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夺门之变于谦为什么不阻拦(继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下这首《石灰吟》的时候,于谦才十二岁。此诗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为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决心。于谦,是诗人,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这首诗也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明朝夺门之变于谦为什么不阻拦(继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1)

于谦自少年时期就刻苦读书,有着伟大的理想抱负,青年时期考中进士,步入了仕途,在升任御史时,跟随皇帝平叛朱高煦,在宣读朱高熙罪行时博得皇帝的好感从此仕途一片光明,后将于谦升任为兵部右侍郎,于谦到任后也出色的完成工作,博得上级领导赏识与当地百姓的爱戴。明英宗即位宠信大太监王振,后因受王振怂恿,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军队包围,所带20万余精锐部队全部被歼灭,所带朝廷大员几乎全部被杀,大太监王振企图逃跑被将领樊忠一刀砍死,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

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内,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北京城内的富商军民都收拾包裹向南边跑了,还有许多大臣把行李都收拾好,家眷都安排好,就等着朱祁钰一声令下的向南边跑路。国难当头之际,大臣却害怕了,他们竟然提出迁都避让,于谦主张坚守北京,在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的支持下,得到监国郕王朱祁钰的肯定,郕王调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支援顺天府,经过筹画部署,人心军心稍安。随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国不可一日无君,不久,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

明朝夺门之变于谦为什么不阻拦(继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2)

明朝土木堡之变遗址

北京保卫战开始了!经过于谦等大明将士的顽强抵抗,胜利的天平逐渐偏向了大明,瓦拉手里认为最重要的一张牌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本想着扣着大明皇帝作为长期饭票,就可以让北京听之任之,没成想于谦力举朱祁玉登基做了皇帝,追封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这可叫瓦剌哭笑不得。说好的皇帝香饽饽,瞬间成了鸡肋。

此时于谦的做法,于公于私都是正确的。力推朱祁玉登基,一方面让整个大明朝不至于一盘散沙,另一方面让瓦剌直接断了长期敲诈的想法。主战北京,拒绝南迁的做法同样也避免了南宋偏安一隅的悲剧再次发生,避免了少数民族挥刀直入中原的可能,这在历史上绝对没错。

瓦剌思前想后,大明干也干不过,朱祁镇一点用也没有,不如杀了他吧。可心想,杀了他不如放他回去,给新任皇帝和朝廷大臣也出道难题,看他们怎么办。就这样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之后又派人送了回来。其实在回到北京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多年后的那场“夺门之变”,一定会发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当时,被囚禁南宫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同年景泰皇帝朱祁玉驾崩,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英宗成功继位后,改年号天顺,一辈子昏庸透顶的英宗皇帝,为何一定要杀了大明第一功臣于谦呢?或者说于谦一定必须死呢?

明朝夺门之变于谦为什么不阻拦(继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3)

于谦被处死的蜡像

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就好比英宗从回到北京做太上皇,就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这是人的本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合适的时机。那么一旦上位成功,首先必杀于谦,这也是人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眼巴巴的等着明朝来赎身,等来的确是弟弟登基的噩耗!而提出朱祁玉登基的正是于谦!后来虽然被接回宫中,但南宫形似囚徒的生活更加深了明英宗对于谦的怨恨!明英宗把自己的落魄完全归结到于谦的身上,杀于谦就有了动机。

再者政治需要!于谦是明代宗的心腹肱骨,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英宗不会放心明代宗的宠臣留在自己的身边,更何况还是位置极为重要的兵部尚书!虽然于谦是忠于大明朝的,但明英宗已经不相信任何人了!帝王的猜疑也是于谦被处死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是于谦个人的性格缺陷!于谦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不了解帝王的心思,帝王不看重他的两袖清风,不看重他的为人操守,只看中是不是能为我所用!明英宗复辟的过程中,于谦没有采取任何的补救措施,他太自信了!他认为他的忠心耿耿会成为他的护身符,但明英宗最恨得就是他的“忠心”!

明朝夺门之变于谦为什么不阻拦(继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后)(4)

栩栩如生的明皇宫蜡像

一代忠臣于谦就这样匆忙的走完了他的一生,就如他年少时写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英宗皇帝朱祁镇,这位历史上臭名远扬的皇帝,在土木堡葬送了明军强大的三大营和几十万明军将士,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再次上位,也不可改变昏庸的骂名,一生之中唯一的亮点就是废除了活人殉葬制度。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废除了同样残暴无情的制度,却成了这位昏庸皇帝唯一的亮点,这的确是一个讽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