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是个什么性格(孟浩然缺心眼情商低)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时候读这首诗,读到的是落花与风雨,现在再读,读到的是诗文背后的人和生活状态:一名翩翩少年,隐居鹿门深山,喜爱诗文,心思简静。春雨绵绵的夜晚,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耳边鸟鸣啁啾。到底是住在林中。
这种不失眠、无乱梦、一夜黑甜的日子,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会和童年一样渐行渐远。
孟浩然的人生轨迹很简单,隐居——求仕、漫游——隐居。活了52年,除了三卷诗文传世,没有任何跟女人有关的粉红轶事。
李白也是他的粉丝,写诗直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事实上上,作为一名儒家思想熏陶下的读书人,孟浩然年轻时候还是志在用世,非常想入世当官的。
四十岁,孟浩然进京考试,虽然不第,但是结识了王维、王昌龄等诗人。
大家意气相投,花前月下,吟诗作画,倒也快哉。擅长丹青的王维还为他画了一张肖像画。
王维为孟浩然作的画像
《新唐书》中记载有一件事,就发生在这时期:
有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到自己办公处,很不巧,没多一会儿唐玄宗过来了。
孟浩然害怕,躲藏在房间某个角落。王维如实禀告后,唐玄宗命令孟浩然出来,早就听说过这位诗人的鼎鼎大名,今儿遇到真人,便要让他念首诗来听听。
在这场合,讨好的话不说也就罢了,至少不能得罪准老板吧。孟浩然好像缺心眼,或者说性情耿直,情商不高,他只晓得应该抓住时机展示风流文采,却不明白,在做官的面前,态度比文采更重要。
据说这首《岁暮归南山》还是孟浩然最得意的诗作。殊不知,得意之作,带来失意之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在皇帝老儿面前,孟浩然诉说着自己的彷徨、空虚、年华老去、郁郁不得志——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碎碎念,谁爱听?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就不高兴了——你自己都没求,朕又哪来的弃?
千载难逢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就这么搞砸了。搞砸的后果就是:被逐老家。
回去之前,他写诗给认识不久的王维,发了通淡淡的牢骚,没有靠山,知音难觅,我还是打哪儿来回哪儿去,过自己的寂寞日子吧,“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人可负人,山水向来多情。官场失意带来的伤痛,可以到大自然里去疗愈。烟花三月,春暖花开,那就出门走走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李白的目送中,孟浩然开始了吴越之旅。
在建德江,他写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在桐庐江,他写下“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在若耶溪,他写下“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一个人可以去的地方有很多,能够回的地方,最多只有一个。怀才不遇,在黯淡内心的映照下,外在风景与笔下的诗文都呈冷色调。
春天出来,山山水水间转一圈,不觉已入秋。看着树叶飘落,大雁南归,孟浩然觉得是时候回去了,“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襄阳鹿门山孟园
44岁,孟浩然第二次进京考试,还是不第。
他给之前对自己表示赏识的丞相张九龄写诗自荐,委婉表达仕做官的志向,“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后来被招致幕府,成为一名办事员。做了一段时间,他便返回老家襄阳。
再后来,王昌龄遭贬,途径襄阳,顺道去访问他。兄弟难得相见,畅谈甚欢,酒,自然是要喝的。
当时孟浩然身上长有毒疮,医生嘱咐过他,禁止喝酒,也不能吃过敏性食物。不知他缺心眼忘了这事,还是脾性豁达,认为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尽兴最重要,其它无所谓。
结果,“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纵情饮宴,海鲜过敏,导致毒疮发作,卒。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孟浩然
一生未仕,因此被称为孟山人。
不知这位山人在旅途最后一刻,回想起路上哪几道风景,年少时的无忧春眠?某个闲静傍晚的淡雅荷风,与清凉竹露?
【作者简介:江徐,80后老少女,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本文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