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

蒙古国位于我国和俄罗斯之间,国土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最大的省区新疆稍小,但其人口仅320万出头,人口密度较低,全国划分为21个行政区划,分别是20个省和首都乌兰巴托市。首都乌兰巴托实际常住人口达150万甚至更多。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1)

蒙古国各地区人口,橙色区域是首都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人口约占全国一半,可以说是蒙古唯一的城市

从人口分布可以看出,蒙古国除了首都乌兰巴托外,其他省份人口大都不超过10万人。若论土地面积,蒙古的这些“省份”的规模实际上和我国内蒙的盟市差不多,但是人口规模则是数量级的差距。即便内蒙西部人口稀疏的阿拉善盟也有25万人之多。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2)

乌兰巴托的古迹

乌兰巴托市的面积为4704平方千米,仅占蒙古全国总面积的千分之三,却集中了全国近半的人口,此外的一半人口分布在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便第二大城市额尔登特也只有8万人,第三大城市达尔汗人口仅5万人。除了首都乌兰巴托外,可以说,蒙古国“别无城市”。由于年轻人更喜欢城市的花花世界,因此乌兰巴托市民的平均年龄非常轻,30岁以下的人口高达70%,也就是说,乌兰巴托以外的蒙古国不仅人烟稀少,而且老龄化严重。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3)

甘丹寺

乌兰巴托市的前身叫做库伦或大库伦,是在当地藏传佛教甘丹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城镇的。库伦有“城圈”之意,大抵是围绕甘丹寺建造的城,这一点和我国的拉萨市以及西方的很多传统城市很像。甘丹寺是蒙古国最大的佛教寺庙, 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在蒙古国脱离我国以后改名为“乌兰巴托”,取“红色英雄城”之意。其中“乌兰”是蒙语“红色”的意思,如内蒙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红色之子),内蒙古兴安盟首府乌兰浩特(红色之城),“巴托”其实和蒙语的“巴特尔”,满语的“巴图鲁”是一词转译,即“英雄”的意思。

乌兰巴托之外:人口虽然稀少,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蒙古南部:茫茫大漠将内外蒙古分开

蒙古国南部是广阔的戈壁沙漠。戈壁沙漠跨越中蒙边境,面积达130万平方千米。从蒙古国西南部到中南部一线的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等省向东延伸到我国的锡林郭勒北部的二连浩特一带,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以戈壁沙漠为界分为漠南漠北,也大致是内外蒙古的分界线。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4)

蒙古国牧民

蒙古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珍稀动物的天堂

蒙古国西部包括巴彦乌列盖、戈壁阿尔泰、扎布汗、乌布苏、科布多5 个省,该地区和我国的新疆东部、甘肃北部、内蒙西部接壤。两国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阿尔泰山。这里的居民除喀尔喀蒙古人之外,还生活着为数不少的图瓦人和哈萨克族。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5)

蒙古的国家公园

这一地区人口虽少,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南部分布有小戈壁国家公园和大甲戈壁国家公园,分布着雪豹、高鼻羚羊、野骆驼等珍稀野生动物。

蒙古东部:无垠的大草原和鸟类的天堂

蒙古国东部地处黑龙江上游地区,是蒙古部落的发祥地,这一带大部分地区被蒙古国政府划为草原国家公园,是蒙古国境内最大的国家公园,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山东省面积相当。草原国家公园位于蒙古国东方省,和我国的内蒙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相连,是世界上最大连片草原。该国家公园是蒙古原羚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同时也是国际鸟类和珍禽保护区。

1994 年,中、蒙、俄三国将东段交界地区的三个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即我国的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周边)、蒙古国的达乌尔保护区、俄罗斯的邦达乌尔斯克保护区。众多的特有珍稀动植物栖息于此。

蒙古国边境城市人口(蒙古国人口分布极度不均)(6)

蒙古东部大草原

三大保护地中生活着40种哺乳动物,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如地区特有种达乌尔猥,这里同时也是猫科动物兔狲分布的最北界,也是蒙古旱獭(土拨鼠)和蒙古原羚的重要栖息地。这里向来以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停栖地而闻名于世,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从北极地区和东南亚、澳洲往来迁徙时栖息于此。据调查本地区有256种鸟类,其中不少被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如大鸨,鸳鸯等),还有白鹤,白头鹤、灰鹤、丹顶鹤、白枕鹤和蓑羽鹤等六种鹤类在此繁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