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怎么办(孩子屡教不改可能已经产生)

“请李木木小朋友听到广播后到服务台,你的家长在找你”咦?超市广播怎么总是找同一个人?我不经常去,但每次都会听见这个熟悉的名字我很好奇,家长的心也太大了吧,把“找孩子”当家常便饭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怎么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怎么办(孩子屡教不改可能已经产生)

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怎么办

“请李木木小朋友听到广播后到服务台,你的家长在找你。”咦?超市广播怎么总是找同一个人?我不经常去,但每次都会听见这个熟悉的名字。我很好奇,家长的心也太大了吧,把“找孩子”当家常便饭吗?

今天我在超市入口处见到了广播里的小朋友,是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正从里面冲出来,准备跑出去时被员工A拦住:“你妈妈呢?超市里面不能独自乱跑啊!”男孩不吭声,只顾用力挣脱。员工A紧紧抓着并朝里面大喊:“谁的孩子?”

这时员工B走过来说:“这就是李木木,来了就乱跑,屡教不改。上次被妈妈打的不轻,又到处跑……我带他进去找妈妈。”走了20多米,妈妈从左边拐过来,不慌不忙、面无表情的拉走孩子。

像这种情况,先不说家长的礼貌问题,孩子屡教不改,很有可能已经产生“道理免疫力”。也就是说,孩子对家长的话是有免疫力的,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时候任凭父母不断重复教育,都不管用。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产生“道理免疫力”?

孩子产生“道理免疫力”的表现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免疫力?百度上的解释是: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的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不难理解,所谓“道理免疫力”,就是孩子自觉排斥外界指责声,从而对所有入耳的道理都是听不进去的,导致家长多次劝导不起丝毫作用。具体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产生“道理免疫力”,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几种表现:

沉默不语

当孩子受到批评后,一言不发,像是没有说自己,孩子该干嘛干嘛;要么就是装没听见,继续自己不被认可的错误行为。就像案例中的李木木,对员工A的教育没有任何反应,依然试图挣脱、坚持要跑出去。就算广播找到人、妈妈领走他,下次再过来还是会“走丢”。

沉默的过程,孩子正在启动自身的“道理免疫力”,虽然牢牢地锁住了嘴巴,但是孩子心里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在想:“赶紧结束谈话吧,等着出去呢。”这就很讽刺了。

忍不住“笑场”

这类孩子跟第一种截然不同,他们不会保持沉默,而是在受到处罚后第一反应就是先“笑”。比如说孩子挨打了,明明这时候不应该笑但还是憋不住笑出来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知悔改,还好意思笑”?这时候很容易激怒家长,然后就会更加严厉的进行惩罚。但越是这样,孩子反而越屡教不改……进入恶性循环。

既然孩子把自己屡次犯错当成一件可笑的事,首先表明他是能够意识到错误的。然而还能笑出来,说明他还是没有改正的念头。这时候讲道理,孩子反而会笑的更加不知收敛。

流利的背诵“标准答案”

当孩子正在犯错,家长过去进行批评教育时,孩子供认不讳,甚至能够把家长的要求一字不错的背诵下来。打个比方,案例中家长气呼呼的把孩子拖回家,正准备揍他,孩子开始求饶:“妈妈,我错了,我不该乱跑让你担心,我保证没有下次了,别打我!”

其实这类孩子只是为了给自己解围,他们嘴里的“下次”永远不会到来,所以才会在广播里“出名”,闹得人人皆知。道理对他们来说,只是用来陈述并作为挡箭牌。

不论孩子呈现出来的是哪一种表现,都能够判断出孩子已经形成“道理免疫力”,导致他们不听劝,执迷不悟的坚持同一件错事。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容易让孩子产生“道理免疫力”的3类家长

因此,我们要注意预防孩子产生“道理免疫力”,从而让管教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有3类家长容易“摊上”屡教不改的孩子,如果不想继续这样下去,就要自我调整,从而避免以下情况的发生:

1、耳提面命不奏效,最后只好保持“随便吧”的态度

小区里有个喷泉,喷出来的都是约15公分高的水柱。每次经过,都会看见两个男孩在“尽情玩水”:趴在水池边上,头伸向水柱喝水;跳进池子里花样“游泳”。保洁经过,会提醒他们“喷泉有电”,但无济于事;保安专程赶过来驱赶,孩子仍然照玩不误。

后来听保洁们谈论细节,才知道原来这俩孩子是“惯犯”,不仅被物业上所有看见的员工警告过好几次,而且他们各自的父母也是经常就此事进行管教,但这两个孩子都是屡教不改。

不一会儿,业主群里开始议论此事,一位热心业主把现场拍照发到群里,让孩子家长看见后把孩子领走。其他人看到后也纷纷提醒家长 “看好孩子,喷泉带电注意安全”、“坚决杜绝孩子跳水里”等。其中有不少家长认识这两个孩子,直接@孩子家长。

十分钟后,两位家长开始发牢骚:“这是第几次去领孩子了?反正我是数不清,叫回来还是去,屡教不改”,另一位家长接着说:“可不是,就知道肯定又是他们俩!就这一件事,天天挂嘴上也不管用,在小区里都快出名了,随便吧!”。

由此看来,这两个孩子真是没少让父母操心,同一件事进行多次管教都没有起到作用,然后家长就放任自流随他去。但这是极其危险的一种态度,不是说你“不管了”,孩子就“不干了”。家长不妨把类似的意外事件告诉孩子,顺便给孩子科普一下相关的安全知识。道理讲完了,孩子依然不改,就要立场坚定的适当惩罚。

2、平时很少见孩子,短暂相聚总为同一件事吼孩子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需要关照的时候看不见父母,于是孩子对父母是不依赖的,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感情不深”。像这种情况孩子犯错后,家长突然“冒出来”对孩子指指点点,大多是无效的,孩子不服、也不听。

飞飞的爸爸经常出差,聚少离多,所以没能参加学校运动会上跟爸爸的亲子游戏,心情很失落。有一次爸爸回来,飞飞在看电视,爸爸问起学校运动会的事。不知是看电视入迷,还是懒得再提此事,飞飞没有吭声。爸爸便直接关掉电视,飞飞生气的甩掉遥控,结果可想而知,飞飞挨打后哭闹。爸爸开始讲道理:“你爱理不理的算什么态度?每次回家你都这样,还敢目中无人吗?”飞飞不服气:“让妈妈跟我说,你只会吼我,平时你在家也不陪我踢球!”

所以,家长如果平时比较忙,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的话,就要注意多照顾孩子的内心,有时候一次全身心的倾听就足够,孩子的追求不高,但若是不用心的话也并不容易满足TA。

当然,这其中涉及到的工作、自由和陪伴孩子不能兼顾的问题,因而就需要家长费一番心思努力协调。只有父母平时尽量多的出现在孩子眼前或心里,孩子才知道你关心TA,遇事再去进行教育就不会吃“闭门羹”了。

3、道理没多讲,总是用“气场”压倒孩子

这是家长最擅长使用的一招,没耐心过多的讲道理,就觉得软的不管用,直接来硬的。善用“过来人”身份,总感觉比孩子懂得多:“你简直没得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犯错一次就打你一次,不信你不改”……每一句话都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不给孩子反驳的机会。

这招或许让家长很解气,然而对孩子改正错误却不起一点作用,身边见过好多这样的案例,但没见哪个孩子能改好。相反,孩子变得越来越抗打、越来越“皮实”,也就是,他们对道理和疼痛同时都产生了免疫力。

大思想家卢梭说,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倘若赶上孩子的叛逆期,像这样滥发脾气只会助长孩子叛逆的火焰。因此家长应该少指责、多指路,大声指责带来的气场不会感化孩子,要多向孩子指明“应该怎么做”,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一起研究“如果能够正确去落实”。“以理服人”才是强大的气场。

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

首先,家长教育孩子时要言简意赅、态度严肃。

如果尝试过多次教育不管用,就要检讨是不是平时太啰嗦了?跟孩子说话时句子要简练、句意有重点,不然孩子听不到重点就容易出现背诵“标准答案”的现象,这时候孩子的侧重点已经转移到“答案是什么”,而不是“正确答案是否具体落实”。

另外还要注意,家长批评或惩罚过程态度要严肃。记得有次听一位爸爸指责孩子时,故意带着阴阳怪气的调调:“嗨!怎么又犯错了?!我打打打……”语气中带着一种嗔怪,大人听了都想笑,孩子以为跟他玩呢,立马笑场,并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来“博爸爸一笑”;接下来的举动更有趣,爸爸挥舞胳膊朝孩子甩过去,我本以为是要扇耳光,结果“巧妙”的从孩子头顶擦边而过,孩子笑的更开心了。因此,像这样“滑稽”的教育方式,孩子屡教不改也正常。

其次,针对爱沉默的孩子,家长要多使用“温暖法则”。

温暖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北风寒冷刺骨,人们裹紧大衣来御寒;南风徐徐吹动,行人觉得温暖舒服便脱掉大衣,南风取得胜利。

同样道理,棍棒相加的“北风”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提高警惕,防备之心加重,而暖风拂面、温暖到心的“南风”,才能让孩子自觉沐浴在教育之中。所以,家长应该多表扬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错误,最后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

再次,避免“贴标签”让孩子变成真的屡教不改。

心理学上有个“贴标签效应”,也叫“暗示效应”,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政府决定派监狱里的犯人上战场。前期先由心理学家进行培训,心理学家便安排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中叙述自己在监狱中表现如何好、如何改过自新等;开赴前线时,又让他们写信说自己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等,结果他们在战场上正如说的那样勇敢和服从指挥。

可见,“标签”对行为有一种暗示作用,会让人们朝着标签方向发展。同理,家长给孩子贴什么样的标签,孩子就有可能变成那样的性格。所以,家长要避免小题大做,动辄就骂孩子“天天屡教不改”。不过,家长可以贴积极的标签,比如“你能按照妈妈的话去做,真让人省心”、“你犯错后立马就改正了,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等。

总之,孩子产生“道理免疫力”是“因”,表现出来的“屡教不改”是“果”,换种说法就是,因为压根儿没有听进去道理,所以才会表现执迷不悟。家长不要因果颠倒,一看到孩子频繁犯错就给TA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而要尝试采用“温暖法则”等方式先打开沟通之门。

当然,如果孩子心知肚明,却偏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就要另当别论了,或许是孩子进入另一个年龄段的表现,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有的放矢进行另一种教育了。教育孩子是一项前后有关联的巨大工程,孩子一路成长,父母一路修行,走过“山重水复育儿路”,你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娃”!

郑重声明: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