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人士讲究什么(武林礼仪讲究多)
礼仪是人类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反映。它的外在形式是礼节和仪式,它的内在目的是维护那一时期的社会秩序。我们所说的旧武礼,通常指的是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武林中的礼仪。它反映的是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
这一时期,武林界并非独尊儒术,而是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共同影响着武林。而武林又已经成为江湖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礼仪必然与维护江湖秩序有关,同时,礼仪中又会掺杂着儒、释、道三家的因素,可谓独树一帜:它具备江湖礼仪的所有特征,又有武术的独特之处,因此称之为武林礼仪。武林所讲究的礼仪,可谓繁多、烦琐、繁复,这也是由于它的江湖特性决定的。在这繁多的礼仪中,拜师礼是它最重视的礼仪之一。
武林界将师父的地位看得至高无上,将“天地君亲师”称作五伦。将九族分为内三亲(父母、兄弟、子女),外三亲(岳父、义父、师父),外三夫(姑夫、姨夫、姐夫)。如此一解,师父便与“天地君亲”并列了,其地位自然不能小觑。而师父一词,也只是在宗教中、江湖行当中、武林中使用。依儒家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称之为“师傅”,师傅传授给你各种生存技艺。“师父”则是对和尚、尼姑、道士这些修行者的称呼。江湖、武林取“师父”代替“师傅”,是取“师如父”之意。正因如此,拜师礼才格外的隆重和烦琐。
首先是徒弟入门要有人引荐,要有人见证,这便是江湖所说的“荐师”(或引师即介绍人)、“证师”(或保师即证明人)。武林界将荐师(引师)、证师(保师)、师父称“三师之帮扶”,也称“三合”,即“接合之介”,为荐导师父,有引导推荐之助;“扶杆之见”,为立门师父,有于旁见证之帮;“授艺之教”,为传技师父,有传授技艺之恩。传技师父肩负传授全盘之艺的责任。徒弟则肩负终生赡养的义务,这才是“双姓如亲”,“师徒如父子”。因此,入门礼仪隆重,是为建立尊敬之法。
拜师时,厅堂正中通常悬挂武圣关公或本门祖师爷的画像,叫尊敬祖师。画像前面要放一张八仙桌,代表四面八方。桌上要摆师祖或师爷的牌位或遗像,表示尊重传承。牌位前是香炉,香炉两侧是两支红蜡烛。两支蜡代表南拳北腿、南枝北技、南道北僧、南柔北刚,也寓为蜡照明暗两线。一炷香代表文武一家。两支蜡在仪式举办前要先行点上,一炷香则是仪式开始时由师父亲自点上。上香时,要用两手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齐眉,或将香直竖上举齐眉。点香时不可口吹熄火,要容其自行熄灭。插好后,退后半步,静立片刻。上香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插中间,第二支插右边,第三支插左边。
上香完毕,师父站(或坐)于八仙桌右首,荐师、保师站(或坐)于八仙桌左首。古时以左为尊,这叫客居左、主居右。保师要手持八尺长的蜡杆,又称戳杆,代表八方武师为证,其他来宾分列(或坐)两厢。
在司仪的号令下,入门弟子手捧拜师帖,进门行递帖叩拜之礼。
拜师帖是定制的,红色,宽四寸,寓四开,长七寸,寓七情。内容要写清徒弟姓名、出生年月、于某年某月某日拜在师父门下。要注明所学门派,传承师祖、师爷姓名。以及荐师、保师姓名。递帖仪式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进门一跪,为一至而终,代表认门;三跪,为三请,代表恳请师父教诲;三拜(拜,是站时双手合于胸前,双膝慢慢触地,上身向前匍匐),为三才,指天地人;九叩(叩,身体匍匐不起,用头叩触地面)为九点,代表三要(一要技术至重、二要传武有道、三要按规传法),三亲(一亲同师手足、二亲同门同道、三亲本门技术),三规(一规不许欺师灭祖、二规不许分门分派、三规不许拆门分法)。所谓三拜九叩,即一跪一匍匐为一拜,以头叩地三次为三叩,每一拜叩三头,为三拜九叩(三跪九叩)。
然后,徒弟双手举帖顶于头上,拜师帖口朝上方,表示敬师如天。
影视剧中的拜师礼
师父接过拜师帖,徒弟敬茶,师父喝过茶后,为弟子赐艺名,通常按本门排字起名,之后,新入门的徒弟拜见师兄,这叫排序。再之后,新徒弟拜谢荐师、保师、拜谢各位来宾。至此拜师礼完成,师徒才有了名分,也便有了“师徒如父子”的义务。
这个拜师礼存在两个误区,是历代武林人士由于缺少文化所致。一是对五伦的解释不对。第二个误区是拜师行三拜九叩大礼。当然,这种三拜九叩的拜师礼在民国后期、解放初期,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行鞠躬礼,师徒合影等新礼仪。近年来,“三拜九叩”礼仪大有死灰复燃之势,这与某些江湖行为的悄然兴起,以及一些热衷于复古人员的推动不无关联。
现代化社会的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友爱、相互促进的关系,老师既要展现人格魅力、传授技术技能,也有向学生学习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古代礼仪中那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已不再适合当代的社会文化。陈腐的礼节与科学发展的现实必会格格不入。因此,创造一种新礼仪倒是势在必行。
转载自《武林丛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大为
责任编辑:锦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