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

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1)

刘备(161年——223年),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后世称为汉昭烈帝。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备被刻意塑造成了一个光辉高大的人物形象,一个几乎十全十美的封建仁君。

刘备所谓的“仁”,最典型的事迹当属建安十三年从樊城撤离时。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除此以外,刘备的“仁”在《三国演义》中,还表现在衣带诏事件、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等诸多方面。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所谓的“仁”,其实是虚伪的做作和演戏,是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手段而已。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

《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似伪。

今天,文史不假结合相关的史料,与您一起重新认识和分析刘备的仁义道德,重新考量对刘备的历史评价和定位。

一、假冒皇叔之名

三国时期,刘备最大的招牌就是被自己天天挂在嘴边的“中山靖王之后”,以此来证明自己汉室正统的地位。其实,这个所谓的中山靖王,名叫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四个儿子。

刘胜此人胸无大志,而且贪财好色,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交配,就是繁衍,因此他有众多的子嗣和后代。他的后代多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他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而这一百多个儿子,又为他生了成百上千个孙子。所以,刘备选择中山靖王一脉作为自己的先祖,就是因为这一支脉无从可查。

到了东汉末期时,历史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朝代也由“西汉”变为了“东汉”。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宣称自己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来历可就太值得怀疑了,完全无记可查。

所以说,刘备颇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攀附之嫌,树立正统的地位,就是为了自己做广告。

二、视百姓如刍狗

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挥师南下首先平定了刘琮,之后捎带脚地攻打刘备。在大敌当前,刘备唯一的出路也只有逃跑,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了。不过,在逃跑之前,刘备竟然决定要携当地百姓一起出逃。

此刻的刘备,明显自身都难保,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的携带数万百姓举家迁逃。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考量:

其一,大批的本地难民追跟自己疲于逃命,必然造成极度混乱的战场形势,这对于兵力势单力薄的刘备溃军来说,无异于增加了自身的生存机率。

其二,在千钧一发的档口,刘备依然满口仁义道德,不惜捆绑数万百姓跟随自己冒险,甚至是陪葬,刘备的心性之狠毒可见一斑。

三、假意收买下属

刘备的五虎上将赵云,多次为其出生入死,尤其在长坂坡之战中,面对败局依然多次突入重围之中杀进杀出,孤身救下刘备的儿子刘禅。

可是,刘备竟然将襁褓之中的孩童作为道具,当着赵云的面将刘禅摔出,表明对赵云的爱护要远胜过了自己的儿子。刘备违背人伦纲常,大打感情牌,完全就是为了获取赵云的忠心,辅保自己的霸业。

刘备的演技可谓相当到位,而且还真情流露。可是,他却忽视了一条,那就是“虎毒不食子”的道理。做儿子的尚且能被他抛弃,那做下属的岂不是更加朝不保夕?

四、强借荆州不还

赤壁鏖战后,曹操虽然没有完成消灭孙权和刘备的既定目标,但还是完成了对荆州七郡的瓜分和部分占领。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大败后仓惶退回北方,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曹操虽然战败,但依然占据着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分得了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分别是长沙、零陵、桂阳和武陵。

刘备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竟然厚着脸皮向孙权提出借用南郡。孙权为了防范曹操再次南下,也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在鲁肃的劝说下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不过,当时双方都已经言明,待刘备攻取川地后要立即归还。

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2)

可是,当刘备在攻取益州后,孙权先后多次派人前去讨还荆州。而刘备却开始食言,一再推脱并虚与委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诚信可言。

五、背信弃义灭刘璋

客观的讲,刘璋的确算不得是有为之主,不仅生性懦弱,而且,毫无主见。可是,这也不能成为他被刘备暗算的原因。毕竟,刘璋和刘备是刘姓的宗亲。

当初,刘备不就因为同是宗亲而不忍谋害刘表吗,今天对待刘璋是却如此决绝的出手,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为何?

因为,当初刘表统辖下的荆州,可谓是兵强马壮,上下一心,全部反对和提防刘备。从自身来看,刘备当时的实力也太过薄弱,实在不是荆州集团的敌手。

可是,具体到刘璋的西蜀集团就不一样了。刘备经过赤壁之战后势力大增,而且刘璋集团内部四分五裂,先有张松献出西蜀地形图,后有法正、孟达等大将与刘备里应外合。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从入川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存什么好心眼,心心念的就是霸占人家的地盘,哪还会考虑什么宗亲和仁义。

名义上,刘备入川是为了与张鲁交战,实则天天都在为难刘璋,不断要兵、要粮、要钱。等到刘璋实在无法满足时,刘备立即翻脸,率军开始攻击刘璋。

反倒是刘璋,在最后时刻却表现得非常大义,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和百姓受难,刘璋在兵精粮足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坚决抵抗,而是向刘备开城投降。仅凭这一点,就值得虚情假意的刘备用心学习。

六、假借关羽之死伐吴

为了在东线战场给曹操增加军事压力,便于自己在西线战场的进一步扩张,刘备下令关羽主动出击,发起了襄樊之战。

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3)

尽管,襄樊之战的前期关羽打得如火如荼,一路攻城略地。可惜,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关羽逐渐节节败退,甚至还丢掉了荆州的大本营。在关羽多次求救无果的情况下,被迫败走麦城,被孙权擒获后斩首。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当时刘备的蜀汉政权,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兵多将广,粮草丰富。虽然接到关羽多次求救,但却迟迟没有发兵救援。很多人将此事归咎于孟达和刘封的见死不救,试问,那时的刘备在干吗,他为何不能直接从蜀中发兵。

唯一的解释,刘备已经利用完了关羽,开始考虑如何平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刘禅。因为,关羽的声望,无论如何不是区区刘禅可以制衡的,面对这个尾大不掉的隐患,借助曹操或者孙权之手,才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事后刘备也毫不犹豫的以此为由,悍然撕毁孙刘联盟的协定,不顾自己口口声声恢复汉室的誓言,公然率兵攻击东吴,捞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七、白帝城托孤

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可谓是来势汹汹,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青年将领陆逊初试锋芒就将刘备击溃,败退回了白帝城,还在此丢掉了老命。

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4)

临死之际,刘备对自己争来的江山还不放心,试探诸葛亮的态度,甚至提出: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好像听起来感觉刘备特别爷儿们,特别大义凛然,实则是刘备最虚伪的表现。

试想,辛苦夺下的江山,换谁也不会轻易送人。他在临终前试探诸葛亮,更多是希望换来诸葛亮的一个承诺,一个公开的承诺。果然,在听到诸葛亮的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他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诸葛亮之能,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夸张,但他也算矜矜业业为了蜀汉政权。可刘备却一直都在防范诸葛亮,张飞被封新亭候,马超被封都亭候,赵云被封永昌亭侯,黄忠被封关内侯,甚至连魏延都被封都亭侯,王平都被封安汉侯。而偏偏诸葛亮,却始终没被刘备封侯,直到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才被封为“武乡侯”

正史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你讲述一个假仁假义的三国刘备)(5)

总得来说,刘备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一代帝王,他在东汉末年时极力维护和延续了大汉政权。但是,他却算不上是仁君,或者仁者,因为他的“仁”,更多是作为一种演出的道具罢了。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