕布对郭汜说,且退兵,你我决一胜负。于是二人对战,吕布以矛刺郭。而作为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其中的斗将程度就更加多了,出名的有三英战吕布,关羽斩华雄等等。
《兵筹类要》中说,两阵既立,各以其将出斗,谓之挑战。
让我们失望的是,许少有记录关于马战的典籍,我们也根本不明白那些在一个回合中将对手挑于马下的大将都做了什么。
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退步,我们看许多拍摄关于马战的动作场面,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甚至花哨居多。更有甚者直接将那些青史留名的古代大将变成步兵,与敌人在地下撕扯。
关于骑兵的由来许多史学家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所说的胡服骑射,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从战车演变为骑兵的主要原因。可是在参观西安兵马俑之后,会看到一个问题,就是那里的人马骑乘俑,战车俑都是没有马镫的。秦朝的游骑兵也多是用来进行侦查项目的,没有平衡的骑乘可以说是完全进行不了战斗的。
问题是三国时代的那么多大将又是如何是在没有马镫的马上进行激烈战斗的呢?
这会不会只是演义中的一种杜撰?
俗知蒙古人在马背上建立了一个最大的王朝,但他们的兵马配置了什么武器呢?
答案是仅有的弓箭和弯刀。
最为出名的曼古歹战术其实就是一种在射程上以弓箭对敌军进行骚扰攻击,敌军如果反击,蒙古军就跑,边跑边在马上回身射箭。这是轻骑兵的强大优势,而在集团冲锋的时候,蒙古人适合在马背上进行劈砍动作的弯刀更有利于把握,并且能够做到重心平衡,这样的可操作性下,达到了刺,划,割等等动作。
反观我们的骑兵武器,以之剑来说的话,只能做到冲锋突刺,但容易损伤手腕,并且在高速冲突的时候,直剑极有可能会插在敌方身上,完全没有机会再拔出来。
也可以说弯刀的攻击频率高于直剑,但直剑的伤害更大。
而我们俗知的这些长兵器可以完全避开这种尴尬场面,只是在历史的断层面前,我们无法得知其的使用方法。在传统的文学架构里,有一些长兵器的使用描写,比如拖刀计一类,但也有漏洞出现,不足以全信。
而真正让那些马背上的大将以长兵成名,还要等到东晋之后,毕竟以史学界的公论,马镫是在东晋左右才有的,而且这里还有出土的东晋时代南京象山墓群陶马的双镫为证。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长兵刃无非三种,分别是,枪,棍,大刀。
在武林中,枪有百器之王的说法,所谓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兼有劈、崩、挑、拨、带、拉、圈、架诸法。比如一代爱国名将岳飞,杨再兴等等都是枪术大家。
棍可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单兵武器,虽然也有三节棍,梢子棍的分支,但并不长于马战。
大刀的分支更多,而且在马战和步战之中都有许多不同的旁支。我们俗知的三国演义中义薄云天的关二爷用的就是大刀,全名为青龙偃月刀!
可实际上的关二爷兵器并不是刀,而是类似于矛的一种长兵器。而偃月刀这种兵器是宋代才出现的,而且在三国年代的制作工艺很难造出这种宽刃大刀。
晚唐传奇小说《剧谈录》中有一段说,唐时白敏中征讨吐蕃,有一黑衣酋帅上前挑战,这时本军阵中有一员小将驰马而出,弯弓搭箭,射中其面,然后冲上前去抽剑将酋帅砍落马鞍。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清一点就是,真正那些青史留名的马上大将几乎都是能够做到弓马娴熟的。
长兵器的使用是近战突袭的标配,但骑兵更多的作用在于射,由此而看,吕布的辕门射戟,赵云的江上射帆,黄忠的阵前射将才有了真正的出处。
回到主题之上,长兵器在马战之中有着决定性的辅助作用,但在如今可以说完全消失。而在经过演变后的长兵器,已经在使用方法上完全变了样子。
马战对于古代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步兵的行动能力到集团冲锋的作战能力显示出战力不足时,马战起到了革新的作用。而在这其中的长兵器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却又如同历史的转变一样,消失在了时间的海洋之中。
转过头来看长兵器的话,就好似在一场硝烟弥漫的战斗下,我们只看到了遍布的尸体,谁也知道这东西厉害,可厉害在哪又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历史堂团队作品 | 文:彭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