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例派车去接毛远志 破例派车去接毛远志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七十寿辰,在生日前的一天,主席从李敏那里听说侄女毛远志要来中南海看望自己,心中一阵欢喜,特意派车去接她。
寿辰当天傍晚,毛远志和丈夫曹全夫带着小女儿曹立亚一起来到中南海,当他们走进颐年堂时,毛泽东正与他的湖南故旧程潜谈话。
见到自己侄女一家后,毛主席连忙站了起来,说道:“远志你来啦,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来看我啊?”
毛远志上前紧紧握住伯父的手,听到主席的关系后,鼻子不由一酸,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么,为什么毛远志很长时间没有去探望自己的伯父,这背后又有什么难言之隐,毛主席和他的侄女之间,又有怎样的亲情往事呢?
一 不幸的童年
1923年5月5日,毛远志出生于韶山冲,她的父亲是毛泽东的二弟毛泽民。受兄长的熏陶,毛泽民在1921年的时候参加革命,在韶山一带办农会,组织农民运动,对抗封建乡绅。
从那时起,毛远志便随母亲王淑兰住在韶山上屋场。
4岁那年,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联合流氓分子和帝国主义势力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率领部队攻击工人纠察队,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内革命在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
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很快席卷到了全国,各地的反动势力也开始对农工政策展开清算。
作为一直活跃在革命第一线的先锋,此时在湖南组织相关农民运动的毛家人上了反动派的通缉名单,当地军阀派部队到韶山去抓毛家人,甚至挖了毛家祖坟。
而此时,毛泽民正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活跃在舆论宣传战线上,奔波于上海和天津两地,秘密印刷进步报刊和书籍,根本无暇顾及在韶山老家的妻女。
王淑兰作为毛泽民的妻子,同时也是负责当地情报传递的秘密交通员,自然也成为了反动势力的通缉对象。
迫于形势压力,王淑兰带着女儿离开了韶山,带着女儿继续在湖南境内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王淑兰被反动军队逮捕,旋即被关进了湖南省陆军监狱,年幼的毛远志也跟着母亲进入了囚笼。
在狱中,毛远志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暴行,血淋淋的场面在她的心中打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复仇的火种也植入了她幼小的心灵。
虽然身处囹圄,但王淑兰一直坚持反对派斗争,她在狱中联络同志,建立党组织,和被关押的同志抱团取暖,对抗敌人的白色恐怖。
1年后的7月26日晚,彭德怀率领红军攻打长沙,长沙城中的国民党反动派乱成一团。
王淑兰见状,立刻和同志们谋划越狱,趁敌人不备,一把揪住了女监狱看守的头发,从她手中夺来了监狱钥匙,旋即打开牢门,抢夺监狱看守的武器,响应城外的红军部队。
正在前线和红军作战的国民党人得知后方失火,一时间阵脚大乱,只能选择回师镇压,彭德怀见状,立刻大举压上,将长沙守军完全击溃,成功攻克了这座湖南重镇。
同年8月初,出于战略规划缘故,彭德怀决定放弃长沙,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部队准备撤出之时,王淑兰打算带着孩子一起加入红军队伍,但无奈自己是小脚,行军多有不便。
担心自己会成为红军队伍累赘的王淑兰,选择带着孩子离开了红军队伍,在上海、湖南等地来回奔波,寻找党组织。
遗憾的是,王淑兰找寻党组织的过程并不顺利,很快王淑兰身上的盘缠就已经用尽了,母女俩过着无家、无地、生活无着落的日子,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四处要饭,还要随时警惕和躲避敌人对她们的搜捕。
时间一长,王淑兰担心年幼的毛远志无法承受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王淑兰找到了一个富贵人家,将9岁的毛远志送过去当他们的童养媳。
身为人母,王淑兰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是异常艰难的,但她清楚,如此一来女儿再也不用陪着自己继续奔波、担惊受怕了。
而9岁的毛远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
那时的她虽然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却要起早贪黑地喂猪、种菜、烧饭、倒尿盆,还要照顾少爷的生活起居。可即便每天忙得脚不着地,童养媳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要知道在旧社会,童养媳的地位极其低下,不仅吃不饱、穿不暖,甚至稍微不如东家的意,就要承受一顿毒打。
而每当毛远志饱受欺凌的时候,她都会幻想自己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再也不受他人的欺凌和打骂。
不过,身为革命者毛泽民的女儿,苦难和煎熬没有打垮毛远志的精神,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造就了毛远志吃苦耐劳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在毛远志14岁的时候,她悲惨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西安事变之后,国共双方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共识。
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迫于舆论压力,开始大规模释放政治犯,毛泽民通过湖南的党组织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并把她送到了延安,就此属于毛远志的新生活终于开始了。
二 延安的日子在毛远志抵达延安的当天晚上,伯父毛泽东立刻派人把她接到凤凰山。
当身材魁梧的主席出现在她的眼前时,毛远志既兴奋,又陌生,这是她从记事时起,第一次见到这位叱咤风云的伯父。
遗憾的是,毛远志没能见到自己的父亲毛泽民。原来在她抵达延安的三个月前,毛泽民就已经动身前往新疆展开工作了。
在得知自己的父亲已经离开的时候,原本满脸欣喜的她,脸色顿时黯淡下来,眼中噙满了泪水,伤心地哭出了声。
见侄女因为见不到父亲而伤心,主席的心中也不是个滋味,为了安慰这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毛泽东同她聊起了家乡和毛家的往事。
伯父的关心很快就扫空了笼罩在毛远志头上的阴霾,笑容再次出现在了她的脸上。
在延安住了几天后,毛远志体会到了什么是自由解放,从广大人民群众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于是他向伯父提出了要求:“我想参加八路军,要不然就让我去抗大学习。”
小小年纪就有志如此,不免让主席对他这位侄女刮目相看。他脸上浮现出一抹和蔼的微笑,说道:“我这个侄女志气不小啊!”
随后,毛主席顺手从抽屉中拿出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汉字让毛远志读给他听,毛远志从伯父手中接过纸张后,才惊觉自己根本看不懂汉字,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起来。
毛主席见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你现在年龄还不大,小时候又没有读过书,首先要做的是先打好基础,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后再去抗大学习,咱们抗日根据地的革命工作,都等着像你这样的的年轻人呢!”
于是在伯父的敦敦教诲下,毛远志成为延安万千革命者中的一员。1938年10月,15岁的毛远志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随后她被调往军委二局工作,组织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和情报工作。
为了胜任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工作,毛远志经常挑灯夜战。当时的延安基本上没有电灯,她只能借着微弱的蓖麻油灯光在黑暗的环境下背记密码和进行相关工作。
即便条件艰苦如此,她也从没有仗着毛主席亲侄女的身份搞过特殊。
而在王震将军主持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被人叫做“假小子”的毛远志不甘人后,担着一百多斤的柴走几十里山路,活跃在开垦荒地的第一线。
凭借出众的工作成绩,毛远志先后被评为“模范妇女”、“先进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毛远志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能获得现有的成就实属不易,于是每天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时候一连几天不合眼。
但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对谁而言都不轻松,久而久之,毛远志落下了头痛的毛病。
在延安的工作和学习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8年就过去了!可毛远志仍不见父亲毛泽民从新疆回来,她的心情也不免紧张起来。
因为在日常工作期间,她从别人口中听说了执掌新疆的军阀盛世才的相关事迹。
这人是一个标准的政治投机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反复横跳,手段更是毒辣,父亲待在那个极其凶险的地方展开工作,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每每想到这里,毛远志就是一阵害怕,可她只能拼命摇头,摒弃掉脑中不安的思想。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从重庆返回延安,几天后,毛远志前往伯父居住的枣园看望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和其余党中央领导们,已经看清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孔,为了应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党中央提出了“抢占东北”的号召。
毛远志此次前来,一是为了看望伯父,二是为了请战,申请前往东北工作。
那一天,在看到毛远志已经从当年那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成长为思想坚定的革命战士后,毛泽东终于决定将毛泽民牺牲的噩耗告知她。
而在听到父亲被背信弃义的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的消息后,毛远志呆呆地站在原地。
她紧紧攥着拳头,努力不让泪水从自己的眼角滑落,但丧父之痛岂是靠坚强就可抹平的,从伯父手中接过父亲遗物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她急忙捂住脸,躲到里间的窑洞放声痛哭。
从1927年到1945年,整整18年,毛远志天天盼望着能和父亲见面,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天人永隔。
但父亲已经牺牲,而且是为了革命牺牲的,他应该为父亲感到光荣,作为女儿,她应该继承父亲的遗志,只有如此才能安慰父亲的英灵!
于是她强忍着悲痛,用衣袖擦干了脸上的泪痕,走到主席跟前说道:“伯父,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坚强起来的。”
毛泽东听到这话,用力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中满是一位长者对后辈的期盼和关爱,他希望侄女能像自己的弟弟一般,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向他靠拢,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临别时,主席拉着毛远志的手,一直送到院子门口,并再三嘱咐道:“无论你们今后到了哪里,都不要打着家庭的旗号,革命工作不是请客吃饭,要靠自己、靠群众、靠组织。”
伯父临行前的话,成为毛远志未来所拥趸的信条,也成为她一辈子的为人处世之准则。
三 解放后的时光解放后,毛远志前往江西妇联,负责当地的妇女解放运动。由于她有过一段悲惨童年,所以对旧社会压迫女性的陋习深恶痛绝。
为了改变现状,她亲自带领队伍前往乡村,开设妇女学习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当地人过于畸形的传统价值观,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1954年从转业后,毛远志被调回了北京,在中央组织部交通干部处工作。在北京生活期间,除了参加妹妹李敏的婚礼外,毛远志再也没有去过中南海。
那时候,毛远志的夫婿曹全夫在朱老总身边工作,手里还有出入中南海的特别通行证,按常理而言,毛远志去看望伯父并不困难。
但毛远志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她明白此时新中国刚刚从战争的阴云中走出,百废待兴,毛主席为新中国的建设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自己作为主席的侄女怎么忍心去打扰整日为国家大事操劳的伯父呢?
于是她一直死死压抑着对伯父的思念,将这份思念全部化为工作的动力。1963年,经历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新中国,渐渐走上了发展的正轨。
适逢主席即将70寿辰,这么一个重大的日子,没有毛远志的参与怎么能行。于是,李敏和毛远志商议,决定趁着这个大好的日子,来中南海为伯父庆生。
而当主席得知许久不见的侄女要来看望自己时,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12月26日,毛远志一家来到了中南海。当晚,毛远志一家和主席一家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在中南海共进晚餐。
但相聚的时光是短暂的,晚餐结束后,为了不打搅伯父的工作和休息,毛远志在和其他人告辞后,准备悄然离去。
然而就在毛远志将走未走之际,正在客厅看书的毛主席连声招呼说:“远志,先不要急着走,过来和伯伯说话。”
这一刻,毛远志仿佛回到了二十几年前的延安,坐在主席身旁识字的场景。主席紧紧握着毛远志的双手,带着点埋怨的语气说道:
“远志啊,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们都不来中南海看我这个老人,就算不来,也好歹写几封信吧!”
对于伯父的“小埋怨”,毛远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解释道:“主要是怕打搅伯父的工作,再说,如果经常到这里来,说不定会给伯父带来一些困扰,造成不好的影响。”
毛泽东听到毛远志的解释后,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不由感慨:“我这位侄女真是颇有泽民之风啊,已经是真正的革命战士了。”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怀念昔日在延安的种种,不由感慨岁月如梭、韶光易逝。
就在两人相谈甚欢时,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走过来说道:“主席,工作人员和宾客们都想和您老人家合影,您看……”
毛主席听到后,高兴地站起身来,拉着毛远志的手和众人一起走进了摄影棚。今天是这么多年以来,主席最为开心的一天。
寿宴结束后,毛远志和家人们回到了自己的寓所。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毛远志再也没有前往中南海看望自己的伯父毛泽东。
当时她心想,伯父的身体没问题,而自己也还年轻,以后相见的机会多得是!可事实上,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主席七十寿辰的那一天,竟成了他们伯侄之间的最后一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离世,享年83岁。听闻伯父离世的消息后,毛远志心如刀绞,即便如此,毛远志依旧贯彻自己不提家庭的行为准则。
在追悼会上,她远远望着主席的灵柩,寄托自己的哀思。此后,每逢伯父的诞辰和忌日,毛远志都会带着孩子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但她从来不在签字簿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而想着伯父生前对自己的教导,毛远志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为党的工作上。作为一名老干部,她从来不摆架子,对于那些从基层上京办事的干部群众,毛远志平易近人,热情周到。
在生活上,他保持艰苦朴素的风格,对于那些她所见到的贫苦百姓,也是能帮则帮,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兵。
尾声1982年,毛远志正式离休。离开了她热爱多年的岗位后,他开始着手撰写关于父亲毛泽民的传记。
但由于年轻时落下的病根,晚年的她不幸患上了癌症,最终于1990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纵观毛远志的一生,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雄伟之举,但她是一位值得每个人去学习的普通人。
从一个苦命的孩子,到坚定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她没有辜负伯父对她的教导和期望。虽然一生平平凡凡,但她毕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为人民服务的信条,这完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伟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