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背景故事里有多强(看72岁才出道的姜子牙)
姜子牙(约前 1156 年-约前 1017 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
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
创始人。
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 72岁才出道的姜子牙,是怎样老骥伏枥,
兴周灭商,强齐富民,流芳百世的。
闲居的姜子牙
一. 寒苦半生,终遇明主
姜子牙先祖曾做过官,且辅佐夏禹治水有大功。但当他出世时,家境
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宰牛卖肉的屠夫, 也开
过酒店卖过酒,用来贴补生活所需。
然而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罢,始终勤
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他博学多闻,
曾为商纣王做事。但发现商纣王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后又四处游
说列国诸侯,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但始终未得知遇之君,
直到 70岁还是怀才不遇,闲居在家。
当时的周文王姬昌,为了寻求辅佐之良才,曾经算了一卦,卦上说:
你出外打猎时不会打到虎或熊,却会遇见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
高兴地骑上马就外出了。
周文王姬昌
当来到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时,他遇见一老者,上去一打
听正是姜子牙(原来这天姜子牙是闲着无聊来此钓鱼的),两人交谈
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
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
很久了。" 因此他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并尊为太师,二人当即一同
乘车而归 。这段故事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就这样当时已 72岁的姜子牙,终遇明主,正式出道了。
二. 辅佐武王,兴周灭商
后来,周文王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即位。当时的商纣王荒淫暴虐,
他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
姜子牙认为继续完成周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向
周武王姬发提出伐纣建议。姬发于是通告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选
足够的兵车、勇士、甲士,组成伐纣大军。
商纣王
但发兵时姬发抽了个不好的卦;且行军途中又遇暴风骤雨,姬发和众
臣的决心发生了动摇。姜子牙力排众议,坚定了姬发伐纣的信心。十
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 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
兵车 4000 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 70万兵马赶至牧野。
战幕一揭开,姜子牙按战前部署,亲率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
随后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攻击商纣王的军队。商军虽人多势众,但士兵
与商纣王都离心离德,就纷纷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
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姬发与姜子牙率领周军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
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三. 强齐富民
因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武王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
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 ,以稳定东方。
姜子牙到达齐国后首先以法治国,安定民心。他先后毫不留情的诛杀
了二名阳奉阴违、妖言惑众、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的"害群之
马",以正政令。 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
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仅仅五个月,姜子牙就向周公报喜去了。
周武王姬发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
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
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
在经济上,他推行"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使得齐国制造
的衣料布匝畅销天下,鱼盐等能流通各国,吸引各诸侯纷纷前来朝拜,
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成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姜子牙在将齐国成功建成后,就将主要精力放在做周朝中央政权(位
于周朝之都镐京)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直至重外孙周康
王姬钊。
周康王六年,享年 139 岁的姜子牙死于周首都镐京。(出道晚不怕,
我寿命长啊)。后由其子丁公姜伋继位 。齐丁公姜伋继续辅佐周康王,
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
保卫丰镐。
姜子牙纪念像
四.流芳百世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在中国文艺舞台上也树立
了"高、大、全"的形象,他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
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的护佑神灵。
最可贵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名著《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
公兵法》、《素书》,这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
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
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
为武学者必读之书。《六韬》在 16世纪就传入日本,18世纪又传入
欧洲,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
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而且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
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仍都在借鉴太公《六韬》中的精华。
《六韬》
本文由"老 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