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

孙悟空的国籍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1.宝玉的父亲贾政是黛玉母亲贾敏的哥哥,因此,宝玉和黛玉是姑表亲的表兄妹关系。

2.王熙凤之父王子腾是王夫人的哥哥,因此,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

3.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正文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这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这位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位齐天大圣的国籍问题。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1)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说孙悟空不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神,他的国籍是古印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中有一位著名的大学问家,他就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胡适。他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胡适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孙悟空的原型——一个名叫哈奴曼的神猴。著名学者陈寅恪、季羡林先生对此也表示赞同。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2)

哈努曼是印度教神话人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有四张脸和八只手,他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也敬之为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其中讲述了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从魔王罗波那(Ravana)手中解救王妃悉多(Sita)的故事。这位神猴神通广大、法力高强,确实与孙悟空有相似之处。但是,说他是孙悟空的原型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差别却更为明显。哈努曼身上体现了更多的对天神的敬畏、效忠与服从,他甚至为了向罗摩(毗湿奴)宣誓忠心,撕开自己的胸口来表忠诚,这动作在印度很多关于哈奴曼的雕像中都可见到。这在孙悟空的身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对权威的蔑视与反抗。因此,后来学术界对孙悟空来自印度的说法大多持反对态度。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3)

鲁迅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魏晋以来,佛教典籍的翻译渐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间广泛流传,文人们喜欢其新颖奇异,于是有意或无意中使用,于是这些故事慢慢变得中国化。具体到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应当来自中国民间传说,它的源头是唐朝人李公佐小说中的怪兽———淮涡水神无支祁,孙悟空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因此孙悟空的原型来自中国本土。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4)

那么这位无支祁又是何方神圣呢?《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大禹治淮时,无支祁做恶被其击败,锁于淮井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的故事。在古籍和民间传说中,他一方面是妖仙、精怪,经常为患江淮,祸害百姓;另一方面,却以孝子、正神诸身份被传颂及立庙祀奉。李公佐的《古岳渎经》记载代宗永泰年间,楚州刺史李汤听说渔人在龟山下水中见大铁链,乃用牛引出之。链末锁一巨兽,状如猿猴,上岸后,顾视人群,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入水,不复出。北宋的《太平广记》中也有相关记载。

在无支祁的传说之后,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白衣秀才猴行者”的形象,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资料里出现,应是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雏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都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这些中国本土的神话传说、文学艺术,都为吴承恩创作孙悟空形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5)

除了无支祁、猴行者之外,唐代还有一位高僧叫释悟空,他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6)

另外,《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也为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作出了贡献。这个石磐陀是唐僧的向导,取经途中的重要助手,常常为唐僧解决危难,而且石磐陀是胡僧,胡僧与“猢狲”音近。

孙悟空拜师学艺解读(论语说文之五十九)(7)

最后,我们再说说新野猴戏,河南新野猴戏,俗称“耍猴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新野猴戏雕塑近年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吴承恩曾在新野为官,了解新野的风土人情,对于新野猴戏应该较为熟悉,而且在《西游记》中也大量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土语,比如新野把饺子称为“扁食”。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他的心中有了活灵活现的猴子情态,这对他创作出令人喜爱的猴王形象是大有帮助的。

本期试题

1.《西游记》中花果山位于哪个国家?

2.水帘洞的石碣上有一幅对联是什么内容?

3.“如来佛辨识假猴王”故事中,那只变作孙悟空的猴子是什么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