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老师分享怎样读书(你真的会读书吗)

胡阿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六朝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发表论文与随笔四百多篇主要代表著作有《兵家必争之地》《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世界读书日老师分享怎样读书?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世界读书日老师分享怎样读书(你真的会读书吗)

世界读书日老师分享怎样读书

胡阿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六朝博物馆馆长,百家讲坛主讲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发表论文与随笔四百多篇。主要代表著作有《兵家必争之地》《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等。

“书”为何物?如何认字?怎样读书?如何找书与“玩”书?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或许,你也会被这些问题困扰。近日,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开展,温州市图书馆在籀园读书月特别推出一场,名为“书•读书•不读书”线上名家讲座,就给出了很多漂亮的答案。

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是来自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书香江苏形象大使”的胡阿祥,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国号》《国之名称》等节目,在“中国地名大会”担任点评嘉宾,在喜马拉雅FM主讲《中国大智慧》等课程,在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中国中古史、地名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据悉,这场名家讲座分别在温图直播间、温图视频号、温州晚报视频号、温州交通广播视频号,及温州市12家县(市、区)图书馆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参与人数多达22779人。胡阿祥从抄书、买书、找书、读书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经历开始讲起,分享了读书要有选择,不同的年龄读不同的书,不同的追求读不同的书,不同的场合读不同的书,更着重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书为何物”,二是“怎样读书”。提倡要开放视野、拓展脚步,切忌孤立读书,要以书养生,以书为乐。在生活中,处处是学问,遍地有书籍,读书不能“死记硬背”,也不能“完成任务”,书内化之于心胸,拓展之于脚步,思考,才是正确的,高效的读书方式。

以不拘一格的眼光知晓何为“书”

广义来说,文字载之于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乃至今日的电脑屏幕,便能称“书”。如此,书之为书,关键在于文字;而文字的神奇,也由此可见一斑。据说当初仓颉造字成功,“天雨粟,鬼夜哭”,因为自然与社会的奥秘将为人类破解;也正是在不断的破解过程中,随着书的积累,人类的智慧也在积累之中。

然而“书”仅有文字这一种形式吗?不是的。《说文解字》有云:“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胡阿祥教授指出,鸟兽如此,天地兆物、社会万象、人生百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则“书”者,文字之书、人生之书、社会之书、自然之书;读书,也便要随时随地、用眼用心尽读这文字、人生、社会、自然之书。正如胡阿祥老师所讲到,书与知识,不仅在文字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见。这种相对应的辩证关系也反映了书中天然的秩序与对称的美感,正如书拓印以记录世间万物,世间万物也倒映着书中百相。

以轻松愉悦的态度理解如何读书

那如何读书呢?胡阿祥教授与读者分享了重要的几点。首先,读书要会认字。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话并不过分。比如我在《百家讲坛》讲的15集《国号》节目,就是讲了从夏、商、周到元、明、清14个汉字,窥其中的演变,发展,从字以见文明,晓历史。再如一个繁体字的“醫”字,就够我们琢磨的。“醫”这个字的上部,包括了代表药箱子的“匸”、代表金属工具的“矢”、代表竹木工具的“殳”,这应该是外治法;这个字的下部,是个像酒坛子的“酉”字,表达着以酒发药的意思,这应该是内治法;这个字的读音yī,是病人发出的呻吟之声。再有,这个字下部的“酉”,也可以写作“巫”(毉),“巫觋”的“巫”,这又反映了“醫”源于巫觋的早期历史,而巫觋是通天人之际、具有精神引导作用的特殊人物。这就是汉字中的大趣味、大智慧、大学问。

其次,读书要有选择。不同年龄读不同的书,如孔老夫子“五十而知天命”,所以他提倡“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不同追求读不同的书,所谓理工农医是生存的需要,政经法管是社会的需要,文史哲艺是精神的需要,不同的需要之间又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不同场合读不同的书,案上、路上、床上、厕上,适合读的书,自然是不同的。

再次,读书要有判断。就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开卷未必有益,我们不能成了两脚书橱。如何判断?养成知世论人、知人论书与因书见人、因人见世的读书方法,读书才能使人获益;读书所见人事、物理,符不符合情理,符不符合数理,符不符合常理,学会作出独立判断,读书才能使人聪明。

最后,读书要有步骤。比附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读书也有三个步骤,即传统意义的阅读(眼读)、智慧层面的游历(脚读)、内心感悟的体会(心读)。阅读,如阅读《周易》《论语》《史记》《通鉴》《孙子兵法》《六祖坛经》,韩文杜诗一类经史子集,那是通过与圣贤的对话,收获伟大的智慧与平凡的智慧;游历,如游历中国的古都名城、山水形胜、民族风情,那是在阅读更加鲜活、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历史、地理、文化的大书;体会,阅读中体会,游历中体会,体会古往今来的圣贤与凡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社会况味,体会出“我”也在书写着中国的历史、承载着中华的文化,如此则阅读也是在读“我”,游历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又会为同时的人、后来的人阅读、游历与体会。

以读书、玩书的心态让悦读成为日常

胡阿祥教授在讲座过程中,还分享了他对于“书”为何物、怎样“读书”,在人生不同时期的理解。他记得在志学之年,是到处找书、找到书就读书;等到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时,他又忙着购书补架、藏书自得,平静于坐拥书城之感中,又不平静地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行万里路,读无字书”交融密合的理念。而这些年,他读书不再求多,而是一边读书,一边玩书。

“玩书,比如近十多年来我所出之书,大多会提前跟出版社打招呼,给我留些毛边本,我也拿我的毛边本与同好的‘毛边党’交换。从雅处说,玩毛边本时,是自己动手裁切开来的,听着裁纸的沙沙声有一种亲切感。在这样的读书、玩书过程中,我养成了一天不读书、两天不写字、三天就萎靡的生活习惯。又因为这样的生活习惯,让我成为了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胡阿祥教授着重讲了如何在“玩书”的过程中,将悦读成为日常。

最后,他还提出了有意思的个人观点“不读书”,并倡议设立“不读书节”。他认为“不读书”是放下书本后内化知识的过程,而设立“不读书节”,就是利用一年中不读书的那几天,或“疑义相与析”地雅集交流,或“绝知此事要躬行”地“脚读”乃至“心读”。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很多读者的热议。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