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是什么行为(哺乳时经常做这6件事)

哺乳是什么行为(哺乳时经常做这6件事)(1)

乳腺炎是妈妈在哺乳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一般产后 6 个月内是高发期。很多妈妈得了乳腺炎之后,会出现乳房胀痛、鼓起包块、皮肤发红等症状,如果伴有感染,还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表现,不仅妈妈感到难受,就连宝宝吃奶也会受到影响。

乳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如果妈妈发现自己经常有以下六种情况,那就得注意了,可能一不留神就会中招。

哺乳妈妈为什么会得乳腺炎?

01没有及时喂奶或挤出乳汁

乳汁的营养非常丰富,如果没有及时喂奶或挤出,在乳房里淤积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

建议:如果感觉乳房开始发胀,一定要及时喂奶或者挤出乳汁。喂奶前如果乳房比较硬,可以用温毛巾敷一会,有利于乳汁排出。

02经常用同一个姿势喂奶

有的妈妈经常用同一个姿势喂奶,这样会造成某一侧的乳汁淤积,尤其是喜欢躺着用侧卧位喂奶的妈妈,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建议:经常变换喂奶姿势,让宝宝吸空乳房每个部位的乳汁。

03没有纠正宝宝的含乳姿势

有的宝宝吃奶时只含住了乳头,其实这样很难吃到奶,也容易导致妈妈的乳头破损,如果宝宝口中或者外界的细菌从伤口处进入,就会引起乳腺炎。

建议:让宝宝掌握正确的含乳姿势,含住妈妈的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如果乳头已经有破损,可以抹一些乳头保护膏减轻症状,预防感染。

有的妈妈乳头上会出现一些小白点,可以通过热敷或者多让宝宝吸吮来疏通,如果需要处理,最好去找医生。千万不要自己挤破或挑破,这样容易导致乳头皮肤受损、引起感染,而且小白点可能会越长越深并容易复发。

04妈妈休息不足

妈妈生完宝宝,身体比较虚弱,还要半夜起来喂奶,长时间休息不好导致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进入体内,患上乳腺炎。

建议:及时寻求家人的帮助,利用喂奶间隙休息。夜间喂奶时,可以让家人把宝宝抱到妈妈身边,并给宝宝拍嗝、安抚入睡。妈妈要在白天利用空余时间休息,恢复体力和精力,提高抵抗力。

05哺乳期饮食过于油腻

如果妈妈在哺乳期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比如猪蹄汤、没有撇去油的鸡汤等,可能会使乳汁变浓,容易凝结成块,堵住乳腺导管无法正常流通,从而引起乳腺炎。

建议:均衡饮食,保证营养。产后不要大吃大喝,也不要一味地只吃大鱼大肉。产后一周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促进乳汁分泌。等奶水逐渐增多后,可以增加鱼、肉、蛋等蛋白质的摄入。

每天保证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要记得多喝水。如果是喝汤的话,最好喝鱼汤、豆腐汤等油脂较少的汤。

06穿过紧的内衣

内衣尺寸太小会紧紧勒住乳房,可能会导致乳汁流通不畅,在乳房内造成淤积,进而引发乳腺炎。

建议:穿大小合适的哺乳内衣,如果发现内衣在身上勒出勒痕或红印,说明内衣太紧了,需要调整或更换。

得了乳腺炎该怎么办?

哺乳是什么行为(哺乳时经常做这6件事)(2)

及时去看医生,必要时退烧抗炎

如果妈妈乳房胀痛难受,即使把乳汁挤出也仍旧不舒服,或者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医生一般会指导通乳。

如果有发热,医生还可能让服用一些哺乳期安全的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烧引起的不适。

如果有细菌感染,医生还会使用哺乳期适用的抗生素,例如青霉素类或头孢类,需要用足疗程。

先观察病情程度,再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情况:乳腺炎较轻,肿胀感和疼痛感不强烈

建议:妈妈可以继续哺乳,细菌不会分泌到乳汁里传染给宝宝

  • 可以先给宝宝喂红肿程度比较重的一侧乳房,尽可能让他多吸,宝宝吃奶的劲远远大于任何吸奶工具,容易吸空乳房。如果宝宝没有吃完或者不在身边,妈妈要用手或者吸奶器把奶挤出来,排空乳房。

哺乳是什么行为(哺乳时经常做这6件事)(3)

如果乳房太胀太硬,妈妈可以先自己按摩,挤出部分乳汁,等乳头周围皮肤软下来方便吸吮时,再让宝宝含住。

  • 如果乳房肿块压迫到乳腺导管,乳汁流速会变慢,宝宝吸不到奶可能会着急烦躁,妈妈可以尝试橄榄球式、半躺式的喂奶姿势,让宝宝的下巴尽量贴近肿块,然后吸吮。
  • 如果乳房一碰就痛,无法哺乳,妈妈也不敢自己挤,可以先求助医生进行乳腺管疏通,等挤出奶水缓解疼痛后,再让宝宝尝试吸奶。

情况:乳腺炎较严重,例如出现乳房脓肿(摸起来有波动感)、流出脓黄色的液体,或者乳房 B 超检查有积液

建议:暂停哺乳

妈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者进行乳房脓肿引流,排出里面的脓液。当然,没有红肿的一侧可以继续哺乳,要记得定时排空乳房。

哺乳是什么行为(哺乳时经常做这6件事)(4)

总之,预防乳腺炎,就要规律喂奶、排空乳房,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乳姿势,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选择尺寸合适的哺乳内衣,这样就能让妈妈少受罪,宝宝也能安心吃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