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

新华社成都6月30日电(记者江毅、李力可、陈青冰)山谷中一声汽笛鸣响,一列载满航空煤油的列车缓缓开进成渝铁路庙子沟站,站长赵富修指挥提前等候的调车员开始工作,使用内燃调车机将航油专列推入航油专用线,调运至1.4公里外的中国航油天府中转油库。航油在此经过沉淀、化验达标后,再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24公里外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1年,10余万吨航油从庙子沟站转运,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1)

这是6月27日拍摄的成渝铁路庙子沟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将成渝两地通行时间从7天水路缩短到13小时。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铁路提质提速,司机李治刚拉响风笛,驾驶G8608次复兴号动车组由重庆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复兴号动车组,让成渝之间的时距缩短到62分钟。

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2)

6月24日,李治刚驾驶复兴号动车组由成都东站开往重庆沙坪坝站。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在李治刚心中,这声风笛是穿越时空的呼唤。70年前,正是他的爷爷李鸿升拉响了成渝铁路第一辆列车的汽笛。他的父亲李国方同样作为火车司机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时代。从满身“柴油味”到洁白制服,从13小时缩到1小时出头,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革。

2021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完善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3)

6月24日,一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位于成都市境内的成渝城际铁路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1年,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正式开工,未来成渝通达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1小时以内。在成渝之间,一张更大更密的立体轨道交通网正在织就: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加快形成。

铁路的连接,成渝两地通过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和外向型产业。

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4)

6月30日,中欧班列(成渝)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我们正逐步将对欧订单80%的产能转移到成都。”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合智说,TCL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项目利用综合保税区保税功能,以加工贸易方式生产电视机机芯等部件。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成渝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成渝铁路奔腾之路(新华全媒70年)(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