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武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著,他的广为人知,靠的便是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人物的精彩描写。通过几百年的传播,它已然成为影响力覆盖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巨著。

不过,尽管是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依然有着不足,那就是对历史的还原做的并不好。作者为了贯彻自己的思想,把书中许多人物的形象都做了改变。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武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1)

举例来说,人们读过《三国演义》后,脑海中不能忘怀的似乎便是曹操的奸诈狡猾、诸葛亮的才智绝人、关羽的义薄云天、刘备的仁德善良。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他们的形象却未必都如小说中那般绝对化。

罗贯中将他们脸谱化,一方面确实让小说更精彩,但也会让许多人将他们的形象根植于脑海,从而偏离史实。

这些人物里,有的被高估,有的则被贬低。那么,《三国演义》里最被低估的真实人物是谁呢?

在笔者看来,因为罗贯中有意无意的弱化、丑化,甚至忽视,许多三国时期的人物都在《三国演义》中被低估了。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当属田豫了。

在小说中,他只是在蜀汉、东吴联合伐魏时出场了片刻,他随同魏军击败孙权,让诸葛亮的最后一搏宣告失败。在长叹"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后,诸葛亮不久便心力交瘁而去世了。

可以说,在小说中,田豫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龙套人物。不过,在历史上,情况却并非如此。

东汉建宁四年(171),田豫出生在渔阳雍奴,也就是今天津一带。初平年间,担任高唐县令的刘备因被黄巾军击败而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

这时,还没到二十岁的田豫主动前来投奔刘备,令他感到十分惊讶。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武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2)

不久,田豫因为老母亲需要照顾,无奈离开了刘备,刘备则十分不舍地说道:"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刘备雄才大略,有识人之明,他认为田豫可以帮助他成大事,从侧面说明了其才能。田豫留在了公孙瓒的帐下,公孙瓒兵败后,他又效力于鲜于辅。当时,袁绍在北方最为强势,但田豫却劝说鲜于辅道:"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田豫的预言果然应验,而他自己也凭借才能得到了曹操的任用。田豫历任多地的长官,始终兢兢业业、用心治理,史载:"所在有治。"曹操派儿子曹彰北上平定代郡的乌丸、鲜卑等游牧民族,田豫则因为智谋出众被选为其副手。游牧民族的骑兵们依仗着机动灵活、熟悉地势而接连取胜,十分猖狂,而田豫则"因地形,回车结圜陈,弓弩持满於内,疑兵塞其隙。"最终,"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可见,在军事方面,田豫也是十分有能力的。

后来,田豫调南阳,当地有一伙盗匪被捕,其中五百余人都即将被斩首。而田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原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武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3)

田豫的宽仁治理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曹操听说后也十分欣慰。当了一段时间太守后,田豫又遇到了作战任务。

曹丕继位不久,北方的游牧民族再度兴起,并袭扰边境。于是既有能力,又十分熟悉他们的田豫便被起用,前往北方平乱。

田豫轻车熟路,采用无中生有、声东击西等计策击破敌军,使得"胡人破胆,威震沙漠。"

这之后,田豫在征讨辽东、阻挡江东的战争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因为田豫缴获战利品后全部大方地分之于众,而不是上交给官家,这引起了魏明帝曹叡的不满。

正始年间,朝廷将田豫"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而在任期间,"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

此时已然年逾古稀的田豫不愿国家资源,领受高官厚禄,便多次请求告老回乡,还上书道:"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田豫回到家乡,但仍然享受卿级的俸禄,活到了八十二岁高龄。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武将(三国最被低估的人物)(4)

从田豫的性格来讲,他"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治理地方时,他提倡德政,又严格整顿风气;从能力来看,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行军打仗,他都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

这样德才兼备、能力全面而出众的一时豪杰,却在《三国演义》中得不到出场机会。

(古今事特邀作者煮酒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