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知识点
  •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α = 90° - | β - γ |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计算方法,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例题

11、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A,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如果恰好A=α,则地表点Q的纬度范围是( )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A. 21.5°至68.5°

B. 11.5°至68.5°

C. 21.5°至78.5°

D. 11.5°至45°

答案:A

精讲精析:(1)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正午太阳高度角α=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由题干可知,当地纬度(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为A,因此α=90°-A;③由题干可知,A=α,因此α=90°-α,可以求出正午太阳高度角=45°。

(2)分析地表点Q的纬度。①由题干可知,当地纬度(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为A,A=α=45°,因此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5°;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大致是23.5°S~0°~23.5°N,因此地表点Q的纬度范围是(23.5°S~0°~23.5°N)±45°;③以“+”为例,假设” “是指往北极点前进,则地表点Q的范围是(23.5°S 45°)~45°N~(23.5°N+45°),计算时,南纬23.5°S看成负值,即-23.5° 45°=21.5°N;④因此,最终的纬度范围为21.5°N~68.5°N。如果以”-“为例,则同理,应该是21.5°S~68.5°S,因此选项A正确。


总结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太阳高度角α;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结合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A(A=α),计算得到地表点Q的纬度范围。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