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

推光漆器、剪纸、宫灯是视觉的享受;牛肉、黄酒、碗脱是味觉的盛宴;票号、武术、古民居是精神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在平遥古城汇聚与传承。法国摄影家、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发起人之一阿兰·朱利安曾说,平遥是个很漂亮、很有生机的地方,保持了许多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东西。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1)

平遥古城局部航拍图。(资料图片)

非遗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不只是景观,而且是一种鲜活而生动的真实。在保护、传承、创新中,非遗赋予这座城古色古香的生活气质。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2)

保护·留住历史

春节蒸酥肉、端午插艾草、中秋打团圆……至今,独具韵味的风俗仍在平遥古城内的小院里绽放,温暖着每个平凡的日常。随着时代变迁,有的非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但保留下来的载体,静静诉说着古城往事、民族记忆。

古城清虚观里,陈列着28阁纱阁戏人。这组国家一级文物用稻秸泥和洒金宣纸扎制而成,与当地民间丧俗礼仪有关。

仔细瞧,每一阁都是一出好戏的精彩瞬间。在70多厘米高的木阁里,陈列着50厘米高的戏剧人物,一阁一戏,犹如小小舞台。近百个戏剧人物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生旦净丑,人生百态,仿佛一出好戏,正演到精彩处,戛然而止。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3)

图为纱阁戏人。 受访者供图

1906年,平遥纸扎店铺六合斋民间艺人许立廷创作了这组纱阁戏人,原为36阁,现存28阁,是平遥现存历史最久远的纱阁戏人。如今,平遥纱阁戏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很厉害,制作的戏人动作、神态都能和戏文对应。对戏迷来说,看到眼前这一瞬,就知道戏演到哪里,唱的是哪句。”69岁的传承人邵悦文对许立廷的手艺赞不绝口。

小小的纱阁戏人,融合了木刻、雕塑、彩绘、戏曲、书法、绘画、脸谱、漆等多方面的艺术,是当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代表项目。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风俗改变,平遥纱阁戏人成为一项濒危的非遗项目。近年来,在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下,纱阁戏人通过复制复原、全程录像、著书等方式得到抢救性保护记录。

纱阁戏人虽已失去实用功能,但依旧闪耀着文化光芒,在不经意间拨动有心人的心弦。美术专业出身的“80后”肖旭就被戏人身上的脸谱元素吸引,迷上脸谱文化。16年前,他开始在平遥古城开店销售脸谱文创产品,并做起脸谱文化研学,吸引几万国内外游客参与。

“脸谱是国粹,不仅图案美,还浓缩着世态百相。”肖旭说。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4)

传承·后继有人

平遥彩塑以庙宇彩塑为主,蕴含着中国北方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及民众的聪明才智。其中,双林寺被中外艺术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寺内闻名于世的自在观音、千手观音、渡海观音、罗汉像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平遥人张荣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泥塑艺术。不同的是,父亲塑神,他塑人。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5)

张荣为一位外国游客塑肖像。 受访者供图

拐进平遥古城县衙街上的“张泥人”小店,“80后”泥塑艺人张荣忙着给游客制作肖像。只见他“手疾眼快”,在观察、聊天中迅速捕捉对方的长相、性格特点,还不时抬头看一眼顾客,泥巴在他手中把玩20多分钟后,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肖像。

张荣说,捏泥人的主要原料是平遥当地的胶泥。小的肖像可以直接捏,但大的泥塑则需先搭木质骨架,再捆稻草,然后上粗泥,用雕、塑、捏、贴等手法把人物神态刻画出来。等泥塑干透后,对裂缝加以修补。最后装裱上色、涂保护油。

“捏得像,努力就行,但要传神,还得有悟性。当把一个塑像摆在那儿,感觉它在跟你对话时,就达到了高度。”张荣说,他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平遥泥塑技艺传承下去,“泥人能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了解。”

依托古城旅游,张荣的生意非常红火。他估算,2012年至2020年间,他共制作了1.3万余尊肖像,其中包括不少外国游客。疫情发生后,张荣在抖音平台直播宣传,赢得不少客户。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6)

创新·古艺新韵

自从平遥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银器、布鞋、剪纸、年画、牛肉、黄酒、碗脱、油茶……各种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遗产品琳琅满目。古城旅游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

迎着朝阳,85岁的薛生金走进工作室,在宁静的艺术时光里沉浸五六个小时。耄耋之年的他不仅坚持创作,还带徒授艺。在一次次掌间推磨、一笔笔纹样勾勒中,古朴的小院被明亮的漆器装点。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7)

薛生金晚年仍坚持艺术创作。受访者供图

作为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平遥推光漆器使用天然大漆制作,具有环保无毒、耐高温、耐磨损、抗强酸强碱等优点。由于制作过程中使用描金彩绘工艺和反复推光等,漆器看上去华贵、光亮。

薛生金是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已培养200余名徒弟。一代代传承人恪守“匠心”,又在“创新”中与时俱进。

薛生金的儿子薛晓东用现代人的理念和审美去创新漆艺,走中高端路线。他制作的漆器产品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受到漆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薛晓东的女儿薛梦瑶在高校教美术,她尝试将漆艺与现代艺术、环境艺术相结合,探索更多可能性。“非遗只有走进生活,让年轻人喜欢,才能走得更远。”她说。

平遥古城的文化传承(非遗里的韵味平遥)(8)

这是用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制作的女士手提包。 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在灰色调为主的千年古城,流光溢彩的漆器相当吸睛。随意走进一家漆器店,记者看到,除常见的家具、首饰盒外,还有女士手提包、文房四宝、茶具、果盒等不少创新产品。服务员胡丽霞说,他们已开始私人订制服务,制作漆器酒盒、面膜盒、珠宝盒等。

入夜,逛了一天的游人喜欢围坐在民宿客栈老式桌子前,品一壶黄酒,或喝一碗油茶,贴着窗花的屋内传出欢声笑语。还有人循着平整的青石板路,在火红灯笼和古朴宫灯的照明下,感受古城的安详静谧。

这里,灯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注脚。法国游客伊莲娜仰着脖子琢磨花灯的造型、询问灯的名字、摄影留念。“我最喜欢这里的灯,好美。”她说。

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目中的老中国。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刘恺

记者:王学涛、马志异

视频:马志异、王学涛、张媛、赵婷、李飞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山西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