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1)

最近,上海方言小说《弄堂》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11年前出版的《弄堂》,当时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版的首部沪语长篇小说,曾被评论人士誉为沪语文学的一个新起点。今天,《弄堂》作者接受了新闻晨报·周到文艺记者独家专访,分享了自己长期而艰辛的沪语小说创作经历。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2)

《弄堂》(上海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即将出版)

从零开始学写上海话,一本大辞典翻烂

从2011年出版《弄堂》到这次新版的重新创作、编辑到出版,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胡宝谈而言,他等了整整11年。

地有建筑,人有语言。胡宝谈说自己一直深深爱着上海这座城市,特别是上海的老房子、老弄堂。胡宝谈从小就有散步的习惯,在散步中,他与城市对话,熟记城市轨迹:

从十几岁起,已经很多年,夜饭吃好后,我就出门散步,北到虹口公园,南到老城厢,西到中山公园,东到杨树浦水厂,这个范围里,我两只脚走了很多遍,当时有个同事给我起了绰号“调度”,因为每趟出租车出去,我都会告诉驾驶员走哪条路比较近。

在三十岁之前,胡宝谈从来没想过要用正宗的上海话去写一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当时读了钱乃荣教授一篇保护上海话的呼吁文章,再怎么突发奇想,也不可能想到做这个。”对于胡宝谈而言,上海话就是他自己平时讲的话,是口头语,而要写下文字成为书面用语,就只有普通话。出于对方言日渐逼仄的生存空间的忧虑,胡宝谈有了为沪语做点什么的想法。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3)

2011年出版的《弄堂》,目前网上品相好的二手书售价高达百元

最初因为喜欢张爱玲的作品,胡宝谈读了张爱玲译注的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又去看原版,却遇到困难。“买了一本,书里的吴语对白读得我头昏脑涨,非常吃力,勉强看了几页,掼开,看不下去了。2008年,有了用上海话写上海小说的决心后,我又重读《海上花列传》,果然还是吴语读起来更传神,耐人寻味。”

当时,胡宝谈正在写的是一个上海背景的故事。他开始尝试拿故事里的对白都改成上海话:

不是正字,就是网上那种上海话火星文,用普通话谐音字打的。因为读是读得来,就是不晓得怎么写。这是我第一趟尝试。这趟尝试之后,通过钱教授的文章,我了解到已经有了《上海话大词典》,于是就购买了。我慢慢用正字开始写《弄堂》故事,刚刚开始困难很大,虽然80年代读小学时,老师上课也会使用上海话,就算这样,我都觉得自己写英文也比沪语更容易。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4)

《上海话大词典》第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8年出版)

胡宝谈要反复回忆,自己小时候老人们究竟是怎么讲上海话的。为此,他要反复查词典:

写得真叫“跌跌撞撞”,就好像小囡学步。这个字讲是会讲,意思也明白,但是怎么写?几乎每写一句,就要查一下,一本大辞典被我翻得破破烂烂,汗水吃透,书页发黄。不单单是正字问题,语法也需要重新学习,我在家附近的图书馆里有意识地找钱乃荣教授的书,幸运地发现了1997年出版的《上海话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可以说,《上海话大词典》和《上海话语法》两本工具书成为胡宝谈沪语写作的基础。

辞职在家完成《弄堂》,一年看五百本书

胡宝谈一直记得钱乃荣教授在《上海话大词典》里所写的一句话:“一种方言不能顺其自然的说用,就会萎缩。”沪语方言危机某种程度上是语言的“不自然”造成的。

在《弄堂》写作过程当中,胡宝谈开始留心周围人所说的上海话:

那时候,我在马路上、电车上、商店里、地铁里留意小囡讲话,听见家长和小囡讲上海话,小囡回答普通话,我在边上越听越担心,听见小囡突然冒出一句上海话,我才长出一口气。有时候听见小囡一口流利上海话,我马上会高兴起来,口袋里拿出糖来请他们吃,有一趟,我被家长误当做人贩子一把揪住,差点打110报警。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5)

《弄堂》(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年出版)

对于沪语流失,胡宝谈深有体会。“当时我看到马路上一些市民朋友,一只手搀牢小朋友,一只手在遛狗,跟小朋友讲普通话,跟爱犬倒是讲上海话。我的这段话,是当时在上海电视台采访时讲的,之后经常被人作为笑话引用。可惜这不是笑话,是真实看到的场景。”

出书并没有给胡宝谈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反而付出很多。虽然生活不易,但胡宝谈仍然坚持沪语创作。老版《弄堂》是胡宝谈辞职在家写的:

到2015年之前,我一直辞职在家,节约开销,一直吃素,倒是减肥了。那时想写一本上海话的365夜,也的确写了365个故事。当时和两位微博上认识的吴语爱好者共同探讨,改成过奉贤话、崇明话版本,不单单有音频,文字也是,比如崇明话就是崇明当地的用词写法,我现在还是这么觉得,保护沪语范围要大,不能只是市区音。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6)

《上海夜笔记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16年出版)

2015年,出于生活考虑,胡宝谈又开始上班。而沪语写作包括他的第一部沪语悬疑小说《上海夜笔记 》(2016年出版),都是他平时硬挤出时间来写的:

古人讲究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我也差不多,“马上”换成了在地铁上。我有车不开,因为的时间很珍贵,不想被琐事干扰,我一路上要抓紧构思,想东想西,开车肯定闯祸,地铁最好,我尽量躲在角落里,有时候还可以在手机上写一段。

为了发现一点新的思路,胡宝谈需要保证阅读量,每年在图书馆借两百多本实体书,还在网上看轻小说和漫画,加起来每年要看五百本,双休日他不再出去聚会,泡吧等夜生活对他来说恍如隔世。

沪语写作还会碰到一个作品刊发的问题。比如沪语童话,因为没有合适的报纸、杂志可以刊发,胡宝谈只好采取“曲线”方式。

我这些年一直在准备适合小朋友和青少年看的故事,先写成普通话,在北京《读友》《儿童文学》上刊发了两个系列,也写了一些儿童诗,希望将来可以做成普通话和上海话的双语版。阿拉上海人普通话讲得好,上海话也能讲得好。

胡宝谈还一直听无线电里的评弹节目,很多词汇,他一面听,一面在纸上记,记得密密麻麻,他还想用苏州话来写小说。“我祖籍镇海,宁波话不太会讲了,但是能听懂一点,我也在看书看视频学习,希望将来还能用宁波话来写。因为吴语保护是一盘棋!”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7)

胡宝谈手写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沪语圈人士鼎力相助,完成有声版《弄堂》

胡宝谈这趟在《弄堂》新版的写作时,虽然遇到了疫情,但在困难的写作过程当中,得到了沪语圈人士的无私帮助和支持,这令他非常感动。

这本书的策划黄晓彦老师是新上海人,多年以来,他主持策划了大量沪语相关书籍的出版和推广,朱贞淼博士和祁嘉耀老师,他们淡泊明志,甘守清贫为沪语保护传承的路石。在家的那几个月期间,我还在微信上请教了钱教授很多问题,钱教授七十七岁了,而且还在抢菜的紧张时刻,仍旧一一为我解答。我切身体会到钱教授懂的真多,比他写出来的要多得多。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8)

封面和故事配图《汏浴》 罗志华 绘画

胡宝谈的老版《弄堂》,倪匡老先生和金庸老先生都读过。倪匡老先生讲:“还有一本很古怪的书,叫《弄堂》,讲弄堂里各种各样小故事,非常有生活,好玩极了,看得他哈哈大笑。这本小说全部用上海话写的,像我这样的老上海,也只能看懂八成,还有两成要猜的喔。”

能否做一个有声版的沪语小说,胡宝谈心里没底。“的确也有不少人对我提出过这个问题,初次接触,正字阅读有一定困难,所以,这趟特别邀请了沪语专家丁迪蒙老师担任朗读总监。时间紧,天气热,丁老师带领沪语诵读班学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的上海人,沪语播音员牛美华、薛南平等,几十位专业沪语人士和爱好者完成了艰巨的朗读任务,这样每篇故事都有了一只对应的二维码,可以边看边听故事,就算是读者初次接触沪语正字,也能理解基本意思。”

《嗲•女邮递员》讲述:牛美华来自:上海大学出版社00:0007:11

沪语播音员牛美华朗读的故事

胡宝谈2021年去看了电影《爱情神话》:

我想大家喜欢这部电影,主要原因《爱情神话》是一部使用上海话台词的电影。我回想起钱教授十多年前对我讲的一段话:“粤语文学在香港、广东不是大家都看得懂吗?粤语歌,上海很多人也熟悉,(沪语文学)写多了,有兴趣,有魅力,就会传播。”

当年,我写《弄堂》的辰光还算是小青年一枚,现在已经被无情岁月归入大叔一档了。我很希望这趟《弄堂》新版出版之后,能有更加多年轻人来保护和传承沪语方言。

新版《弄堂》是国内首部有声沪语长篇小说

黄晓彦:上海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新版《弄堂》策划人

金宇澄先生的《繁花》(2013年版)可谓是家喻户晓,一定意义上让“方言(沪语)叙事”影响全国。其实,在《繁花》出版之前还有更早的沪语作品,由胡宝谈撰写的《弄堂》(2011年版,上海书店出版社)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首部沪语长篇小说。

弄堂是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马上面世的《弄堂》(2022年版)就是在原基础上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诙谐生动,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上海说唱一样的沪语小说,也是一部通俗的海派文化读物。

沪语渐失学者上海方言(沪语写作太艰难了)(9)

《弄堂》(2022年版)目录页(部分)

新版《弄堂》再现了上海人从60年代到新世纪初烟火味十足的上海弄堂的生活记忆、人情世故、民俗文化等生活缩影,漫画家罗志华老师,配画海派风情浓郁的插图,经典再现了弄堂生活的众生相,见证了上海社会时代变迁。新版《弄堂》图文音频三合一,为国内首部有声沪语长篇小说,读者通过书中的真实情景,也可以学习上海话。

各位欢喜沪语个市民朋友,对于《弄堂》这样的沪语小说,侬哪能看?欢迎在留言中和我们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