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写给孩子的经典句子(做孩子的小林宗作)
正在开车,女儿突然跟我说:“妈妈,日本真的有巴学园!”
前方道路拥堵,各种加塞,我敷衍地回答:“哦,真的吗?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那里的门是树做的,是真的树,而且是开满鲜花的树;教室是在废旧的巴士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树,可以爬上去玩。”
女儿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起来,突然又放低了声音说,"别看它在孩子的眼中特别好,但是最后被美国的一颗导弹炸毁了,所以现在巴学园已经不存在了。"
我这才意识到,孩子煞有介事地说得,似乎并不是一个童话故事。
我问道:“这么好的学校,怎么会被炸掉呢?”
孩子说:“因为当时日本和美国在打仗。”
“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我很好奇。“
这是一本书里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我们老师推荐的,作者是黑柳彻子。
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化身,里面的故事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她原来可调皮了,总是影响别人上课,后来去了巴学园,遇到了很好的小林校长,那里让她很开心。”
孩子一再和我强调真实性,语言里充满了向往。
我这才意识到,出于我的偏见,我可能让孩子错过了一本好书。
二年级时,老师的推荐书目里确实有这本书,但不知为何看到名字,我潜意识里就认为这本书要么是与米小圈类似,讲述孩子爆笑校园故事籍(女孩子的角度?),要么就是本鸡汤文学(可能是受幼年“鸡汤文学”的影响?),自动屏蔽了这本书。
我想起前阵子有一些细心地爸爸妈妈们在“米小圈”、“口袋里的爸爸”等热销童书中发现了一些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认知混淆、轻视生命的不安全片段,进而引发了网络热议。
很多专家、育儿大V都指出,买给孩子的书,家长一定要读一遍,不要人云亦云。
而我,似乎过于主观主义,还没有去了解,就先去否定。于是,果断下单,买回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
当书本到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却再也放不下去,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又忍不住再次从头看起。
书中没有艰涩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个字都很平实,说的也只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成长中的故事,却让人数度热泪盈眶,那种快乐、被爱和充满希望的感觉一直持续着。
透过它,我似乎又一次变成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童真世界。
一、小豆豆是谁?
小豆豆,一年级小学生,却已经被退过一次学。退学原因是:
如果您家的小姑娘在这里上学的话,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受到干扰。“
这可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全班的同学都受到干扰?让我们来数数,小豆豆那些让老师头痛不已的过往:
- 上课的时候,把书桌的盖子关了开,开了关;
- 老师不让开关桌子,小豆豆就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一样样放进桌子里,又一样样拿出来。
- 听写,先打开桌子拿出听写本,然后“啪”的一声盖上;再打开桌子,拿出铅笔,接着“啪”的一声盖上;刚写了一个字,又打开桌子,拿出橡皮,然后“啪”的一声盖上。
- 上课站着,一直守在在教室的窗子边,第一天和宣传艺人们大声地打招呼;第二天和窗外的燕子大声地聊天;
- 绘画课,不按照老师的要求画画,画面超出纸张,就在桌子上画,在学校的桌子上留下很多划痕……
似乎小豆豆是一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痛不已的“坏孩子”,可她真的坏吗?
事实上,抛开这个成人世界的规矩,小豆豆其实是个活泼有礼貌,诚实又快乐的小女孩。
她会在离开家门上学时,向爸爸妈妈深深鞠一躬,并有礼貌地说:“爸爸,妈妈,我走啦!“
她会在上学路上,和看到的小猫小狗,快乐地打招呼。
她会热情地冲宣传艺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并毫不吝啬掌声……
小豆豆的可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那些让人无法容忍的行为,却也是真实存在的。
成人的世界已经如此复杂和疲惫,又有谁能有气力真正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简单与童真呢?
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小豆豆,前两天,与女儿同学的家长聊天,那位爸爸向我讲述了女儿同学在学校做得最"丢丑"的一件事情:
教室的门锁着,数学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有人敲教室的窗户,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女儿同学从教室的最后一排冲向门口,在全班同学诧异的目光下,打开了门。
无疑,老师眼中,这样的孩子是让人无语的,甚至是头痛万分的;
在家长眼中,这样的孩子也是人无奈的;
老师经常会说,这个孩子本质上是好的,但是……
一个“但是”,代表着孩子诸多行为的不被接纳。
二、巴学园是个怎样的学校?
去了巴学园后的小豆豆,无疑是快乐的。
在小林宗作校长的引导下,小豆豆像她的同龄人一样正常快乐地学习生活着,以前困扰着小豆豆妈妈的诸多问题似乎都不再存在。
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难道是小豆豆一夜间长大了?
不,当然不是,不是小豆豆突然改变,而是环境变了、评价体系变了、教育方式变了。
被排斥在窗外的一颗小小的豆豆,在巴学园阳光和春风的照拂下,慢慢成长为美丽的花朵。
黑柳彻子曾经说:
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在巴学园的时光,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
小豆豆以前的学校,大门是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巴学园的大门却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在孩子们眼里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
教室是一辆辆不会动的废旧电车;
座位是可以根据心情选择的;
每天的第一节课也是自由选择的,大家都可以选择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
校长先生非常温暖可亲,喜欢专注地听学生讲话,即使整整四个小时,也不会打哈欠或是露出不耐烦的表情;
盒饭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
巴学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令人惊讶的新鲜事。
令人遗憾的是,巴学园毁于二战的战火,世界上不会再有这样的学校,但是精神永存。
每个孩子都是小豆豆,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一座巴学园。
大环境的客观现实,使得我们无法改变,现代的教育体制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都提着一颗心,都唯恐自己唯恐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抛在后面,“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家长”成为我们焦虑的来源。
我们不能奢求去改变社会,卢梭在《爱弥尔》中说过,“我们真正能够加以控制的,只有人的教育。”
教育顺应自然,孩子才能活得自然,社会无法给予孩子一个巴学园,但是,父母却可以成为孩子的小林宗作。
结构派家庭治疗开山鼻祖萨尔瓦多·米纽庆曾说:
“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并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作为父母,请保持平衡的心境,利用“肯定、赞美、认同”,赋予孩子、赋予自己充足的心理营养:
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多鼓励她,多增强他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人生观,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想活出真我。
三、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小林宗作
巴学园的学生明白道理,不是通过书本,也不是靠家长和老师的刻意说教。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及孩子们玩乐中的一些小小点拨,都能使他们获得浸润式成长,并受用终身。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巴学园的创始人小林宗作校长——一个头发稀疏、门牙掉落、说话漏风、穿着朴实的“老头子”。
他似乎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所有期待和幻想。
他可以花费四个小时,专注地听一个刚刚谋面的孩子的喋喋不休;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和作业;
可以在看到孩子挖粪池捡钱包时,不露出任何惊讶和指责,仅仅一句轻描淡写的“要记得把挖出的小山归位哦”,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赋予了孩子最难能可贵的尊重与信任;
可以毫不避讳地谈论生死,告诉学生重要的是要好好道别。
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最接近孩子们天性的教育观。
他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在战争年代,在其他志同道合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巴学园里走出了黑柳彻子、高桥等优秀的人才——
他们历经世事,却仍保有初心,活得透彻,活得坦然。
“只有成为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尤为可贵。
我们要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年后那个虽然成功但仍然不快乐的社会人。
在那个快乐的小豆豆眼中,小林宗作校长的教育观是这样的:
- 我们要早早地发现孩子身上的优良品质,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 和成人的计划比起来,但孩子的想法更重要
- 音乐教育能够浸润性格养成
- 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 永远相信孩子的潜能
- 万物有灵,重视每一个承诺
- 死亡不是一件需要避讳的事情,但我们要学会好好告别
- 认真听孩子的话,不管是解释还是借口
- 知识在教室里,更在自然中
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一个小豆豆吗?那么《窗边的小豆豆》一定会让你相见恨晚!
让我们都来说说自家豆豆都做过哪些让你哭笑不得的惊人之举?你会为她打造出一间精神上的巴学园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