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

鲁迅曾经在山本照相馆购得一幅照片,并将其一直放在自己的书桌上,照片上的人物,被鲁迅称为“东方美神”。众所周知,鲁迅是近代中国美育的先驱、倡导者,身体力行推动近代中国的美育进程。能被这样一位对美有着极高标准的大家称“神”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鲁迅的“东方美神”便是:位于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内,被视为佛教美学艺术上乘之作的五彩悬塑倒坐观音,而这座观音像也是很少见的男相观音。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1)

▌ 五彩悬塑倒坐观音

鲁迅之所以能成为近代中国美育的先驱,源于他从童年开始的对美术的喜爱。这一爱好,贯穿鲁迅的一生,逝世前几天,鲁迅还抱病参观了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童年热爱美术

童年时期,阿张(鲁迅乳名)就对美术很感兴趣了。那时在他的床前贴着两张以民间传说为主题的花纸,一张是《八戒招赘》,还有一张是《老鼠成亲》。这些民间年画对后来的鲁迅影响很大,开启了他对于美术的爱好,更是他日后推荐给进步木刻版画家的艺术形式。

经由《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的“启蒙”,阿张喜欢上了图画,他随远房叔祖学习时,更是阅览了许多老人收藏的带插图的书籍。少年曾在老人的书斋中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等书籍,他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老人还告诉阿张:“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老人也许不经意的话语却勾动了少年的心思,虽然少年很想看这样的图画,但又不好意思请老人为他寻找。想买一套,书店在少年能出门的正月期间又都是关着门的。

少年的心性就是这样,也许“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只要“一坐下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保姆阿长注意到了阿张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还特意问起过。尽管在阿张看来,即便对保姆说了也不会有什么帮助,但他还是告诉了阿长这件事。

过了段时间,阿长请假回家了。之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来到了阿张面前,并将一包书递给了他,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其实阿张是讨厌阿长的。鲁迅后来在文章中将他讨厌长妈妈的原因罗列的一清二楚——在拿到阿长送来的四本书之前,阿张仍是十分“讨厌”长妈妈的。阿张“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尽管阿长连这部书的名字都只知道个囫囵,但这几本书,却改变了她在少年心中的地位。

这四本书是“美术爱好者”阿张得到、收集的第一套书。直到阿张成了鲁迅,后来写下了记载这件事的《阿长与山海经》,那四本书的模样还在他眼前挥之不去——尽管这是一部刻印得十分粗拙的本子,甚至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些“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他“最心爱的宝书”。此后,喜爱图画的鲁迅陆续收集了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点石斋丛画》等书。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2)

▌ 《毛诗物品图考》

阿张在三味书屋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描画”,他影描了《西游记》、《荡寇志》以及《诗画舫》等书的插图。阿张用薄而透亮的“荆川纸”覆在小说的画面上,而后用浓墨一笔一笔地影描,日积月累,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后来鲁迅能够画插图、设计图书封面都受惠于此。

力主美育教育

1912年6月21日至7月17日的近一个月时间内,鲁迅在京参加夏期演讲会五次,其中讲演“美术略论”四次。彼时的“美术”之于国人还很陌生,听者只有三十人,途中还有五六人退场了。虽然此时的演讲并不被更广大的受众所接受,但是鲁迅的好友许寿裳仍然以“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的评语评价“美术略论”演讲。

次年,就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事宜)发表了他关于美术总纲性质的论文《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其中论述了何为美术,美术之类别以及播布美术的目的与作用等。鲁迅在文中指出美术有三要素“天物”“思理”以及“美化”,从而得出了他对于美术的定义:“用思理以美化天物。”鲁迅先生定义的美术不仅是画,而是包括了雕塑、建筑、绘画、文章、音乐等门类,更接近于艺术的概念。

鲁迅认为,美术可以发挥“表见文化”“辅翼道德”“救援经济”等作用,而传播美术则是需要通过建立美术馆、剧场、奏乐堂以及举办展览会、文艺会等手段,同时还要保存著名之建筑、碑碣、壁画造像、优美林野等;在美术研究方面,鲁迅指出要重视中国古乐的研究,更应成立国民文术研究会,将各地的歌谣、俚谚、传说、童话等考究其意,分辨特性而发扬光大、辅翼教育。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方针,当时能够体会者寥寥,惟鲁迅深知其原意,蔡元培也知道鲁迅研究美学和美育且富有心得,所以请他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众所周知,鲁迅后来任教北大,设计了北大校徽。他也设计了自己许多作品、译作的封面。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3)

▌ 北大校徽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4)

▌ 鲁迅作品《热风》封面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5)

▌ 鲁迅译作《桃色的云》封面

与郑振铎合编《北平笺谱》

鲁迅收集并印行了许多现代木刻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平笺谱》。鲁迅一直主张“拿来主义”,批判地继承、吸取中外美术的遗产、养料:“我以为中国的新木刻,可以采用外国的构图和刻法,但也应该参考中国旧木刻的构图模样,一面并竭力使人物显出中国人的特点来,使观者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人和中国事,在现在,艺术上是要地方色彩的。”鲁迅主张将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图以及民间的年画、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以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鲁迅在北京时就曾搜集过一些木板水印信笺,亦曾使用各种信笺。他非常喜爱这些信笺,甚至不忍心在上面写字,认为这简直是糟蹋美术。1932年11月9日,鲁迅去北京探望生病的母亲,在琉璃厂纸坊又搜集到一些信笺纸。他觉得非常好,回到上海后仍然不时展玩,亦拿给木刻青年们欣赏和参考。那时,正是鲁迅同全国木刻青年广泛联系指导创作木刻的前后,传统水印木刻信笺的优良技法引起了鲁迅的注意,认为可以从中研究出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套色木刻技法,以发展版画创作。

彼时艺坛沉寂,木刻作坊也生意萧条,鲁迅预感到木板水印不久也将消沉,便于1933年2月写信给当时正在北京的郑振铎:“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优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需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此后鲁迅同郑振铎在沪京两地之间通信四十余封,访选信笺、研究色泽、探讨印刷工艺,选取纸张,编订目次,设计款式、装订。鲁迅为此事足足忙了一整年,终于铸造了这座“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惟一之丰碑”(指《北平笺谱》)。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6)

▌ 鲁迅与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部分内容

《北平笺谱》于1933年12月成书,共收木板水印笺谱300多种,分装成六大本,收入了大部分当时流行在北京各个纸坊中的清末民初诸画家作的优秀笺画。这套书一出版,鲁迅便马上将它赠予各路友人,许广平曾经这样描写:“鲁迅先生每一收到自己变音出版的画册,就‘兴冲冲地一本一本地包起来,要使得朋友们赶快收到’。”

新兴版画之父

鲁迅被誉为“新兴版画之父”,与当时的进步青年木刻画家都有很多交往,如司徒乔、李桦、陈烟桥等人。鲁迅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从艺术境界、创作细节到怎样用版画表现革命、版画家怎样组成团体和编辑出版期刊等各方面,对青年版画家进行了指导。这些青年版画家投身版画创作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民族危难。在抗战中,他们创作的大量版画,揭露了日本侵略暴行,刻画了中国战士的英勇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7)

▌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 沙飞 摄影

我国新闻摄影的奠基人沙飞曾经拍摄过一张珍贵的照片: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八仙桥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展览会时,与几位青年版画家谈话。青年版画家围坐在鲁迅身边,兴奋而专注地聆听着,与此时因病而显得憔悴的鲁迅先生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版画家中的一位便是陈烟桥。鲁迅还在信中具体指导过陈烟桥的版画创作。

鲁迅对于青年版画家的指导可谓呕心沥血,沙飞拍摄的这张摄影作品也成为了鲁迅生命尾声的写照。在参加展览会期间,鲁迅猝然病逝。鲁迅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但是他在文学、思想还有美术上留下的烙印仍然熠熠生辉。

鲁迅最漂亮的一面镜子(鲁迅赞过的东方美神)(8)

▌ 陈烟桥版画《鲁迅思想与民族革命战争》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袁新雨

监制:吴勇

编辑:袁新雨

流程编辑:吴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