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于化妆品的真相:10个关于化妆品的真相
在“国际爱肤日”到来之际,为更好地普及化妆品购买、使用等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增强科学安全用妆意识,新华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2022年度涉化妆品辟谣榜”。
“2022年度涉化妆品辟谣榜”梳理了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涉化妆品类谣言,内容涵盖儿童化妆品、化妆品原材料、网络流行美容方式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与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化妆品安全的理解和认知,并帮助消费者树立起正确的护肤观念。
有“小金盾”就是质量认证标志,更安心?
真相:国家药监局2021年公布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后,一些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在推销产品时,将“小金盾”标志与获得国家监管部门批准、质量认证等宣传用语挂钩,有意混淆“小金盾”标志的涵义。
依据《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儿童化妆品应当在销售包装展示面标注“小金盾”,非儿童化妆品则不得标注。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小金盾”不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化妆品包装上标注“小金盾”,仅说明该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并不代表该产品已经获得监管部门审批或者质量安全得到认证。
依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的公告,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2023年5月1日后生产或进口的儿童化妆品,必须全部标注“小金盾”。
儿童化妆品和玩具混为一谈?
真相:目前,一些包括眼影、腮红、口红、指甲油等组成的“儿童梳妆台”玩具,在市场上十分热销。实际上,这类产品中,很多是由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的仅供玩偶等涂饰用的玩具产品,不作为化妆品管理。儿童将这类玩具误用为化妆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化妆品与玩具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实施管理,其管理措施和要求也不相同。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简单来说,施用于人体表面的产品是化妆品,应当按照化妆品的法规规定进行管理,单纯施用于玩偶等玩具的产品并非化妆品,应当按照玩具或者其他产品的法规规定进行管理。如果一个产品符合化妆品定义,无论其单独销售或者与玩具等其他产品一并销售,该产品都属于化妆品。
依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3-12岁儿童使用的化妆品可以包含美容修饰、卸妆等功效宣称;而0-3岁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的其效宣称仅限于清洁、保湿、护发、防晒、舒缓、爽身。也就是说,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不包括“彩妆”这一类别。因此,如果彩妆化妆品标签宣称3岁以下婴幼儿可用,则属于违法行为。
量子美容真的可除皱抗衰吗?
真相:近年来,许多打着“量子”旗号的美容护肤品和保健品层出不穷并十分热销,特别是许多女性朋友为了健康和美丽,更愿意为这种“黑科技”买单。
量子护肤宣称能够利用量子力学的震动原理,让肌肤充分吸收护肤品中的养分,使表皮层趋于平滑,并渗透肌肤基底层,从而实现真正的“冻龄”。
专家表示所谓“量子美容仪器”实则采用的是射频原理,通过电流在皮肤组织中的活动,产生局部热效应,从而刺激胶原纤维新生,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射频仪,和量子毫无关系。“量子”概念出现在美容领域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医美面膜绝对安全?
真相:随着公众的消费升级,医疗美容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各种激光治疗、护肤项目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医疗美容之后,消费者往往被推荐使用各种所谓的“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通常标识的产品注册证编号为“x械注准”或者“x械备”等),或者被冠以“医学护肤品”的妆字号面膜等。这些产品被宣称比普通面膜标准高、功效强、更安全,更适合消费者使用。
所谓“械字号面膜”,其实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规定,化妆品不得宣称具有医疗作用,其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等内容。一些面膜类化妆品,将产品宣称为“医学护肤品”“药妆”产品等,属于明示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均是违法宣称行为。
无防腐剂的化妆品更安全?
真相:一些消费者“谈腐色变”,觉得只要不含防腐剂就是安全的、高品质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为了避免化妆品在生产、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败,一般需要在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其在使用期间不会因为微生物滋长而变质。防腐剂是用来抑制或防止化妆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防止产品腐败的一类原料。防腐剂的种类繁多,安全起见,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对化妆品用防腐剂使用作了相关规定。我国现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规定,有51种(类)防腐剂可用于化妆品,对化妆品准用防腐剂的用量使用范围等,《技术规范》也作出明确规定。由于《技术规范》的防腐剂列表为肯定列表,使用化妆品防腐剂时只能选用该列表中的防腐剂。
“刷酸”美容自己在家就能做?
真相:“刷酸”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词汇。所谓的“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效果也越明显,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目前,“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
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
干细胞化妆品可修复皮肤、抗衰老?
真相:干细胞,俗称“万用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增殖并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目前,干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大多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尚无干细胞在美容、抗衰方面的研究。
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收录了一些植物来源的化妆品原料。这些植物来源的原料添加至化妆品中,主要通过其植物化学成分发挥作用,与其是否为植物的分生组织无必然关系。一些商家宣称化妆品中含有“植物干细胞”,容易使消费者误解认为植物分生组织对人的细胞具有分化作用。
“食品级”化妆品真的能吃?
真相:评价一个化妆品是否安全,需要评估它的原料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评估它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式、贮存条件等。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可食用”没关系。一些商家即使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来生产化妆品,也并不代表生产出来的化妆品是安全的。
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化妆品和食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食品级”化妆品。
安全性与“可食用”无关。化妆品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原料安全性,以及配方、工艺、使用、贮存等,与是否“可食用”没关系。
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物质被收录为化妆品禁用原料,比如魔芋、维生素 K-1等。
SPF指数越高防晒效果就越好吗?
真相:炎热的夏季,强烈的日光时时威胁着出行人们的皮肤健康,防晒产品必不可少。不少消费者在选购防晒产品的时候依然有很多困扰。“SPF”和“PA”有何分别?究竟哪个指数对自己才更为重要?每天涂防晒霜,会对皮肤有伤害吗?
常见的防晒产品上,一般都会出现SPF和PA的字样。针对UVA,防晒产品的实际效果情况通常用PA来量化;而针对 UVB,则通常用SPF量化。防晒指数的高低反映出防晒产品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但SPF并不能反映产品对真正的日光杀手UVA的防御能力。针对UVA的防晒品对于保护皮肤会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而标有PA指数正代表了该产品具有抵御 UVA的功能。
由于防晒剂的使用浓度均有严格限制,过度使用防晒产品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并且SPF指数越高的防晒产品对皮肤的刺激越大,皮肤表皮比较薄或皮肤敏感、有损伤者不宜选用。
“促进睫毛生长”真的能让睫毛长长?
真相:目前,市场上有部分睫毛滋养液等产品,宣称“促进睫毛生长”,请消费者务必警惕,因为它有可能非法添加了比马前列素等药物,存在安全风险。
睫毛滋养液等化妆品,主要在睫毛上附着成膜剂、着色剂等,通过物理方式使睫毛达到增粗、变长的效果,并不具有促进睫毛生长的作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中,并没有“促进睫毛生长”的功效类别,也从未批准过这类化妆品。
内容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