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遭霸凌扇耳光原因(小学女生3分钟被狂扇54个耳光)
每个女孩父母,都害怕孩子受到欺负。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女儿一生无虞?父母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努力。
作者 | 枫子
又一起校园霸凌!
前几天,重庆一小学女生被霸凌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让许多人愤怒不已。
短短3分钟,女生被一群同学狂扇54个耳光!
期间,同学不仅一边用方言辱骂她,还时不时就上前踹她一脚,踢肚子,扯头发,最后更是拿出一瓶啤酒从女孩头上淋下。
女孩全程不敢还手,更不敢逃跑,任凭同学们推搡踢踹。
不敢想象,这3分钟的遭遇,会给女孩带去怎样的心灵创伤和梦魇?
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悲剧,绝非个例。
3月21日,江西新干县的杨女士反映,其正在上初一的13岁女儿在酒店被多名女孩殴打。
3月15日,江苏连云港,马路上,多名女生轮番施暴辱骂一女孩。
......
接二连三,都是女孩出事!
不由得想起央视新闻曾做过的一项调查:百个“校园暴力”网络视频背后,受害者85%以上都是女孩。
校园暴力,就在我们的女孩身边。
作为女孩父母,我们如何做才能帮女儿规避成长中的危险呢?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曾进行过一项时间跨度为33年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具有某些个体特征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也就是说,施暴者选择谁下手,大多数情况是有迹可循的。
那什么样的女孩,更容易被盯上?
一味被要求乖的女孩
在养育女孩时,很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女孩往乖巧懂事的方向教育。
但是这样的养育方式,反而容易害了女孩。
在知乎上看过一位霸凌者@奔跑的波妞的自述。
她们选择的欺凌对象,往往就是那种看起来乖乖的女孩。
班上有个叫A的女孩,特别乖巧,每每下课时,她们就故意给她的辫子泼脏水。
然后看着女孩一脸惊恐的样子,哈哈大笑。
同时,因为女孩一直忍让,她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故意抢走她的课本,直到要上课了不得不还,就把课本撕烂给女孩。
女孩委屈得直掉眼泪,但还是一边收拾了破烂的课本,一边听课做笔记,对老师只字未提。
于是,她们变本加厉,开始嘲笑女孩丑,恶作剧弄脏女孩的衣服,在边上看着女孩趴桌上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遇过霸凌。
校园暴力极其常见,做个乖女孩,只会让她们陷入危险。
《安抚孩子的艺术》一书指出:
有些孩子在欺负别人时,并非完全为了给对方造成伤害,而仅仅是想知道被欺负的孩子底线在哪里。
被养乖的女孩面对恶势力时,往往很难亮出自己的底线,生出自保的力量和勇气。
就像开头提到的三个被霸凌的女孩,哪怕是被狂扇耳光,她们依然温顺得像一只小绵羊,没有反击、逃跑,只有默默承受。
一味的顺从,忍让,换来的只是坏孩子的得寸进尺。
所以,我们一定要教女孩不好惹。
平日里,我们可以多带女儿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多运动,她才有爆发力,才不容易被欺负。
还要告诉女儿,遇到过分的人和事,一定要敢于发声,表达愤怒。
当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第一时间就要奋起反击。
唯有如此,我们的女孩才能拥有不好欺负的气场,让坏人不敢下手。
经常被父母打击的女孩
心理学上有一个“习得性无助”实验:通过不断电击笼中的狗,让狗对逃生不抱有希望。
实验最后,即便在没有电击,笼子打开的情况下,狗也习惯性放弃挣扎,选择坐以待毙。
而这习惯性无助实验,就如同父母对孩子的打击教育一般。
男孩因为睾丸激素的原因,在面对父母的打击时所采取的生理反应往往偏向于“暴力”反抗。
而女孩因为大脑的独特结构,会有一种“反刍循环”:她们会深陷负面情绪之中,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人生都是无法控制的,最后彻底放弃反抗。
当女孩习惯了被打击,她们在面对同学的欺凌时,也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自己的错,默默承受伤害。
正因如此,她们往往会更容易成为霸凌者的目标。
《少年发声》栏目里,有一个叫妍妍的女孩,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打击否定里,考砸了挨骂,受欺负了挨骂,一句话没说对也是一顿骂。
哪怕亲眼看到她用小刀割手腕,父母依然讥讽道:“你怎么不弄得再深一点,再长一点?”
如同《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所预言:被虐儿童身上的气质,似乎是一种烙印,会吸引“捕食者”。
在四年级时,她遭到了全班人的孤立,没有人和她说话。
她觉得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就主动找同学,却被骂“滚”、“不要脸”。发展到后面,同学更是造谣她私生活混乱,跟男同学不清不楚。
哪怕是小升初后,同学都换了,她仍然不可避免的又被霸凌了。
绝望之下,她只能自残、酗酒、网恋,最终患上重度抑郁症。
就像有条评论说的,每一个被霸凌的孩子,一定曾经被父母伤害过。
一个女孩的成长路上,如果连最亲的人都欺负她、打击她,她在面对别人的欺凌时,又怎会有反抗的勇气和求助的欲望呢?
不妨把打击和挖苦换成肯定和鼓励,一样可以教育好孩子。
给女儿爱、阳光和自信,她才能生出铠甲,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落单、不合群的女孩
在央视新闻的调查中还显示:女性不仅受害者占比大,施暴者也高达81.8%,而其中70%的校园暴力为多对一。
为什么女孩之间更容易发生霸凌呢?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揭秘人际交往中的隐性攻击》一书指出:女孩之间常常陷入关系攻击和社交排斥。
一方面,由于女孩的大脑更聚焦于交流和人际,使得女孩更在意人际交往中的关系,容易形成一个个社交圈。
另一方面,青春期女孩受雌性激素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一旦她们不能很好地缓解自身的情绪问题,她们就容易通过向他人实施欺凌来转移自身的负面情绪。
而落单的、不能合群的女孩,往往就容易成为整个群体的攻击目标。
曾经看过一个博主的自述。
初中时,班上女生喜欢拉帮结派,她因为不感兴趣,所以经常独来独往。
同时也因为不合群,她慢慢就被孤立了,只要有哪个女生和她说话,就会被群而攻之。
整整2年,她行单影之,孤立无援。
她成了霸凌者的出气筒,只要谁心情不好,就会拿她撒气,拿剪刀剪她头发,对她恶作剧,实施语言暴力等等。
所幸最后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她换了班级,换了个新的环境,还结交了几个好朋友,才得以终止这场霸凌。
就像心理咨询师月华说的:
“人际关系的问题一定要到人际关系之中寻找答案。被霸凌、被孤立,就要通过让自己不再孤立来改善。”
一项针对上海小初高学生的研究也显示:孩子的朋友数每增加1人,受霸凌的几率就会降低 6.76%。
一个良好的社交圈子,才能将霸凌挡在外面。拥有同伴的支持,女孩才更有底气还击。
作为女孩父母,我们一定尽早培养女儿的社交能力。
平时,可以多带女儿去参加社交活动,如夏令营、社团以及社区活动,增加女孩的交往能力和交流能力。
还要给女儿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允许女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同意见。
善于表达的孩子才更合群,社交能力强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处理人际矛盾。
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女孩
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只要一做梦,就会一次次重回校园时代,一次次陷入被同学欺负的梦魇。
原来,中学时她遭遇过长达3年的校园霸凌:
上课时,外套被后排同学蘸墨涂鸦。
上厕所时,水瓶被人恶作剧添了各种脏水。
甚至,她曾在睡觉时被多次捂住口鼻,差点窒息而死。
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想过求助父母,还自我洗脑“不要惹事”。
咨询师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发现:从记事起,女孩的父母就一直在吵架打架。她不止一次亲眼目睹母亲被暴力对待,继而遭遇父母离异。
这也导致她每天都生活在被抛弃的恐惧之中,人也变得胆小自卑起来,觉得没有人爱自己。
教育学研究室王丽敏教授对中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睦的环境中,更容易性格消极,表现出敏感、自卑、退缩。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于孩子性格特征的一项调查表明:带有内向、自卑、焦虑、软弱、抑郁等性格特质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凌。
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关系不和,孩子容易成为“易受欺负”体质。
因此,想要孩子不被欺负,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成长环境。
尤其是女孩,成长发育要早于男孩,各种感官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她们的心思比男孩更加细腻、敏感,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家有女儿,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好好说话。
若当孩子面吵架了,请及时道歉安抚,让女儿知道父母都是爱她的。
给女儿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氛围,女儿才能拥有自信阳光的性格和强大的内心。
曾看过一位读者的留言,很暖心:
上课期间,女孩在认真听讲,却突然被前排的同学扇了一巴掌。
女孩懵了,反应过来后立即打了回去。
结果,上课的老师对班主任转述这件事时却说:“这两个人在我英语课上打了起来。”
女孩一听更委屈了,回家后忍不住和父母诉说了这件事。
父母第一时间就带她回了学校,一进教室就问:“你们今天谁打了我女儿的,给我站出来!”
因为父母的支持和爱护,女孩一生都安全感满满,无惧生活的各种困难。
就像一句话说的:
“温暖的童年犹如一剂疫苗,能保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百毒不侵。”
校园暴力或许一直存在,但父母的挺身而出,就是女孩对抗霸凌的勇气和底气。
孩子弱时,父母一定要强。
因为父母的信任和关爱,就是女孩最坚实的后盾。
点个【赞吧】,愿所有的女孩,都能如同玫瑰般,既活得漂亮,也活得不好欺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