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导读:今日八月初一,老话"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一"今年冬天会冷吗?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1)

光阴似箭,时光匆匆,翻开日历一看,2021年已过大半,今天是9月7号,农历八月初一日,也恰好是今年白露节气交节之日,真是特殊之年有特别之处,八月初一是民间认为一年下半年天气变化逆转的转折之日,也就是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白露节气又是秋季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先前天气雨涝干旱,燥热都在这一天过后,有所逆转和缓解,由此可见,今年八月初一这天的天气变化对随后的天气影响更大,所以,在民间有经验的老农非常看重这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2)

那么农村老话为什么说"冷不冷,就看八月初一"有何道理?让我们看看老宗祖流传下来的谚语怎么说。雨打八月头,冬季冻死牛。

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一日这天下雨的话,那么随后的天气会出现降雨频繁,因雨水比较多,所以地面潮温,空气湿度大,人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说明如果秋天降雨频繁的话,秋天进入冬天的时间比较早,相应这个冬天也就比较寒冷,这种寒冷天气致使非常耐冷的老牛也会出现冻死的现象。(其中,"八月头"是指八月初一,"冻死牛"是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出这个冬天非常寒冷之意。)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3)

其语意告诫后人:如果遇上八月初一降雨的话,那是不好的预兆,不仅接下来的冬天比较寒冷,而且庄稼会减产,因随后没有好天气,阴雨连绵,这直接影响到晚秋作物的灌浆成熟和谷类作物的收割打碾。所以,老祖宗警示人们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工作,以免在冬季因寒冷而受冻。雨落八月初一日,三九四九没路走。

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一这天降雨的话,那么随后会出现阴雨连绵,降雨频繁的天气,致使随后的秋天整日见不到阳光,地面潮湿,空气湿度大,因而寒潮来的早,相应接下来的冬季也比较寒冷,到了三九四九天因寒冷到处被积雪覆盖着,所以,人们在三九天连行走的路都没有。(其中:"没路走"用夸张的手法,寓意积雪之多,非常寒冷的意思。)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4)

以上两句俗语的语意都说的是八月初一下雨的话,随后天气雨水多,接下来到来的冬天也相应寒冷。现在让我们一起再看看和上面两句截然相反说法的俗语。八月初一滴一点,直等来年四月满。

这句俗语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一这天即使下少量雨的话,也会使随后的秋天会出现持续干旱的天气,而且这种干旱少雨的天气持续时间长,不仅仅是整个秋后和冬天雨雪非常的少,而且旱情将会延续到来年的农历四月河水结融化涨满河堤时,旱情才会有所缓解。可见这样的天气带来的干旱是非常严重的。相应这个冬天因干旱下雪少而出现暖冬现象,预示这个冬天不太冷。(其中:滴一点,意思是说下少量的雨,"四月满"寓意四月河水结冰全部融化涨满河堤之意。)

八月初一见了雨,冬季落雪难见雪”

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一日这天降雨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冬季不会太冷,即使天下雪,落下地面也因天气不太冷而融化,预示这个冬天会出现暖冬现象,这句俗语用"间接衬托的手法"落雪不见雪"来预示这个冬天不太冷,提醒人们如果八月初一下雨的话,那么来年冬季不冷。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5)

这二句俗语前段话也说的是八月初一当天下雨的天气,但后两句语意却截然不同,预示随后的天气却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预兆冬天不太冷,这样看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似乎前后矛盾。

其实不然,以上四句俗语的语意并不矛盾,因为它们流行的地域不同,前两句适用于北方地区,而后两句却适用于南方地区,这是我们学习俗语文化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所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俗语都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和时效性,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那么今年冬天冷不冷呢?按上面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可知,北方地区,如果八月初一出现降雨的话,今年冬天会比较寒冷,而南方地区,如果八月初一出现降雨的话,今年冬天不会太冷,可能出现暖冬现象。

不过,现在看来,以上俗语的语意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凭某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而确定随后整个秋天是否旱涝和冬天冷不冷,显然是不科学的,我们只作为了解和参考罢了。

一年最冷是小寒还是大寒(今日八月初一老话)(6)

综述:现在,我们要相信科学,以科学预测为准,据气象知识可知,每年出伏后,受西太洋副热高气压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的影响,秋老虎会发威,短时间又会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今年是特殊之年,不但秋老虎没有出现发威的迹象,反而,因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持续降雨的影响,各地气温普遍比常年偏低,这种夏凉+秋凉的模式,该热不热,可预测今年冬天不会太冷。#十九届农交会#

结束语:希望大家在线上相互交流和学习我国古代民间传统俗语文化,让其世代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